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平台 |针灸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应注重发挥任督经穴的作用(第292期)

 真诚快乐c9ehmt 2018-07-26

交流平台

针灸防病治病、养生保健

应注重发挥任督经穴的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包克义主任中医师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任督二脉在经脉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人体防病保健、诊断、治疗疾病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列举了任督二脉及其相关穴位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任督经脉  穴位  防病  保健  诊断  治疗  重要性

随着养生、保健、疗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灸推拿在其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了。然而,我们在运用针灸经络穴位治病防病保健的时候,若注重发挥任督二脉及其相关穴位的作用,则更能体现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特点,起到纲举目张,提高疗效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时都常选用任督穴位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急重难、慢性顽固难治及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相关病变更是如此。

一、任督二脉在经络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中医针灸治病、防病、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证施治理论为依据,通过针刺或灸法等刺激体表相关经络的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机体脏腑气血功能来达到治病、防病、保健作用的。而其中经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从某些角度上讲,超过了腧穴的作用,不是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吗?《灵枢·经脉篇》就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自有“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说法。这就概括地阐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性。在经络系统中,十四经无疑是发挥了主导和不可更替的作用的,然而十四经中尤以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因任脉与全身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由其主管,有“阴脉之海”之称,有担任与妊养的含义,主任诸阴;督脉则主导手足六阳经,总督一身阳脉,主气,对全身阳经脉气有主管、统率、督促作用,有“阳脉之海”之称,有总督、总揽之意。当十二经脉气充盈时,就会充溢到任督二脉,而任督二脉气机旺盛,则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条经脉,所以又有“任督通则百脉皆通”之说。任督二脉气机旺盛对十二经脉气充盈,全身气血运行顺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任督二脉是全身经络的纲领,任督二脉一通则一切经脉运行无阻,可以统治百病。在武术、气功练功中也十分强调“打通任督二脉”(周天的运行)。

二、任督二脉的各自分布及其重要功能、穴位

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其脉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穴是其集中点),五脏六腑之背输穴有8个与督脉直接相联(分别是身柱、神道、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其余穴位也分别用于所在部位和相邻脏腑器官疾病的治疗。督脉经气通过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来支配、调节体腔内的脏腑功能。清代医家张志聪在《灵枢集注背俞》中就有“五脏之俞,皆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之说[1],具有解热镇静、镇痛、调节脾胃、聪耳明目、调理肺气、调经止带等作用。另外,脏腑不调的病变也可通过督脉(脊柱)反应表现出来,现在研究发现人体许多疾病(特别是脏腑病变,功能失调紊乱)根源在脊椎中,当脊椎(督脉)失去了平衡,相应脏腑器官之疾病也随之出现,这就是“椎体平衡”学说。

任脉循行于前面正中线,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相交会,联系了所有阴经,具有利肺气、理脾胃、利小便、通经活络以及妇产妊方面的生理功能和治疗调节作用。五脏六腑的腹募穴就有六个属于任脉经穴位(分别是膻中、巨阙、中脘、石门、关元、中极),其余穴位也可用于所在部位和相邻脏腑器官疾病的治疗。脏腑的募穴都在腹部该脏腑附近,是脏腑经络之气“募结集聚”之处, 对治疗、调节相应脏腑病变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三、任督二脉和现代神经系统的联系

背俞、腹募穴都在十二经脉经气散布于躯干的“标部”,是胸、腹、气街之气所止的地方。

现代生理学已经证明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到皮肤及其深部的肌肉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器官,这就是:内脏→皮肤、内脏→肌肉反射理论[2];反过来,皮肤及其深部的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也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到内脏及其相应的器官,这就是:皮肤→内脏,肌肉→内脏反射的理论。如复合性胃溃疡多在第5—8胸椎近处可以触摸到软性异物感;肝炎病人多在第6胸椎棘突上出现过敏点……。以上情形既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现在许多研究进一步证实,任督二脉掌控了中枢与自律两大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是人体中央发号司令部,简单地讲就是脑部,它是直接命令我们身体做各种动作和控制四肢灵活动作之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则是主控五脏六腑,像肝、胆、脾、肺、胃、肠、胰这些内脏。只要打通了任督二脉,身体自然会健康。

以上介绍充分地说明了任督二脉及其相关俞穴在人体防病、治病、保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们在治疗许多急症(急救)和慢性病(慢性顽固虚弱病症)时更应注重发挥运用任督二脉及其相应穴位的作用。

四、任督二脉临床相关病症的应用

(一)在某些急、重病的抢救、急救时(如昏迷、休克、惊厥、晕厥、中暑、溺水、触电等),特别是在无现代抢救措施条件时,除选用其他经脉穴位外,同时还应酌情选用任督二脉的人中、百会、素髎、大椎、会阴、印堂(此穴不属督脉,但在督脉经上)、身柱、筋缩、气海、关元等穴,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临床中常用人中、百会、素髎、印堂、中脘、气海、大椎配合相关穴位治疗中暑、晕厥、虚脱等,常收到满意的效果。用大椎、印堂、人中配合十宣或少商及耳尖放血治疗高热、神昏、急性咽喉痛,也常取得很好的疗效。

(二)各种头痛、眩晕、失眠、痫症、中风、脏躁等(特别是功能性失调病症),均可酌选百会、风府、神庭、印堂、人中、大椎、中脘、巨阙、膻中、气海、关元、命门等,可使疗效更好。

例如,用百会、神庭、上星、前顶、印堂、膻中、中脘等配合其他经相关穴位治疗头痛、眩晕、失眠、郁症等以功能失调为主的病变,均可取得较为可靠的疗效。

(三)呼吸系统病变,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除选用相关经脉腧穴外,还可同时选用任督经脉的大椎、天突、身柱、风府、膻中、璇玑、关元等穴,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例如,以大椎、风府、膻中、中脘、天突、身柱等配合相应经脉穴位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缓解相关症状有较快作用。

(四)消化系统病变,如胃脘痛、胃肠功能紊乱、呕吐、呃逆、腹泻、便秘、脱肛等,除选用相关经脉穴位外,同时可选用任督二脉的中脘、建里、上脘、下脘、气海、水分、关元、神阙、悬枢、脊中、中枢、至阳、璇玑、命门、膻中等穴,可使作用更加明显。

例如,选择中脘、巨阙、天突、膻中、气海、上脘、建里、关元、百会、命门、至阳、脊中、筋缩、璇玑、下脘、水分,配合相关经络穴位治疗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的病变,如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呕吐、呃逆、腹泻、胃脘痛、腹痛、肠炎、便秘、脱肛等,常可收到较好效果。

(五)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水肿、淋症、癃闭、遗精、腰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病、产后病、不孕等,均可配用气海、中极、关元、命门、腰阳关、曲骨、长强、百会、中脘、膻中、石门等穴,常能使疗效更为突出。

例如,我们用中极、关元、命门、神阙、中脘、百会、腰阳关、气海、长强等,配合相关经络穴位对痛经、月经不调、遗尿、遗精、阳痿、盆腔炎、水肿、淋症等的治疗或缓解相关症状,常取得较好的作用。
        由此可见任督二脉在经脉中及治病、防病、保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经络十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9月第1版: 94—136。
[2]  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年:7。


(本文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



校核 | 包克新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