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五讲 如何营造诗词意境(下)

 田牧 2018-07-26

酒中贵族  饮中君子

     根植酱香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如何营造诗词意境(下)

                          ----忆仟樽诗词常识第三十五讲

分析了意境的形成,那意境在诗词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艺术的美感的呢? 归纳有四:

一、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经过情感的过滤,复杂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剩下的富有诗意的特征,自然会引起人的美感。

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春天优美的景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秋雨后山间动人的一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边塞雄浑之美的高度浓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寒秋的凄凉之美等等。

二、意境中饱含作者的情感。

境之所以感染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形象成为作者情感的化身,形象与情感高度统一,形象、景物为情感服务,作者根据情感需要再对其进行取舍、集中、夸张以至变形。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表现了作者傲然贞洁,顽强不屈的高风亮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正是为了表现作者愁绪之深,所以用上“三千丈”的夸张也不觉其谬,读来萧萧白发,宛然在握。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则体现了踏青祭祖人的无限惆怅和悲凉。

三、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表现技巧。

意境是一种艺术的加工和创造,而技巧则是实现创造的手段和本领,通过娴熟的文字驾驭功力,巧妙的布局构思,才能达到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美。

如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中,一个“破”字,一个“弄”字,静中取动,以拟人化的手法来描绘夜色中云、月、花、影的美态,十分生动传神,令人玩味。

再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把春天的热闹景象和主人翁愉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形象、鲜明之极。

四、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

梅圣俞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境中的含蓄,能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抓住关键,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令人回味无穷。

如戴复古《柳稍青-岳阳楼》“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至今”。短短十二字间,俯仰古今,感慨万千。

晏殊的“当时供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木兰花》)则是余味无穷,除去对故人的怀念外,更是对世路艰险的深刻感受和体味,这一点读者不仔细思考是不能体会到的。

总而言之,意境应该是诗词作品的灵魂所在,有了有优美的意境,诗词就具有了灵魂,其生命力就强,其影响就会十分深远。反之,没有好的意境,诗词作品也就仅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不会让人喜爱,不会产生好的影响了。

 

那么我们怎么来营造意境呢?要营造完美的诗词意境,应循以下途径努力。

1.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不断提高自身境界。

王国维曾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人间词话》第57则)没有读书,没有远行,有什么真知灼见而言?所以这是必须的,首要的。为诗词者的天赋不可否认,但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对自然界的认识之所以“真”而又“深”,是因为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或者实践,有了间接或者直接的知识,有了知识就能更深入的洞察自然界。人是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只有改造自身才能蕴天地之精气提高自己的境界,以系统论的思维把握当今与未来。

王国维还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第26则)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熟知了。而这既是一种奋斗过程,也是修养过程。那么达到第三种境界,成就了大事业、大学问是否就终止了呢?

显然不是,因为宇宙是无限的而且处于永远的变化之中,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此营造诗词意境只能是相对的完美,不可能是绝对的完美。我们应该力争达到更好而不是最好

2.以“童心”、“赤子之心”道他人之不曾言、不敢言,摄取“真实”而富有想像空间的意境。

以“意”为主,‘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刘勰.《文心雕龙》)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语)。

‘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傅意。’(范曄语)

所说的都是“意在笔先”,可见立意之重要李煜、纳兰性德的词都体现了这个原则,其创作风格婉丽悲壮,触景生情,‘情’胜兼‘景’胜,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谓‘真实’也在‘似与不似之间’,妙在传神。真性情才能才能写出好作品,此言不虚

3.根据所要营造的意境,选择体裁笔法。

不管据命题而写,还是赠答、和诗、凭吊、伤时、题壁拟或偶兴而发,均应选择适合的体裁与笔法图写意境。计有如下数则:

①一般而言,诗言志,词抒情,视体材而定之。这是据我国诗体演进产生的趋势而言,并非绝对。诗词都可抒情或者言志,或者既言志又抒情。

②近体诗要重视格律,特别是首句的气势、颔联与颈联之对仗。所谓‘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使一关未通,非佳句矣。’(明谢榛.《四溟诗话》。已经把创作的要点讲得很清楚了

③诗词应神韵如一,明陆时雍曰:‘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诗镜总论》)神聚而色泽生,韵贯而‘境’自妙。讲的是作品必须重视神韵,也就是气质,境界

④一首诗中有一句意象独出或富有哲理的诗句,则全篇生采。我写作一向都是这样,若没有奇妙精炼之语,我宁肯不写在我的每一首作品中都力争做到有这么一两句好句,才使得作品有可读性

⑤‘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诗镜总论》)也就是说好诗自在顿悟,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体裁因意而择。没有深刻感悟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营造意境,归根结底要靠字、词、句、篇来完成,只有熟练掌握格律和足够的词汇量、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融入真实的感情而有所寄托,以及使用精炼的创作手法,才能最终完成意境优美的诗词作品,在此我希望朋友们都加强学习,增加自己的修养、学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