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的石头:血脉喷张的疯狂

 红翡綠翠 2018-07-25


       到达和田,已是北京时间晚8点,这里的太阳依旧高挂天空。


       从夜市出来,我们打车去一桥,出租车司机是个维族小伙,名叫阿不力米提。他看了我们一眼,用浓重的维吾尔口音问我:“你们是去河边吗?”我回答:“对啊,就去河边。”阿不哈哈一笑,开始了他的故事。


       五年前,阿不还不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而是一位挖玉者。他和他的哥哥,还有父亲,依靠挖玉和干农活维持生计。



       那时候,他们每天都去玉龙喀什河边挖石头,有时候一挖就是一整天。


       “中午就吃囊,喝河里的水。”阿不说。


       我有些惊讶:“这水夹杂着黄泥浆,怎么喝啊?”


       阿不头也不回,用不太熟练的汉语答道:“这个嘛,拿瓶子,装了水,等沙子沉下去喝。”



       在难忘的挖玉岁月里,让阿不感到最骄傲的一次收获,是跟他的哥哥一起,两个人挖了11天,挖到了一块鸡蛋大的白玉。“那块石头卖了一万多块,现在的话嘛,五万块。”


       在和田,像阿不这样的维吾尔族人有很多,他们的生活跟玉石紧紧联系在一起,依靠着玉龙喀什河的恩赐,他们过上了还算体面的生活。


       同样因为玉石的存在,和田这个边陲小城,每天都在迎来或者送走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商人。而在这迎来和送往中,和田人的生活和品性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和田的石头:血脉喷张的疯狂


       在和田呆了几天,就想着出去溜达溜达。听一位汉族朋友说,沙漠边缘有一处观景台不错,于是就让他帮忙找了一位汉族司机,包车过去。一路上,这位汉族司机很健谈,从市区过三桥,一直到目的地,都在跟我们聊石头。


       “现在你能看到的这片空地,都已经挖了不下三四遍,几十米深了。”他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指着方向,那是一片空旷的旱地,周边垒起了围墙。


       “都是以建厂的名义,承包下土地,先挖石头,挖完了再造厂房。通常厂房造好,手里钱还能多出来,哈哈。”这位刘姓汉族司机显然把我们当成了游客,除了说挖石头的事情,还一本正经地跟我们介绍籽料和山料的区别。



       到了观景台,登上最高处,放眼望去,玉龙喀什河像一条银色的飘带,绵延悠长,望不到边际。所谓“长河落日圆”,用在这里,要比用在沙坡头更为合适。环顾四周,一眼就能瞥见不远处的机械装置,如果不出所料,那应该也是用以挖玉的设备。


       在和田,玉石已经融入当地人的血液,几乎人人都懂一些玉石知识。无论是司机、环卫工人还是农民,你所能见到的这些人,以前都有可能挖过玉、贩过玉。



       一位维吾尔族大叔听说我来自上海,立即兴奋起来:“上海嘛,我去过,重庆嘛,我也去过。以前卖石头嘛,哪里都去。”


       漫步在和田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各种类型的玉器店,从最原始的摊位到装修豪华的玉石会所,实打实的经济利益,让不同民族的和田人相信,玉石就是财富。



       他们把籽玉叫做石头,是因为很多人并不从心底里喜欢它,他们对玉石的喜爱程度也许还比不过珍珠,但是有一点他们坚信不疑: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还是要靠这河里的石头。


       在和田的玉石巴扎,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维吾尔族人喜欢用拍手来商议价格,喜欢用握手表示成交。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玉石巴扎上的维吾尔族大手,粗糙的很少,因为他们已经告别了手工挖玉的时代,也因为玉石巴扎上更多的是商人,而不是工人。



       商业文明,正在通过玉石的交易,渐渐融入到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意经中。通过不断的磨砺,他们懂得了依靠察言观色把石头卖出更高的价格,他们学会了通过合伙买料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他们甚至因为“利益驱使”开始钻研石头,成为了比汉族人更专业的“玉石行家”。


       这几年,和田玉籽料价格的疯狂频繁见诸报端,在和田,你也许更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维族玉商喜欢自报“本钱”,但是这本钱: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维吾尔族玉商



和田的民风:白杨树一样的朴实


       此去和田,我的喉咙一直不太舒服,从宾馆望天,天空是灰蒙蒙的。打车行驶在和田的主干道上,看到街道旁围墙上硕大的标语,上面写着“丝路名城,世界玉都”八个大字,很有一些感慨。


       紧挨着全中国最大的沙漠,风沙难以避免,但再大的风沙,也掩盖不了这座城市曾经的荣光与辉煌。


       和田有随处可见的警察,随时随地的安检,无论是去夜市吃饭、去广场遛弯,还是过地道、进宾馆,都能看见门口的安保和警察。但是,和田没有想象中的压迫感。



       此去和田,我们遇到的和田人——无论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都很友善,这里的地摊商贩普遍憨厚朴实,两块钱的西瓜能让我们赊一块,这里的小巴郎子拥有无拘无束的童年,大多数都会说简单的汉语,时不时帮我们做翻译。


       在和田的日子里,我们喜欢到处溜达。有一天傍晚,我们坐28路公共汽车去了伊力其乡,这是和田市区边缘的一个小乡镇,公交车上,只有我们是汉族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



       坐在车窗边,看着和田的民居和村落,吹着凉爽的晚风,耳畔仿佛响起了富有节奏的和田民歌。


       到了伊力其乡,翻看手机地图,距离玉龙喀什河咫尺之遥,再一抬头,看到几个六七岁的维族小巴郎子,在路边的小沟里玩水,水流湍急,浸湿了衣衫,但是他们却毫无顾忌,继续肆无忌惮地玩耍。


       也许,在他们眼里,风沙司空见惯,只有这玉龙喀什河冰凉的雪水,才是欢乐的源泉。



       因为干旱少雨,和田跟大部分西北地区一样,大量种植白杨树。这种被茅盾先生礼赞为“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树种,构成了和田独特的西域风情。


       而生活在和田这片土地上的广大民众,也跟这白杨树一样:给一点水就能活,挪动一点杂草就能撑起一片绿。也许,在很多内陆人的印象中,南疆是一个危险的存在,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这里的普通人和我们一样,都渴望更加富足、更加和平的生活。


       在和田买料的最后一天,我不小心多给了一位维族妇女50元钱,在我离开后,她和她的丈夫四处寻找我,并归还了多给的钱。他的丈夫说:“玉石嘛,说多少就是多少,多的嘛,还给你。”


▲欢乐的维族小巴郎


       此去和田,恰好十日,我们是奔着采购和田籽玉去的,但是这和田十日,我们收获的却不仅仅是籽玉。


       在和田玉石巴扎上,有一尊塑像是女娲补天,传说中,和田籽玉就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候遗落的五彩石;还有一尊塑像是西王母,她在周天子西巡时奉上了最美的玉石。传说是美好的,但比传说更美好的——是和田的本真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