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园生草好处多,但具体实施要避开这些坑

 广东广西科泽丰 2018-07-25

实施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的最好最高效的方法,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蚯蚓繁殖,促进土壤水稳性固粒结构的形成,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品品质,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益等诸多好处。但由于果园生草法是一项新技术,多数果农还一知半解,因此在其栽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五大误区:


一、没有因地制宜选用草种

果园的野草种类很多,根据草种的选留原则,将草种分为良性草、恶性草、可留可不留草三种,如马唐、虱子草、虎尾草、狗尾巴草、车前草、蒲公英、荠菜、马齿苋、野苜蓿等都可以利用。好多地方都引种白三叶,但白三叶耐旱性差,旱地果园种的白三叶,一般死苗率都在30%以上。因此,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优势草种。


二、不重视苗期管理

好多果农撒下草籽后,就放任不管。结果有些地方断条缺苗,有些地方苗挤苗形,有些地方杂草丛生。一般种草后,遇到雨天,就应及时松土解夹,并进行逐行查苗补播,达到苗全;对于稠苗应及时间苗,可适当多留苗;结合中耕,清除恶性杂草,以利种下的草茁壮生长。


三、不控制草体生长区域

多数果农会将果园地面全部种成了草。这样,树盘上种的草和树根会发生了争水、争肥和争呼吸的矛盾,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所以要严格控制草体生长区域,一般只能在树行间种草,在树盘下不能种草。有条件的果园可在树盘处覆盖防草布。


四、不加强水肥管理

一些果农会有错误认识,认为“种草可以保水增肥”,因此就会放松了水肥管理。对种下的草一不施肥,二不灌水。果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但是草的生长必然会消耗土壤中养分,所以在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在苗期也要根据生长情况施一些尿素,一般4~5斤/亩,施肥可结合灌水施,也可趁下雨天撒施。


五、种下的草长期不刈割

有些果农在果园种的草,长的很高也不刈割。是否刈割,要以草的高度而定。当草长到40厘米左右时,就可刈割。一般来说,多数生草,播种后的头一年,多不宜刈割。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可刈割3~5次。刈割下的杂草就地覆盖,先起保水作用,再逐渐腐烂成肥。生草3~5 年后,草便开始老化,这时应及时翻压,重新播种。



花果飘香

主创:清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