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时、此地,真正的学习正在发生!你们认真的样子,真美!

 潮大叔 2018-07-25


7月22日,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研修有序进入第二天,学员们的学习激情和热情越来越高。课堂上,他们认真听讲、做记录;课间,他们争先恐后往前冲,追着导师解答疑惑;放学后,他们争分夺秒,根据导师安排在自习室深入研修......即使到凌晨,各班级群里仍有不少学员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让学习真正发生,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做到了。”许多学员纷纷私信小编说,“我们真的深入到了课堂的内里,通过导师的专题报告、观摩课,学员的同课异构和导师的点评,以及所有人之间的开放式互动交流、分享,我们正在一步步快速地打开自己。”


如此精彩纷呈、亮点突出的课堂,在10个班同时上演!一幕幕动人的、给人启迪和思考的瞬间,值得被更多人铭记!


齐华班



齐华班学员、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教师朱会芳老师在观摩课《平均数》的小组探究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沟通,启发学生采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称赞。



学员讲课之后,导师张齐华要求学员按照小组从观摩课的课堂环节设计、学生评价语言、提问的技巧等中选择一个点进行探讨与总结,学员们探究热情高涨。


随后,张老师就学员的观摩课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点评,他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尤其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丰富立体的活动,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齐华班学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教师龚婷婷说:“今天和张齐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感触很深,张老师说一节好课要做到三点:想通透、精内容、深体验。要摒弃以往单一的备课思维,纵观各个不同版本的教材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每节课的环节最多不要超过3个,这样才会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探究空间;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是蜻蜓点水的触及,而要有深度的体验去丰满孩子们的认知。我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



上午放学之后,张老师再次和授课学员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交流。


下午,高手过招。齐华班学员、卢氏清华园学校教师常虹和许昌市襄城县文昌小学教师卢晓燕同课异构《小数的意义》,常虹老师妙语连珠,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机,让老师们啧啧称赞;卢晓燕老师的课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孩子们在课堂的动手操作环节上制作风车,在课堂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张老师在认真聆听学员的同课异构课堂时,那专注的神态和认真的态度让人敬佩,记录在白纸上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全部都是我们成长密码。


为了让学员们更直观地体会到一节好课背后的设计理念、备课思路,以及在课堂中处理疑难杂症的有效办法,张齐华导师在两位学员同课异构之后,将原计划要进行的点评环节直接省略,意外地说了句:“来!我来上一节同样的课,我们再捋一下本节课的思路。”



张齐华导师现场备课、授课《小数的意义》,按照“说出生活中的小数——任意写小数、读小数——给小数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探究小数的意义”这样的思路,现身说法讲授了数学备课、授课的秘诀。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说教,让学员们收获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现场生成课,令人感到震撼。


说起一天的收获,齐华班学员、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教师张瑞洋表示:“通过观看、欣赏学员和导师的课堂,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的基础就是深入研读教材,张老师举例说,他在准备《平均数》一课时,曾研读一本关于统计学的专著,只为追根究底‘平均数’的来源。他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热情让我折服,为什么名家的课堂简单通透又内涵丰富?我想,就是源于对教材的研读与比对,对真理的探求和追问。 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才能浇灌出鲜活灵动的课堂!”



张齐华导师不仅为学员示范公开课,并且帮助学员打磨公开课,班里的几名骨干教师和导师一起,从晚上七点开始,连续三四个小时至凌晨打磨公开课。


作者:齐华班学员、舞阳县辛安镇老蔡小学教师张金平


伟成班



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为课题研究班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平台


上午的研修分两个时段,申宣成导师带着大家首先简单回顾了昨天讲的课题立项的四点要诀:真问题、切口小、有意义、可操作,然后给出具体案例,要求各小组使用“六顶帽”的思考方法在小组内讨论对立项案例的看法。



全班学员在静心研读案例后,各小组在负责人的组织引导下展开了激烈而有序的“实战演练”。


为了让“实战演战”达到最佳效果,申老师对学员进行分组,并让每个小组选出组织者、计时员、噪音控制员和汇报员。



这次“实战演练”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


“实战演练”共分为四个环节:阅读立项书——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导师点评。


每个小组的汇报员按照“红帽子——黄帽子——黑帽子——绿帽子”的思考顺序进行汇报。

 


小组代表的发言精彩纷呈,学员们打破了最初的拘谨,有问题及时提出,申老师都给予详尽耐心的解答。同时,他对各小组的汇报及案例也进行了简要评析。他强调,课题立项一定要有问题意识,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要聚焦研究的问题,不能跑偏,同时表述不能太宽泛,也不能避实就虚。


第二阶段申博士针对立项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讲解,课题实施的四大策略令学员们脑洞大开。材料积累术、数据分析术、理论创新术、问题聚焦术,理论高屋建瓴、言简意赅,语言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不时赢得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下午,在申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结合另一案例对“六顶帽”的思考方法进行了巩固强化。申老师对大家在这种新的研修形式中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申老师针对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写法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实用的科研理论及鲜活的课例评析、精彩的课堂瞬间,一次次碰撞起思维的火花。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学习驱散了自己对课题研究的畏惧感,经过导师如此专业细致耐心的指导,相信大家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一定能厚积薄发。


对于问题聚焦这一问题,申老师形象幽默地比喻:对于问题的关键词,就像谈恋爱一样,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她”。

 


伟成班学员、兰考县谷营镇程庄小学教师齐拓宇说:“申老师的课对我来说是震撼的,我对做课题研究只是感兴趣,对很多的问题都是似懂非懂,一天课下来,我觉得思路清晰了很多,也找到自己做的课题研究时的硬伤。”


长垣寻师问道,科研借力成长。这个夏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学堂,和专家和同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收获满满。曾经的我们,做课题只是蜻蜓点水、比葫芦画瓢,经由专家点拨,顿然有了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作者:伟成班学员、许昌市第二中学教师田晓莉


敏红班



7月22日,周苏敏导师执教的观摩课《探索轴对称图形上的关键点》,其精彩之处可圈可点:


1.利用活动创设情景,水到渠成;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

3.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培植发展力;

4.渗透数学思想,注重归纳;

5.拓展变式训练,训练发散思维;

6.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数学精神;

7.关注个性发展,激励评价到位;

8.呈现问题意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周老师的课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给人以引导和启发:


1.我的思想决定我的想法;

2.数学课堂要形散神不散;

3.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在方法上归纳、整理,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碰撞;

4.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5.教无定法,以不变应万变;

6.从每个点上寻求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导师的思想就像火种,引燃了我的学习的热情,使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学习了周苏敏导师的报告以及课堂,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收获颇丰,深受震撼。我们每一位老师其实都想做好课堂,可总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所以我们总有一些迷茫。周苏敏导师的课堂却可以把我们绞尽脑汁想做好但又不太好的地方润物细无声地展现出来,令人神往!下面我就周苏敏导师的课堂特点再做几点简要分析。



1.周苏敏导师能很好地把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快地和学生融为一体、拉近距离,让学生对其迅速认识并接受,从而很轻松地进入课堂中。


2.周苏敏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很贴切、很激励,又不乏幽默,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对其的评价,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对其课堂的兴趣。




3.周苏敏导师对知识的讲授注重学生的参与,不是她一味地在讲解,而是循序善诱地引导,使学生很快很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


4.周苏敏导师对于学生遗留的课后问题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负起了老师对学生成长的责任与担当。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周苏敏导师亦师亦友,传授知识如春风沐雨般,于无声处使学生洞然,于无形中让我们释然,实在是大师风范,令人心向往之。 与大师同行,我们还在路上!


作者:敏红班学员、三门峡杜关中学教师樊丽超,内乡县桃溪初中教师张新锋 


映潮班



余映潮导师以《春》为例,为学员展示了一座语言训练的宝库。学员观摩课上,余老师认真听记,认真用电脑记下课堂流程,这种认真和执着感染了全班学员。“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下午,学员同课异构《背影》,崔树萍老师和李晓铭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的展示。



课间,是“余忠粉”的兴奋时间,学员们除了追着问问题,还争抢着和余老师合照、向余老师讨签名……



厚江班



黄厚江导师的观摩课《我的叔叔于勒》,以小说的方法教小说,从小说的情节入手,触碰并了解孩子的认知,上出了小说课最本色的样子。



中原名师、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厚江班班长郑美玲评课,认为黄老师的这一节好课将会孕育出更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因为理想课堂的种子已经埋下,希望会很快生根发芽。



来自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学员周娟老师进行了《老王》一课的展示。周老师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精确恰当;由文到人的文本解读,神韵独具。



彩琴班



美之乐声,欢欣鼓舞。彩琴班的学员们自称“琴迷”,一大早,他们已经按小组入座,开启了新的课程之旅。



一张小表格,沟通你我他。个性的“征集签名”活动,点燃了全班学员的热情。



观摩课后,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反思与收获。



凤霞班



有老师说,古诗教学是块儿硬骨头。武凤霞导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呢?她的一节《渔歌子》,为学员们做出了最好示范。



尽管天气炎热,但凤霞班学员的学习热情依然不减,中午十二点多,早已过了下课时间,大家还在教室静心凝神地听导师讲课。



学员观摩课结束后,学员周新安,带着在执教《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教后反思,向导师武凤霞请教,其他学员也围了过来,抓住机会学习。武老师的一句句高屋建瓴、饱含鼓励的话语,顿时化解了大家心中的疑团,也为今后的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



兴娥班



韩兴娥导师用自己在海量阅读中积累的经验,一点一点亲授学员。从节奏欢快的成语接龙到课本教学体验课程,再到古诗接龙,让学员体验到了别样的课本教学。



学员张莉、范春艳、张永英尽管第一次上海量阅读课,却没有丝毫惧色。她们精心准备,适当的退位让孩子成为课堂读、背、讲的主角。



尽管初次尝试,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正如韩老师点评:“这是海量阅读的第一步,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背,让浅显的道理更浅显一些,学生完全可以学会。”



正宪班



什么是以学定教,正宪班告诉你:导师、班长、学员齐上阵,解决知识断层,让学习真正发生。吴老师用一元钱上出一节让学员脑洞大开的课。



学员范荷丽凭借自己对计算课教学的理解、挖掘 ,上了一节观摩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她的课“理法交融,浑然一体”,深刻讲解了数学算理、算法,使学生受益匪浅。



观摩课结束后,师生畅所欲言,交流课堂得失。来自长垣外国语小学的李梦老师,谈到河南教师的肩上的重任时禁不住热泪盈眶,表示要像吴老师那样沉下心来研究课堂,让河南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陈宇班



陈宇导师做精彩讲座:《科学管理的目标——事事能做好》,为学员们讲解科代表的岗位操作标准、培训岗位说明书。学员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精彩不停:班长,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呼宝珍老师做精彩讲座《花季、雨季,我陪学生一起走过》,分享班级管理智慧。



大家学习认真、思考投入,全体学员进入了“专注”的思维模式,沉醉不知归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