中国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化,很多优秀的文化得以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的瑰宝。比如书法文化,戏曲文化,诗歌文化,对联文化,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对联文化。 对联俗称对对子,也叫楹联,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主孟昶。之后,经历了宋朝和元朝的发展,在明朝和清朝得到兴盛。中国历史上也出了很多对联高手,有北宋文豪苏轼,明朝才子解缙,清朝才子纪晓岚。
除了对联之外,张秀才还喜欢游山玩水,一来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放松心情,二来也希望在山上找点创作灵感。 一天,张秀才一人来到山上游玩,寄情于景,玩得十分开心。玩了几个时辰,天色就暗下来了,张秀才觉得是时候回家。但是由于玩得太投入,张秀才竟迷了路,不知如何下山。张秀才一下就慌了,要是晚上回不了家,饿肚子是小事,就怕山上有豺狼虎豹,十分危险。
老樵夫一看原来是有人迷路了,再一看,像是个书生,顿时来了兴致,对他说:我出一个上联,如果你能对出下联,我就带你下山,要是对不出,那你就自己找路下山吧,哈哈。张秀才连忙答应,对联可是自己的强项啊。 老人随后便出了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这个上联的意思十分简单,以自己挑着的柴为题,而且柴每个山上都有。难点在于,这是个拆字联,“柴”字拆开来即为“此”和“木”,“出”字拆开来为两个“山”。所以对出的下联也必须是拆字联,而且得符合意境,并不容易。
这个下联堪称千古绝对,对得十分工整,同样是一个拆字联,而且意境也十分恰当。每天傍晚夕阳下,家家户户都在家烧火做饭,升起袅袅炊烟。老樵夫听后也觉得这个下联十分不错,夸赞了张秀才一番,并带着他一同下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