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趣事:张之洞的艰难“高考”路

 江山携手 2018-07-24
 张之洞12岁时就出版了一本诗集,成为晚清小有名气的“神童”。三年后的乡试中,又高中举人,成为轰动一时的“高考状元”。
神童加高考状元的双重身份,让张之洞看上去前途无量。按照当时朝廷选拔公务员的标准,只要接下来再参加一场会试、殿试和朝考,取得不错的成绩,便可轻松获得高官厚禄。可是,谁也没想到,在离成功不过一步之遥时,一系列的打击接踵而至。
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先后攻克多地,战火纷飞,考试自然无限期延后,张之洞只得乘一叶扁舟,冒着战火会老家避难。
两年后,考试恢复,张之洞喜不自禁,欣然北上,心想,这下终于可以抓住机会飞黄腾达了。没想到,刚到京城不久,便得到父亲战死的噩耗。按照大清祖制,他必须为父亲守孝三年。于是,张之洞不得不窝在家里,一边怀念死去的父亲,一边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
好不容易熬到守孝期满,张之洞再次踌躇满志地北上,已经耽误了五六年时间。这次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把失去的都补回来。但令他做梦都没想过的是,此次协调主考官阅卷的考官居然是他的族兄张之万。张之洞欲哭无泪,因为他不但不能得到特殊关照,按规定,他还得必须回避,不得参加这次考试。
不考就不考吧,大不了再复读一年。更加悲催的是张之万连续两届都做了考官,张之洞也只能连续两届退考避嫌。
张之洞没有灰心,一边做家教挣生活费,一边继续复习功课,一年后,再次迎来了会试。幸运的是这次张之万不做考官了,张之洞长舒一口气,觉得“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他满以为这次应考会高中榜首,没想到却名落孙山。
深受打击的张之洞,决定暂时放弃考试,到张之万的府中做一名“枪手”,代写各种奏折,张之洞写出的奏折深得慈禧喜欢,可是,张之万却委婉地提醒他,不要言辞太犀利,想要实施你的政治主张,等做了封疆大吏再说吧。
看来此路不通。考试成绩不佳,替人打工又难有出头之日,最好的办法是向生活妥协,随波逐流。可是,张之洞偏不,他再次背起铺盖卷上北京参加会试去了。
这一次,张之洞名列141名,虽然成绩不算好,但总算勉强过关,接下来的殿试和朝考中,他一次比一次发挥出色。最终,他的文章得到慈禧太后的欣赏,破例钦点他为探花,并在以后对他加以重用。经过张之洞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最终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