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性与艾灸

 五伯 2011-04-25

穴性与艾灸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掌握了药性,可据此处方遣药;同样,掌握了穴性,在随症取穴时,就有了依据。以下将常用的主要经穴,依其性能分为三类,可供针灸临床辨证施治、立法选穴参考。­

­

    (一)补益类­

1.补气穴:气海、气海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生津止渴穴:液门、照海、三阴交、然谷、太溪。­

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关元俞、神阙、中极。­

5.滋阴穴:三阴交、复溜、阴郗、太溪。­

­

    (二)温通类­

1.温中回阳穴:气海、关元、神阙(皆灸);足三里、内关、百会(皆针)。­

2.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3.通经穴:天枢、水道、归来、血海、水泉、地机、太冲。­

4.通乳穴: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

5.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

    (三)祛痰、止咳、平喘类­

1.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巨阙、脾俞、列缺、肺俞、上脘、天突。­

2.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天突。­

3.平喘穴:列缺、膻中、肺俞、璇玑、气海、膏肓。­

­

­

        经常要艾灸和按摩的穴位­

    一、脊­

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也是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则可疏通经络,气血运行畅通,从而有益于全身器官的滋养而健身­

­

    二、前胸­

医学研究发现,位于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揉拍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就会激活胸腺,起到防癌防病、健身延年作用。­

­

    三、肚脐­

肚脐为神厥穴,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经常按摩肚脐有防治便秘、中风等作用。­

­

  四、脚底  脚被称为人体缩影第二心脏。经常弯弯脚趾、揉揉脚心、泡泡温水等,都能反射性增进全身各内脏器官的功能,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最好每天根据子午流注按摩穴位5-8­

­

    《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借其温热性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灵枢·经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的特点在于弥补针、药之所不及。对于针、药等方法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明代李延《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

        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

­

    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灸此穴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

    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

    3)气海穴: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

    5)身柱灸: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

    6)风门灸: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一切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连灸10天。­

­

    7)中脘灸:中脘为任脉经穴,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常用隔姜灸、温和灸。每日灸1次,每次59壮,连灸10天。­

­

    临床上保健灸法,除上述穴外,还有大椎穴、膏肓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肾俞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及伏天穴等。­

­

    从保健灸的几个主要腧穴来看,足三里一穴属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及助消化的作用。如《中藏经》曰:“三里主五劳羸瘦,七伤虚寒空。其次如关元、气海穴,不少文献认为有强壮作用,《医学入门》:关元主诸虚损。《类经图翼》:“关元主诸虚百损。可见长期施灸上述穴位,能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培肾固本、强壮全身,从而达到保健延年的效果。­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如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外台密要》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

    养生保健灸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艾条灸优点是疗效快,每次施灸时间短,适用于家庭自我保健。­

­

        总结古往今来的实践经验,灸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因此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

     5.拔毒泄热  古今医家对此有见解。《黄帝内经》首见于灸法治疗痈疽。《备急千金要方》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

    6.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这在古代文献中有记载。《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俗说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

­

        灸法的作用机理­

    临床研究用艾条熏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内关、足三里和膻中等穴,观察其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明显改善。艾灸内关穴可使患者脑阻抗血流明显改善,流入容积速度加快,波幅升高近一半;高血压者的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艾灸内关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艾灸冠心病患者的内关、膻中、心俞穴各20分钟,可使心电图的 ST-T波均明显升高,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心脏的供血得到改善。表明灸法对心脑血管病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用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使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对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以艾炷灸实验大椎关元穴,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作用,并有明显疗效。表明灸法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良性的积极的,总体上是沿着对患者有利的方向进行调整。证实艾灸能提高免疫功能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

­

    综述研究资料可以看出,艾灸对血液循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为艾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