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孩子一起学古诗

 斯人记 2018-07-25
 

孩子要背的诗都在学校发的小册里,但是那些诗可是不能轻视,作为孩子的水平达不到理解的深度,而且就成人来讲不去查一下也未必能够理解到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里面表现的那种高洁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得到呢?

还有一首,与这首诗正好意思相反,是洛宾王的《在狱咏啴》,骆宾王因上书议政被诬陷下狱: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玄鬓影:指蝉。古代有妇女梳发如蝉翼状,称蝉鬓。这里又反过来用蝉鬓来称蝉。  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这两句是借用“玄鬓”(黑发)对“白头”,意思是说,这蝉对着我这因愁苦而白头的囚犯吟唱,叫我怎能忍受呢?

如果和洛宾王七岁时的吟咏的那首诗《鹅》相比,会让人产生更多的感慨: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吴越春秋》载:秋啴登高树,饮清露,随风挥挠,长吟悲鸣。

李商隐也有一首《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杜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的诗本以晦涩,这里却能借用比喻传其心声。自己不过就是那树上的啴,哀哀啼啼,无人同情。同样的对啴咏怀,境界却如此的不同。“梗犹泛”见《战国策》的一段寓言,土偶人与桃梗的对话。桃便说:你是泥土做成的人形,到秋天降雨时即将毁坏。土偶道:我毁坏了,不过复归于泥土,而你却要被水漂去,不知归向哪里。后来就用“梗泛”来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涯。梗,树木枝条。泛,漂流。自然漂泊清苦之人从啴那里看到啴的漂泊清苦。 

那首宋之问的《渡汉江》早年即能背下,然而其中的意味却未能加以深究。“为什么会临近家乡还心里害怕?”

“这是回家时常有的一种感觉,家乡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啊,家里人还好吧,越是快到家的时候,越具有这样的复杂心情?懂了吗?”

“不懂!”

这里也许要通过“知人论世”来加以思考。一查诗人写作的背景是这样:

神龙元年,宋之问因媚附爱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罗定县,就是他诗中所说的“岭外”。

岭外音书断,经终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原来戴罪之人,逃回家中,心中胆怯可想而知。

这样倒是清楚了诗的意思,不过,诗意的普遍性就少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产生这样一种感情吗?其实,大凡在外的游子,回乡时大都会具有一种心态。

不过,对诗的理解需要“知人论世”,这无疑是正确的,无论是就诗的普遍意义来讲,不是就诗的特殊背景来讲。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诗味是多重的。

人日思归

是隋朝诗人薛道衡的诗,据《隋唐嘉话》说是薛道衡出使陈国所作。他从腊月出使陈国,在陈国与陈主叔保即陈后主吟咏唱和,人日,正是正月初七,所以他有“入春才七日,离年已二年”之慨叹,据说陈国人曾嗤笑这两句平淡无奇,接下来两句却让陈国人格外震惊:人归落燕后,思发在花前。燕子都从陈国飞向北方的故土了,而诗人却还要在燕子之后回归故乡;刚刚入春,花都未放,而诗人的思归之情在此之前绽放了。盼归之情,于此毕现。故陈国人评:盛名之下固无虚士。(小说传闻)

  这一说法在《舌华录·宋琐语》(明·曹臣)有解:薛道衡聘陈,作《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 1985年版, 19页。)

《隋唐嘉话》载原文:“薛游街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肖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薛道衡最有名的诗当是五言诗《昔昔盐》,抒少妇闺怨之情,对偶工整,辞釆华丽,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具体鲜明的形象,传达出游子离去后,闺中凄凉寂寥情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苕溪渔隐丛话》卷第二十二引《资治通鉴》云:隋炀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刘悚《隋唐嘉话》亦有记载。

道源的《早梅》: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随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这一首诗可作为对梅的赞赏来读:早梅于乡村悄然开放,默默无闻散发出清香,毫不张扬地将倩影留在了乡村人家。较深一层来看,可以看出其中的以禅喻诗:色、香、影,不过言物之生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观点,那一早梅也是作为野逸之趣,表达出无染于世俗苟苟的高洁品格。作为明代僧人的道源,应该是借这样一幅面面表达出他的禅理,传达出一种空寂的状态。

对于梅花的赞美,中国诗人中是具有代表性的。陆游在《落梅》中说:雪虐风  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卜算子  咏梅》中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杨维桢说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