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27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0-05-08
《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症状、病机预后)【理论阐释】

【理论阐释】
   本段谈到了阴阳交的病机特点问题。其中这段病机是个最重要的方面,也就理解这一段的经文的意思,重点是要理解这个病机。

1、从症状分析,
 @ 汗出辄复热,是正不胜邪所致。
 @ 不能食,说明里热燔灼,劫伤胃阴,
 @ 狂言失志,是由于肾精受损,阴精不足,热扰神明,
 @ 脉躁疾,是阴不制阳,邪热充斥脉道。
   
* 出汗之后邪气祛没祛,主要是看脉象。
 @  一些发热疾病用了汗法,汗出之后,脉如果平静了,那病就很平稳了。
 @ 如果脉仍躁疾,那说明病还在发展。
   所以《伤寒论》后来也有这类的话,
“发汗之后脉若静者为不传,“-  发汗之后脉已经平静了,这疾病不再传变了。
”脉躁疾者为传也。“-  脉若躁疾,还在那躁疾,什么邪气盛,为传也,还在继续传变。
   同样的道理,所以《内经》这个理论,从张仲景到后世,都接受了这样的一种理论。用之于临床,诊断,推断疾病的预后,确实如此。

2、 从预后看,
   热留伤精,“其寿可立而倾也。”说明病情严重,凶险,预后不良。整个疾病过程紧紧围绕阳热邪盛。阴精不足,阴精正气不能制服阳热(邪气),这一病机来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强调阳邪于阴精双方的胜负存亡,在温热病转归当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 热病,温病,主要看的是阴精。
   热病,温病,“有一分津液就有一分生机”。它这个没有津液可生,汗出伤津了。又不能进饮食,精无俾也。
 @ 伤寒主要是看阳气。
   所以这个热虽甚不死,那还是伤寒。所谓“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生机”。
   所以这里说,强调了阳邪与阴精双方的胜负存亡,在温热病的转归当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就这个意思,
“存得一分津液就有一分生机”,这是温、热病。热病主要是阴精耗竭了,就能生了。
“存得一分阳气就有一分生机”。这是伤寒。伤寒主要是阳气没有了,那就不能生了。

3、本段提出温病邪留立倾
   邪留立倾,与《热论》中所载,非两感伤寒“热虽甚不死”,二者区别关键在于病机不同。
   前面《热论》所讲的那个伤寒热病,是“热虽甚不死”,本段所讲的阴阳交,“交者死也”,不同在哪点?
 @ 一个是温热病疾病过程当中,人体感受温热之邪,也就是邪正交争,阴阳交。所讲的是邪盛正虚,阴精正气无力祛邪,汗出而邪热不退的危重的病理变化,治疗棘手。就是比较难治。
 @ 而伤寒的那个热病是寒邪伤于肌表,卫气郁遏不得达表。卫气郁遏不得外达。邪盛正未衰的这样一种病理变化。
   六经那个热病,伤寒是邪气盛,正气盛,这个阴阳交是邪气盛,正气衰。所以这两个是不同的。
   邪气盛,正气也盛,这时候可以用发汗解表之法。邪随汗出,则脉静身凉,病即痊愈。像张介宾《类经》上所说的,“寒散则热退,故热虽甚不死。”
   所以说这两个的病机是不一样的。这是理论阐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