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泉:诗写笔记(二)

 江山携手 2018-07-25
流泉:诗写笔记(二)


                         诗写笔记(二)

                                              流泉


    读诗的人总希望在阅读一首诗的过程中,享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愉悦感,同时还想从中获取某些东西并与作者形成心灵之共鸣。也就是说,诗歌是要有内容的,并不如某些诗人所言,仅仅是写一种感觉,或无意义地呈现一种特别文字而已。诗歌要有自己的表达主旨。这就是立意。当然,有立意,还应有好的文字呈现,即立意的释放渠道——诗文本有效的呈现方式。


    三·立意

    古人所谓的“诗言志”,我的理解即“诗要立意”。而这个“意”可大可小,但得为文本的主题表现服务,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一首诗歌可以写得轻盈或厚重,但不可以没有内容,如果只在文字上转来转去,无非是在玩一种文字游戏。诗歌总是要给阅读者带来一点东西的,哪怕小小的一丝启迪,一丝感悟。这就要求写诗时要“言之有物”,之于这个“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其所选择的内容。
    现在,当我们一说起立意,很多人就会以为是在说“中心思想”,我想,这是偏颇的。这个“意”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这个“意”不是概念化的主题纲要,不是口号,而是统领全局的或许并不明朗的诗中之“物”,是一种情怀。有时候,我们读完一首诗,到最后也不知所云,这一定是作者在表现自己的“诗思”时出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有句话叫作“意由心生”,其实是说,在心里已经有了对某种“东西”倾诉的欲望,是想写诗了。诗人应该是心灵的歌唱者。有心,才有诉求,才有“心念”释放的呈现途径。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常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很显然,在这里,前辈说的是“著文立意”的重要性,没有好的立意,词藻最华丽也是白搭。用通俗一点的词汇表达,“意”就是诗人创作诗歌时所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因此,写诗首先是要有“意”的,“意”立不起来,文本十之八九是失败的,苍白的。而这个“意”,我们往往又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意象赋予了诗歌的象征意义。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在一首诗歌中的意象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关乎到一首诗歌的成功度。
    诗歌有“意”,才不空洞。


范例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约翰·多恩)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英)约翰·多恩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
    都是自己的一部份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
    也为你


范例二:《乐游原》(唐·李商隐)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四·“意”的释放通道

    毫无疑问,“意”的释放通道,是通过良好的有表现力的语言架构来抵达的。
    诗歌呈现的好不好,靠的就是对语言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有人说“诗人是玩弄语言的大师”,尽管用了“玩弄”两字,我不太喜欢,但细细想来,真的是这么回事。一个好的诗人,必须拥有好的语言掌控力。因而,语言要素在诗歌中应该是第一位的。有好的诗思,却没有好的语言表达,肯定成全不了一首好诗。
    诗歌语言,不等同小说语言、散文语言,它拥有自己的特征:或平实质朴;或含蓄隽永;或清新明丽;或形象生动;或绚丽飘逸;或诙谐幽默;或雄浑豪放;或俊朗或旷达……,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诗歌语言具有相当的丰富性和表意的宽泛性。总之,诗语言要求简洁、凝练、意味、丰厚。作为“意”的释放通道,语言不仅是衣服、脸面,还应该是纵横内外的桥梁和纽带。
    汉语言的丰富性,决定着一首诗歌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你采用哪一种语言方式来表现,只要是适合你的主旨表达和诗意发散,都可以。写诗,没有固定格式,但讲求诗文本的特有规律。初学者必须先解决好语言的问题,过了“语言关”,才可以更多地去运用其它诗歌元素。学习语言,从博览和多写开始。这不仅是一种基本功的锻炼,更是一种修养。当我们具备了驾驭语言的能力,方能在更广阔的层面去探索诗艺。读得多了,写得多了,见识就长了,有一句话叫什么——熟能生巧。这是真理。
    说诗歌语言,其实包涵很多方面。我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无非就是一个意思——当我们有了好的写诗意图,就必须去找出一条好的通道,去释放你的情感,去说出你想要说的。而能不能去说出你的意思,去打动人,去让读者跟着你的思绪走,你就必得去选用适合自己表达的语言方式。要尽量做到感性,有内力。
    我赞赏关于诗歌语言的这样一段表述:“诗人的内心是一座语言的仓库,他们通过语言的倾吐、词语的组合,意象的传情,让读者获得阅读上的快感,思想上的启迪和感悟。这些就形成了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富有美感的特点”。是啊,要写好一首诗,当从语言开始。


范例一:《长江中游》(西望长安)


        长江中游
 
          西望长安
 
    长江自中游变坏
    早年的云雨
    簇拥万千宠爱的河道
    有多少暗通古今的支流,一直到死
    未曾溯回它的本源
    在我手头的图解,有它的勾回,和它国学的身体
    以及凭空赚取差额的
    曲折。类似中年丧妻的洪水一次次冲击道德底线
 
    它的上游取自如梦令,下游
    纳入菩萨蛮
    中游赦免首尾,独自流出一段史学
    它亲民的部分与扰民形成
    流派纷争
    局部决口为民怨沸腾。浮于苍生的
    泡沫,黑白难辨
    在它浑浊的中段,你
    屈从于浪淘沙
    在它托孤浪尖的船体上,仅有避世的我灯火独明
 

范例二:《处方》(米沃什)


        处方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
 
    除了忏悔一切都行。我的生命
    令我如此不安,也许我可以
    在对它的讲述中找到安慰。而我将被理解
    被那些不幸者——他们何其多!——他们摇晃在
    城市的大街,吸过毒或者醉熏熏,
    染上记忆的麻疯病,为生活感到内疚。
    什么压抑着我?羞耻——
    为我自己的不幸还不够独特?
    或者相反。哀诉已经成为时尚,
    不快乐的童年,挫伤,以及所有别样的痛苦。
    即便我早已预备好了约伯式的抱怨,
    最好缄默,去赞美永恒
    事物的秩序。不,另有其物
    限制着我开口。任何不幸者
    都应成为一个真相的讲述者。应该?如何,
    带上全部的伪装,趣闻,自怜?
    虚伪的情感导致虚伪的言辞。
    我过于看重风度而不愿担此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