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海军补给舰发展史

 alayavijnana 2018-07-26


作为意大利海军舰艇更新计划的一部分,“火山”号将取代意大利海军现役的“斯特隆波里”级(Classe Stromboli)补给舰,并拥有在新的海上环境下承担更多种类任务的能力。有意思的是,意大利由于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交界,活跃的地质活动使得欧洲著名的火山几乎都集中在意大利,而且大部分都位于意大利的海边,也许是因为这些火山的爆发为这个狭长的半岛国家补给了新的土地,借着这个意义,意大利海军战后一系列补给舰都是以意大利境内著名的火山名命名的。 

火山号概念

“斯特隆波里”:重新开始的征程

1947年2月10日,二战后的和平条约在巴黎签署。作为战败国,意大利的军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条约规定,意大利海军除战列舰外只能拥有总排水量不超过六万七千五百吨的舰艇,海军兵员数量不能超过两万五千人,战前拥有近十艘战列舰的海军列强跌落谷底,昔日称霸地中海的舰队不复存在。 


很快,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地中海成为了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前线。1949年,意大利加入了北约,两年后,在西方各国的允许下,和平条约的限制条款被解除,意大利得以在美国的协助下重建海军,成为北约封堵苏联海空军链条中的一环。在之后的二十年里,虽然重建中的意大利海军正在慢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但其不比当年的实力连守卫亚德里亚海都稍显勉强。 

“加里波第”号导弹巡洋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意大利海军最大的作战舰只是得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并被允许在战后保留的“加里波第”号巡洋舰。作战舰艇部队尚且如此,后勤补给舰队的情况就显得更为糟糕。负责补给任务的是一批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两次大战间的中古船只,最老的甚至服役于1890年。

意大利第一代补给舰“斯特隆波里”号

“斯特隆波里”号(A5329)是这支舰队中较为年轻的一员。这艘长108.8米,排水量约4300吨的运输舰于1940年作为商船在拉斯佩齐亚的OTO造船厂下水,受到战争的影响未能完工。1948年由意大利海军购入,经过改装后于1953至1954年先后完工服役,承担后勤运输的工作。同级的“维苏威”号(A5330)下水于1943年,在接受了同样的改装后于1954年服役。两舰可以搭载4艘登陆艇,输送各类物资和装备。她们于1972年退役拆解,提供后勤补给的重担就交到了后辈的肩上。如同前述,“斯特隆波里”和”维苏威”也都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其中,”维苏威”火山在1900多年前爆发掩埋的一座城市就是如今的“庞贝古城”遗址。 

“斯特隆波里”号和“加里波第”

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新舰的不断服役,意大利海军逐渐找回了走向远海的自信。1970年4月25日至7月23日,服役不久的新锐巡洋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横跨北大西洋赴北美访问,1972年8月至10月,由一艘巡洋舰和两艘护卫舰组成的编队航向南美。越来越多的远航行动使意大利海军对补给舰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1973年10月1日,意大利启动了第一艘国产补给舰的建造,这艘船体编号298的补给舰在拉斯佩齐亚-特里戈索的海军船坞开工。九个月后,在同一个船厂,另一艘同型舰也开工建造。两舰分别于1975年2月和1977年6月下水,1975年10月和1978年10月服役。1978年6月,首舰“斯特隆波里”(A5327)在巴勒莫接受了战旗,继承来自先辈的舰名开始了她三十多年的征程。 

意大利第二代补给舰“斯特隆波里”号下水仪式

本级舰全长129米,宽18米,满载排水量9100吨,携带约5000吨的补给,包括4000吨燃油、400吨航空燃料和约300吨其他货物。该舰采用全柴单轴驱动,最高航速18节,在14节航速下续航力4000海里。 

“斯特隆波里”级的舰桥布置在舰体后部,按照意大利海军的传统,”斯特隆波里”号前部是一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和它的一座塞莱尼亚(Selenia)“猎户座”RTN-10X火控雷达,另外还配备有2座奥托·厄利空KAB-25毫米机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卫能力。在补给能力上,该级舰中部配备一座用于输送燃料的大型补给门架,可以以每分钟8立方米的速率补给柴油,在两舷靠后的位置还另外布置有两个干货补给点,用于补给较轻的弹药与食品。位于舰尾的纵向燃料补给点可以以每小时7立方米的速率补给燃料。可供一架中型直升机起降的直升机甲板也使其获得了一定的航空垂直补给能力,但是受到吨位的限制,该级舰没有机库,这意味着直升机无法长时间在该舰上部署,制约了其提供垂直补给的效率。 

在服役的最初时光中,斯特隆波里号被配属于塔兰托的第五护卫舰中队,而二号舰”维苏威”号(Vesuvio A5329)则被配属于拉斯佩齐亚的第七护卫舰中队。她们的服役使意大利海军获得了期待已久的远洋编队补给能力,意味着意大利海军可以向更远的海域派出舰艇编队执行任务。在1979年,斯特隆波里号与直升机巡洋舰“安德利亚·多利亚”号、“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组成编队,奔赴泰国湾救助因越战结束而流离失所的越南难民,编队救助了数千名漂泊海上的难民,其中有约一千人随编队返回意大利。 

1979年开赴东南亚的意大利海军巡洋舰队

“斯特隆波里”号还曾经两次被部署到波斯湾附近。1987年,两伊战争爆发,随着前线战事陷入胶着,参战双方展开了袭船战。为了保障临近水域中本国商船的安全,意大利海军派出了一支编队执行护航任务,“斯特隆波里”号就是编队中的一员。1990年她再次来到波斯湾,参加了针对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为盟国舰艇提供后勤支援。 


除两艘自用舰以外,作为伊拉克向意大利订购的全套舰队的一部分,另有一艘改进型“斯特隆波里”级于1982年1月29日开工,同年10月22日下水,并于1983年12月20日完工。在意大利水域完成两年的人员训练后,1986年该舰按照计划准备回国,但由于两伊战争爆发,该舰出于安全原因滞留在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中间的即为将要交付伊拉克的“AGNADEEN”号A-102

1990年海湾战争的爆发使伊拉克受到武器禁运,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第661号决议,该舰失去了回到伊拉克服役的可能,继续留在了埃及。2005年,意大利开始协助新的伊拉克政府建立海上力量,曾经属于伊拉克海军的这艘补给舰成为了考虑的对象,但对舰况的勘测表明,20年的放置使其机械状况变得非常糟糕,修复方案因此作罢,她也继续被遗弃在亚历山大港,成为见证港区变迁的“码头女王”。 

“码头女王”


埃特纳:又一座高峰

在“斯特隆波里”级服役后,意大利海军的驱护舰编队开始驶向更远的海域。虽然这型以为小型编队提供油料补给而设计的补给舰排水量较小,补给内容也比较单一,但她们很好地适应了这一时期海军的需求,为意大利海军编队的远洋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意大利海军开始组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远洋舰队

1985年,意大利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朱塞佩·加里波第”号(Giuseppe Garibaldi, C551)服役。以新的航空母舰为核心,意大利海军得以组建规模更大,功能更强的编队,对编队的补给要求也明显提高了。而为小型编队设计的斯特隆波里级开始显得难以适应航母编队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的补给需求,18节的航速也使其略显尴尬。 因此,80年代末,意大利海军将设计建造一艘用于航母编队保障的新型综合补给舰提上了日程。由于财政问题,新补给舰的建造工作遇到了两次延期,最终在1995年7月,芬坎蒂尼集团取得了建造该舰的合同,并于1996年7月4日开工。 

“埃特纳”号下水仪式

1998年7月29日,舷号为A5326的埃特纳号在意大利联合造船集团位于特里戈索的造船厂完工,加入远海舰队司令部(COMFORAL,Comando Forze d'Altura)服役,以塔兰托为母港向意大利海军的远洋航行编队提供支持。 

被视为“斯特隆波里”级改进型的“埃特纳”号全长146米,宽21米,空载排水量5980吨,满载排水量13400吨。由于是为航母编队提供支持设计的,体量明显增大的埃特纳号加强了对航空部队的支援能力,航空燃油携带量由前型的480吨上升至1200吨。与此同时,新的补给舰也可以装载更多弹药和食品,综合补给能力较斯特隆波里级有了显著提高。

在动力系统上,该舰使用两台来自瑞士苏尔寿公司的12V-ZAV-40S柴油机,单台功率8640千瓦,双轴驱动,最高航速达22节,由于采用了可变桨距桨叶和船首侧推器,埃特纳级的机动性能较斯特隆波里级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由于自身燃料携带量的提高,埃特纳号可以在18节航速下航行7400海里,拥有了比前型更强的远洋补给能力,也因为这些,一些资料也将”埃特纳”号划为意大利的首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

假如说“斯特隆波里”级的设计让其看起来像是装备了补给门架的普通商船的话,”埃特纳”级则采用了这一时代各国海军补给舰的普遍设计,将舰桥布置在了舰体前部,并在舰桥顶部布置了一座电子设备桅杆,装备有赛莱克斯(SELEX)公司的X波段水面搜索雷达、GEM电子公司的I波段导航雷达和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的SICRAL卫星通讯系统,优良的通讯系统使本舰拥有了客串指挥舰的能力,可以成为小型远洋编队的核心。

埃特纳号拥有两组四个油水、干货两用型补给站,装载的补给可以支持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舰、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组成的航母混合编队在海上巡航20天。为了提高补给效率,两组补给站中间设置有一座补给指挥控制中心。该舰尾部则是一个近600平方米的直升机甲板,可以操作两架直升机用于垂直补给,也可以放置4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与两座20吨吊机和2台升降机一起为该级舰提供了更强的多用途能力,直升机甲板下是提供纵向补给的有关设备。考虑到编队长期作战的需求,埃特纳号还配备了包括放射诊疗室、牙科诊所、手术室在内的一系列医疗设施和维修工作站,可以承担医疗和为编队提供修理的工作。 

2001年起,埃特纳号与“斯特隆波里”号参加了美国为回应9·11恐怖袭击发起的持久自由行动,与联军编队在东地中海巡航。2011年3月,利比亚内战局势持续紧张,接连不断的战事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受到利比亚内战的影响,埃特纳号被派遣至利比亚沿岸,参加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的联合保护者行动,为执行封锁任务的北约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本舰并不是战后意大利海军第一艘以”埃特纳”火山命名的舰艇。1962年,意大利海军向美国租借了一艘攻击货物运输船(Attack Cargo Ship)惠特利号(USS Whitley, AKA-91)。进入意大利海军服役后,该舰被命名为“埃特纳”号,最初舷号为A5328,稍后按照北约标准舷号规则,意大利海军将其舷号更改为L9870,显示其是作为登陆舰而非后勤补给舰运用的。 

租借美国的“埃特纳”号

20世纪末21世纪初,希腊海军在十年内更新了其主要的水面作战舰艇,来自美国的4艘坎农级护航驱逐舰、6艘弗莱彻级驱逐舰、8艘基林级驱逐舰、4艘“查尔斯·F·亚当斯”级驱逐舰和3艘“诺克斯”级护卫舰在10年内集中退役,取而代之的是4艘Meko-200HN型护卫舰和8艘来自荷兰的“科顿艾尔”级护卫舰。经过这次舰队更新,希腊海军的实力相较土耳其海军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希腊人开始将眼光放向远海。 

希腊海军“普罗米修斯”号

2000年2月18日,根据希腊海军的订单,希腊埃莱弗西斯造船厂开始在许可下建造一艘“埃特纳”级补给舰。该舰于2002年2月19日下水,2003年7月8日以希腊神话中带来光和热的神明”普罗米修斯”为名服役。根据希腊海军的要求,“普罗米修斯”号在舰首布置有一座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从而获得了一定的自卫能力,相比之下,为意大利海军“埃特纳”号安装“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的计划却一直没能得到实施。 

“普罗米修斯”号左侧是希腊海军的MEKO,右侧是埃利级

2014年,希腊西部爱奥尼亚海凯法利尼亚岛附近发生6.1级地震,”普罗米修斯”号依靠其物资载运与医疗能力参与了对地震灾区的紧急救援,展示了该级舰强大的人道主义援助能力。事实上,在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海军不再面临冷战间的直接军事威胁,所执行的很多是如人道主义援助一类的非军事任务。正因为如此,许多欧洲国家新建造的军舰都向非军事任务和多用途、模块化的方向上倾斜,意大利海军也不例外。 


“火山”:新思路打开新旅程

2007年起,以地平线级护卫舰、”加富尔”号轻型航空母舰和FREMM欧洲多用途护卫舰为核心的意大利海军新舰队开始陆续加入现役,而海军现役舰艇中能够承担补给任务的仍然只有前述的两艘”斯特隆波里”级和”埃特纳”号,随着“斯特隆波里”级逐渐老化,意大利海军对补给舰的需求又开始紧迫起来。 2008年3月27日,“加富尔”号轻型航空母舰服役并在一年后形成战力。意大利海军拥有了包括较老的“加里波第”号轻型航空母舰和新的“加富尔”号在内的两艘航空母舰,成为了一支双航母海军,但保障新航母的补给舰却迟迟没有出现。 


与此同时,在大陆另一端的另一个半岛,印度海军正乐观且雄心勃勃地执行着自己的三航母计划。2008年,由俄罗斯改装的“维克拉马蒂亚”号(原基辅级巴库号)已经下水,由本国设计制造的“维克兰特”号也准备开工,“天真”地以为很快就可以获得三艘航空母舰的印度人开始充满自豪地添置航母编队的其他成员。 

正在意大利建造的印度海军“迪帕克”号

同年十月,意大利造船企业芬坎蒂尼集团宣布击败来自俄罗斯和韩国的造船企业,获得来自印度海军的两艘补给舰订单。也许是因为印度对未来航母的服役非常自信,印度海军为这笔订单提出了近乎严苛的时间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芬坎蒂尼调动了旗下多个船厂,采用模块化和分段建造的方式,在两年内完成了两艘27500吨级补给舰。2010年,“迪帕克”(Deepak)号和“沙克蒂”(Shakti)号正式服役。 

舾装中的“迪帕克”号

这段时间的意大利海军却不是那么充满干劲。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意大利的军费开始下降,对于海军来说维持FREMM贝尔加米尼级的建造以更新日益老旧的驱护舰编队显得更为紧要,因为在任务地区海军编队可以从北约盟国获得补给支持,航行也可以停靠友好国家港口休整,显得不那么重要的新的补给舰被短暂的遗忘了。 

也是在这段时间,随着国际政治军事局势的变化,意大利海军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海军的使命从冷战时期拦截进入地中海的苏联潜艇和轰炸机慢慢转变为与北约联合向海外投送部队、对国内外突发的紧急事态作出反应和在地中海拦截和援救偷渡的难民。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大利海军的造舰思路也开始发生改变,一轮新的造舰计划开始酝酿。 


2008年后,持续的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引发了航运业的寒冬,订单的减少使意大利国内最大的造船集团陷入亏损。2013年,意大利海军推出了包含补给舰和新型巡逻舰在内的大型造船计划,既为硬撑着的海军巡逻舰与补给舰提供后续舰,也为订单萎缩的造船企业提供支持生存的订单。 

早期的意大利新一代补给舰概念

2015年5月5日,意大利海军与芬坎蒂尼集团签订合同,定购了新的补给舰LSS。2016年2月9日,该舰切割了第一块钢板,在芬坎蒂尼集团旗下位于斯塔比亚海堡与慕加诺的两座船厂同时开工。LSS是”后勤支援舰”(Logistic Support Ship)的简称,是一个根据意大利海军对实际需求的理解发展出的新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补给舰不同,LSS在设计上为执行多用途任务进行了更多的考量,可以承担的职责也更加的多样化。同样,LSS也继承了意大利海军的传统,命名为“火山”号(Vulcano)。 

运用在印度海军补给舰订单中得到锻炼的分段建造经验,LSS首舰“火山”号(Vulcano)在南部那不勒斯的斯塔比亚海堡建造艏部分段,在意大利北部拉斯佩齐亚的慕加诺建造包括主机的艉部分段,尽可能的减少建造时间。LSS的首舰“火山”号在2018年6月22日下水,并预计在2019年进入服役。


定型建造的新型补给舰全舰长179米,水线长164.9米,宽24米,满载排水量约23500吨,主尺度类似于先前为印度建造的补给舰,也与其一样将上层建筑集中布置在后部。占全舰长约三分之一的上层建筑包括机库、医疗设施和突出舰体拥有环视良好视野的舰桥。舰桥上布置有雷达、卫星通讯和数据链系统,使该舰拥有临时承担编队指挥的能力。

在补给任务上,该舰在侧舷布置有四座补给站,布置方式与”埃特纳”号一致,可以提供干货及液货的横向补给,舰尾也为纵向补给保留了补给设施。与其他欧洲新建补给舰一样,LSS”后勤支援舰”的垂直补给能力较前型进行了改进,机库面积较”埃特纳”级有所扩大,可以搭载两架阿古斯塔-韦斯特兰AW-101直升机。 

LSS可以携带5695吨的北约标准柴油,与”埃特纳”级持平。考虑到LSS将为”加富尔”号航空母舰和未来的”的里亚斯特”号两栖攻击舰提供支持,而她们将搭载比”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空母舰更多的舰载机,LSS所能装载的航空燃油量达到了3000吨,是”埃特纳”级的两倍。 


此外,意大利海军也要求后勤补给舰拥有较高的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应急援助能力。为此,该舰设计搭载800吨淡水,可以为受灾区域提供充足的淡水供给。考虑到多任务转换的需求,意大利海军还要求新建造的船只都拥有自主集装箱搭载能力,LSS也不例外。该级舰在舰首为存放集装箱预留了一块甲板,并靠两舷设置了两座吊机用于集装箱的装卸,可以搭载8个不超过28吨的集装箱。 

除了油水以及干货的补给外,LSS还可以承担医院船与修理船的职责。按照北约标准,LSS可以为一支旅级以上的战斗部队提供医疗支持。舰上建有包括手术室、放射诊疗室和一个牙科诊室在内的医疗设施,可以提供从牙科检查到手术的一系列医疗服务,舰上的床位可以安置12名重伤患。同时,LSS还拥有修理车间,可以在海上为编队内的船只和飞机提供整修。

LSS所属的“海军紧急造舰计划”(Programma Navale di Emergenza)是意大利海军提出的第一个完全贯彻“绿色舰队”(Flotta Verde)思想的造舰计划。”绿色舰队”思想要求海军舰艇在使用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LSS采用了CODLAD(柴电-柴油混合推进)驱动,拥有两台12兆瓦的德国MAN 20V32/44CR柴油机,两台总功率3兆瓦的电动机以及4座MAN公司的2兆瓦级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航母编队的伴随补给舰,该舰可以达到20节的最高航速,并可在16节的巡航速度下航行7000海里,自持力30天。该舰充足的电力供应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以为一个6000人的城镇提供日常生活的电力支持。 


在舰载武器装备上,新建的LSS相比之前的”埃特纳”级有所加强,在舰首布置有一门装备反导组件的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向后在上层建筑两侧布置有两挺25mm机枪,拥有最基本的自卫火力。根据芬坎蒂尼集团的资料,在设计上该舰还为鱼雷探测装置和干扰弹发射器预留了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