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患者大病之后,或者误治之后,尽管虚弱,但只要身体阴阳基本上平衡,没有异常症状,就不必担心,注意饮食调养就会痊愈。 原文: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凡病”是什么?广义来说,中医治病有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其中汗、吐、下都是针对身体有邪气的,因此这里的“凡病”是与邪气有关的病,也许邪气在表,也许已经入里化热,或者如前面那些表里兼而有之的复杂疾病,不应该专指风寒感冒,但大都与风寒感冒的邪气有些关系。 我觉得最大可能是表里兼而有之,才导致医生会采用那么多祛邪的方法,汗、吐、下,如此治疗之后,很可能会产生更复杂的病情,前面已经多有介绍,那些复杂病情共同特点就是阴阳不和,所以必须再用药物治疗。而此处是“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关键问题是“阴阳自和”是什么?“阴阳”在中医看来是相对的,里阴表阳,脏阴腑阳,腹阴背阳,甚至有形的脏腑为阴而无形的脏腑功能为阳等等,“自和”是相对的阴阳双方没有一方特别强或弱,大体上能够平衡、协调,在错误的治疗后,仍然可以保持弱势的平衡也可以算是“自和”,在症状的表现上出现:热退而脉和缓(一息四至),口水逐渐充足,舌苔变的比较薄白,食欲渐佳(会感到饿),大小二便通畅等等。如果出现这些平衡的征兆,“必自愈”。当然可以用糜粥养胃,并减少消耗体能,以促使正气恢复。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
|
来自: 鉴益堂 > 《38[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