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很有可能就死在你的利令智昏指挥下!”
众所周知,中供铁军是阿里业务最强悍的部队,可以说阿里的起家与B2B业务的成功有非常大的关联,如果没有最初的这些铁军去攻城略地,也就可能没有后来的阿里帝国,但上面这句话却正是中供铁军的功勋发给马云的。
那时候,马云决定创建淘宝,让阿里开始做B2C的业务,结果受到了原B2B业务团队的强力抵触:
“如果你要一意孤行的话,那我们就只好离开了”。
所以,后来马云说,“组织创新,有些(常胜)人才却未必还能堪得大用,这样的人总生活在昨天成功的路上,一个成功的人不愿意改变昨天成功的模式是很危险的。”  “公司里面最危险的,就是永远成功的人”。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不就是古人早说过的“谦受益、满招损”吗。
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事情往往是这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像智者一样说别人是,像傻子一样看不清自己。
我见过很多人,稍有点成绩就膨胀的厉害,那种自以为是、洋洋得意的姿态简直是忘了自己姓什么了,虽然没有马云那样的成功,但却有马云都没有的骄傲和自负。
学习上有知见障,成功也有。山路十八弯,他们看不到上山的路还远着呢,也不知道还有更高的山在遥遥矗立。
停留在成功,往往也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  “中供系”的各路诸侯原来肯定都是业务上的强者,是胜利者,是成功者,但也因此,他们视过去的成功为舒适区,是熟悉的路径,所以拒绝改变。
但马云如果也和他们一样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那阿里成不了今天的阿里。
“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商业上的成功,也是要经过一场场的战役、一点点的优势,才可以真正占据制高点的。战术必须为战略服务,小的战略必须符合大的战略。有舍有得,为了大局,必然会有放弃,有迂回,有开创。
但已经背上成功包袱的既得利益本能上厌恶改变,他们害怕丢失过去的荣光,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失败的风险。
可是,对一个公司来说,守成往往意味着丢掉进取心,要知道,高速成长的公司和横扫天下的军队一样,从来都是锐意进取,而不是被动防御。
人和公司一样,都是不进则退,阿里如果只做B2B,又哪有后来强大的淘宝、支付宝。  不只是大企业的管理者和部门领导,有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也有类似的毛病。
目前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创业时期,其中有很多伟大的机遇存在,可很多人都对此是懵懂无知的。
他们还抱着养家糊口、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不放,天天心心念的就是怎么多赚点钱,面子多填点光,如此足矣。
换句话说,他们所谓的创业不是以事业为中心,没有胸怀天下的格局,也没有成就众人的思想准备,而是单纯为了个人的财务自由,或者是让自己显得比较牛逼。
这也是这些人的企业终究难以突破瓶颈、提升层次的根本原因。
还是老方那句话,想到了,才有做到。
只是被事情和意气推着走的话,就只能是随波逐流的咯。
 归根结底,还是文化不行。
没有文化,就没有格局,也自然没有大见识和大追求。
有时候,老方看到一些老板心里斤斤计较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呢?员工考勤打卡啊,规章制度啊,管理啊,纪律啊,员工忠诚啊。。。。
那种不放心和不信任,那种恨不得给每一个员工身上安装监视器和遥控器的迫切,简直是神经错乱、走火入魔呀。
不是你控制好员工,工作就能做好,公司效益就能提高。
这么简单的道理,聪明人就是非得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撞南墙不回头。
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公司上下一致的真心认同,你自己都狗屁不通,又怎么能指望员工推着你前进呢?
内心认同和控制服从,本是两码事。是前者成本高,还是后者成本高?是前者更能取得成就,还是后者更能取得成就?这是两个结果。
80后、90后、95后已经陆续成为职场的主力,人变了,组织形态也自然、必须随之变化。
因为你要和人的创造力、价值相适应,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要求,不这样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可某些老板还是梗着脖子叫嚣“管理”“控制”,一心一意地想要自己做明星,让全部人都以他为中心、围着他赚,活该把自己累死。
想要大成就,你就必须明白:
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你让多少人受益,你就有多成功。等到所有人都成功了,你也自然就成功了。
为此,你就必须不断地克己复礼,究竟什么是克己呢,先要消减六种心:
·私心,必让你威信扫地;
·贪心,必让你立场错乱;
·妒心,必让你丧失理智;
·偏心,必使团队内讧;
·疑心,必使同伴离散;
·粗心,必然功败垂成。
工作做不好,团队不成团队,必然是有这六种心作祟。
 聪明的人很多,小有所成的人也有很多,靠心机、权术可以有多得。
但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行天下,才能厚德载物。
越大的道理,越管用的大道理,就越简单,也越难做到,因为这要和你的自私、狭隘、愚痴地本性作对,只有你战胜了自己,你才能变得真正地强大。
过去的成功,不会带给你未来的成功。过去的失败,却可以给你教训和反思,让你时刻保持警惕,心怀敬畏,如此,大业可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冒险,万万不要辜负了时代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