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犁的笔名和斋号

 芸斋窗下 2018-07-26
  孙犁原名孙树勋,又名振海。走上文坛后用过的笔名有林冬萍、土豹、孙芸夫、纵耕等,斋号有芸斋、耕堂(亦作笔名)等,实际上远不止这些。2015年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书衣文录》(手迹),从这本书中,可以发现孙犁为自己所取的不少笔名和斋号。

  如1973年3月6日在《全唐文纪事》上署“瓶书斋”;1974年4月22日在《马哥孛罗游记》上署“瓶斋”;1974年4月在《六十种曲》上署“瓶”;1975年2月5日在《小说考证》上署“纵耕堂”;1975年3月1日在《录鬼簿》上署“纵耕书室”;1975年3月5日在《北游录》上署“双芙蓉馆”;1975年3月17日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署“好善闇人之室”;1975年3月24日在《列朝诗集小传》上署“梦露草堂”;1975年3月28日在《诗人玉屑》上署“娱老书室”;1975年3月30日在《河海昆仑录》上署“善闇室”;1975年4月2日在《梨园按试乐府新声》上署“晚华堂”;1975年4月14日在《营造法式》上署“纵耕书屋”;1975年4月28日在《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上署“善闇书屋”;1975年5月13日在《唐代文献丛考》上署“善闇”;1975年5月15日在《西游补》上署“晚娱堂”;1975年6月13日在《续资治通鉴》上署“存华堂”;1976年1月20日在《儒林外史》上署“时限”;1976年2月24日在《牡丹亭》上署“老荒”;1976年4月25日在《汪悔翁乙丙日记》上署“老荒书屋”;1976年9月26日在《三希堂法帖释文》上署“余生”;1977年2月14日在《曹子建集》上署“晚舒”;1977年11月7日在《死魂灵》上署“秀露书屋”;1980年9月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上署“耕”;1981年2月1日在《杜诗镜铨》上署“幻华室”;1981年3月1日在《津门小集》上署“澹定斋”;1981年5月22日在《东斋纪事 春明退朝录》上署“澹定室”。

  这些笔名或斋号,集中拟定于1975年,竟有近30个。这一方面反映了孙犁当时处境的改善,许多在“文革”中被抄走的图书得以发还,作家本人可以从容地为这些书包裹书皮,题写文字,仿照古人的风雅,为自己拟取笔名和斋号。但从名号来看,也可看出孙犁当时的心境:想有些作为但又无所事事,想振作一番而又心灰意冷;流露出一种矛盾、彷徨、消极的情绪,一种对现实的幻灭之感。

  这些笔名或斋号大多没有流行起来,作者也没有过于看重,但在作品结集时,却派上了一定的用场。如“耕堂劫后十种”中的第一种《晚华集》初版于1979年8月,其书名就是由“晚华堂”“晚娱堂”“存华堂”演变而来;第二种《秀露集》初版于1981年3月,其书名即由“梦露草堂”“秀露书屋”演变而来;第三种《澹定集》初版于1981年10月,书名即来自于“澹定斋”“澹定室”;第六种《老荒集》初版于1986年2月,书名即来自于“老荒”“老荒书屋”;其带有自撰年谱性质的《善闇室纪年》自然与“善闇”“善闇室”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