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 明月洞箫 李蔚
![]() 二十四桥
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苏曼殊诗句:“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诗意氲氤: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二十四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杜牧句见《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问的是友人韩绰:明月之夜,二十四桥上,你这位玉人,是在哪里教美女吹箫?意境优美,清丽飘逸,写出了扬州的山清水秀、绰约多姿,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二十四桥的桥名,遂广为人知。 苏曼殊句见《吴门》十一首之七:“年华风柳共飘蕭,酒醒天涯问六朝。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金粉六朝已成往事,青春年华正在逝去,但美永远留存在,弥漫在心里。曼殊追寻的是从前,金粉六朝,这月下桥上,在悄无人处,那些初学吹箫的美女们的青涩。 宋朝词人姜夔1176年路过扬州,目睹了金兵南下、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作《扬州慢》词,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其中写道: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到了明朝,二十四桥已全部毁坏,故当时程文德有“二十四桥都不见”的诗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现今扬州市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新桥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与二十四对应。(2018.5.17) |
|
来自: 昵称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