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白孝文杀死黑娃,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被误解的真实

 金贝壳bf6un0sx 2018-07-26

电视剧我没看全,因为我觉得我们的电视剧还处在为娱乐而生的阶段,电视剧与原著的最大区别在于结局,原著的结局是白孝文杀死黑娃,故事就算结束了,而电视剧进行了娱乐化的改编,就是白孝文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改成了所谓的大圆满,好人有好报,坏人要偿命的俗套。

记得看过这样一些内容,就是在“华山论剑”论坛上,金庸曾经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说:你的这本书我看了两遍,退回几十年,你写的这本书会给你带来灾难,你这是在给地主阶级翻案。陈忠实说:只有你看懂了,其他人都没看懂。这不是原话,大意是这样的,虽然我无法对其真实性进行考证,但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恰恰可以说明白孝文杀死黑娃的原因。

《白鹿原》白孝文杀死黑娃,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被误解的真实

这句就是“给地主阶级翻案”,为什么单单这本书要把巴尔扎克那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放在前言的位置,我想如果把白鹿原这本书当巴尔扎克的书去读的话,那这句给地主阶级翻案的话,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了,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是最贫苦的老百姓,推翻了地主阶级,资本主义阶级,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但读完《白鹿原》你就明白,白鹿原的世界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

在白鹿原这本书里,新中国第一任县长是谁?白孝文;白孝文是谁?地主白嘉轩的儿子;黑娃是谁?地主家长工的儿子;是谁闹的农协?是黑娃。最后陈忠实告诉我们,曾经闹农协出身的最基层的贫民老百姓,他们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都被白孝文这样的地主阶层少则篡夺了权利,甚则害了其性命。

《白鹿原》白孝文杀死黑娃,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被误解的真实

其实我们从黑娃的本性和白孝文的本性上,就能有一个对比之后客观的认识,以黑娃为代表的贫民,从小到大的最伟大人生目标,不过就是追求的人人平等,为什么他最恨白嘉轩的腰杆子,就是因为他家几代都是地主家的长工,长工这个身份,不管白嘉轩怎么看待鹿三,但身份的认同不是说对你好,你就可以减轻心理的不平衡感,我打一个比方,如谁家是贫困户,每到过节,政府大张旗鼓的去他家送东西,问候,然后还拍照上报纸,这对贫苦家庭恰恰是一种伤害,因此白嘉轩对待黑娃再好,也抹不平这种心灵伤害。

而黑娃他为什么最后没有因为白孝文的抢功而嫉恨,理应他是起义的策划者,但最后功劳却变成了白孝文的,坦坦荡荡的黑娃只明白他要的平等就足够了,这是他最高的要求,鹿兆鹏怂恿他闹农协,也不过就是追求平等,只有这一样可以激发他的激情,而白孝文要的是什么,权力,因为当白孝文从分家之后,曾一度沦落到乞讨,期间差点饿死。

当他进入了保安团,重新风风光光回到原上之后,祭祖过后说的那句话:谁走不出这原,谁一辈子就没出息。他已经完全对家族失去了信念,只知道权利可以让他爹认他这个儿子,只有权利可以重归祠堂也可以藐视祠堂。

《白鹿原》白孝文杀死黑娃,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被误解的真实

这是完全和黑娃回乡祭祖两种出发点,一个是从此放弃了族权投身到新权利,一个却是获得了家族的认同,获得了平等的权利,两人之后可以说是分道扬镳,一个继续的沉溺于权术,可以在国与共之间游刃有余,一个却要去投入朱先生门下,读书学做好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是贫民老百姓掌握了权力,而那个时代,有权力的,会权利的,往往都是这些本身就有点学问的地主阶级,像黑娃这样的,从一开始就没钱上学,没机会上学,一个没有文化的最底层,给了他们权利,他们想到的也许只是人人平等就好,大字不识,不懂权谋,如何能在这些人当中胜出,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利?

我们曾经以为追求平等是黑娃那一代的最高理想,不管是自己想,还是“创业”期间,上级鹿兆鹏他们怎么教育黑娃的,都只是平等权利的获得,然而当获得了平等之后,这些曾经最纯洁的骨干力量,根本经不起权谋的黑白颠倒,这就是巴尔扎克那句话背后的含义:满篇是假话的小说背后的真实,满篇是真话的历史背后的假话。

文:饼子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读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