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不被察觉的思维习惯,一直害你在贫困线挣扎

 水上江鸟沈 2018-07-26
图片
去年的时候,我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第一次独立运作公司的时候,所有事情都是我在做,人力,财务,战略,执行,最可怕的是,我之前对于这些竟然没有一点积累,一点都不懂,注册公司不知道注册手续,融资都不知道如何写商业企划书。
公司人很少,所有事情从大到小都是我亲力亲为,真的焦虑到了想死的节奏,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发展,不知道自己从行业最顶尖的公司离职到底是对是错。
但还是硬着头皮做了,凡是都有第一次,第一次一定都是什么都不懂得,但是不经历第一次,你就永远不可能懂。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从爱奇艺这样的公司里离职?为什么在一穷二白,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就敢做公司? 一位傲慢的前辈对我说:你过去的经理职级太低了,只有总监,vp,总裁这样的人才配创业,因为他们的资源模式,人脉模式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我的想法是,很多人中年做公司压力太大,他们会背负房贷,车贷,子女的费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很多人的工作经验也早就用不上了,比如传统行业出来的人很少有人真正意义上懂互联网,懂年轻的时代。
所以我想趁年轻的时候,抓紧时间切换视角,同一些超脱职级层次的人打交道,深入交流,要把很多业务的内在联系搞清楚。哪怕公司最终结果不好,还是可以趁着年轻回到企业争取好的工作。
为什么我切换视角要选择离职,我过去是一位品牌公关经理,做白领做的很舒服,但我接触的也同样是我这个职级的经理,职员,总监,我无法和副总,总裁等等其他高层深度沟通,很多他们的战略思维会一位位置不同,思考不清楚。你的成长在很大层面只能源于你做的项目,你业余的学习,但是你的圈子就是这个水平。
所以我想,不如就做一个公司,来看看到底执行层面的思维和领导者的思维有怎样的不同,自己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好用不好用。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老板,坐拥上千万的资产,为什么他们具备所谓的长远格局。
通过去年一年的摸索,自己出书之后影响力附加,同很多朋友前辈深入聊了很多企业经营和思维模式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果,我发现了两者思维上非常大的差异。
有很多不被察觉的思维习惯,竟然一直限制着我们,让人陷入焦虑,贫穷,恐惧,自我怀疑中,却不自知。
图片
1 错误的思维:人会陷入到问题本身的恐惧中,急于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因为想不出解决办法而焦虑,自卑,痛苦。
正确的思维:聚焦在一件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上,模仿已经成功的人的方法和套路,再做差异化
比如,人没有钱的时候会陷入到没钱的恐惧之中,不知道如何解决,进而衍生出逃避,自卑,焦虑。
这是因为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没有钱”这件事本身,却不愿放在如何让自己有钱这件事情的执行层面上,因为他们觉得后者时间太长了或者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做。
正确的思维是:聚焦在一件赚钱的业务上,先模仿别人赚钱的逻辑,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因此想办法其实是想不出来的,重要的还是在这个阶段模仿。
我同潇洒姐的合伙人祖腾老师交流的时候,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是否曾经因为公司现金流的原因而产生焦虑。
祖腾老师非常坦诚地说自己之前做公司的时候有一次账上就只有够发员工一个月工资的钱。自己非常焦虑。
他说:“这个时候就不能陷入到抱怨自责中,你要组织大家做一件能赚钱的事情,聚焦在把这件事情做好,非但团队成员可以在成果达成的时候享受成就感,这项成果所带来的物质收益,还可以让你安度这个阶段,增加自信。”
这句话传递出两个信息,当你面临经济问题的时候,首先你需要致力于找到一个赚钱的金脉,也就是别人已经通过这个赚到了一定数目非常可观的钱。至少你可以知道这个办法行的通。其次,你去研究它的方式,套路,资源。然后照着做,做的过程中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
致力于一件解决本质矛盾的事情,一来可以缓解压力,集中注意力,二来可以真的解决问题,避免胡思乱想,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图片
2 错误的思维:为了不确定的东西产生焦虑。做事想赚快钱,迅速选择,走捷径。
正确的思维: 输出品牌价值,把不确定的东西变成确定的,不能走捷径。
我的一位从腾讯出来创业的同行做公司之后最大的问题:收入不稳定。
他的公司做短视频拍摄,每个月广告收入极不稳定,拍摄赚钱的客户也不稳定全靠介绍,公司没有融资,人又多。所以经常陷入到“朝不保夕”的痛苦之中。
我问过纪中展老师关于不稳定性这个问题,他当时正好在长江商学院就读,他对我讲:做公司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把不稳定的事情变成稳定的。比如可以和有需求的平台和渠道取得长久合作,所以除了要把精力放在业务上之外,更要把精力放在同这样的平台洽谈合作上。
有时候,甚至要拒绝掉短期没有后续效应的合作,节省精力。
最重要的是输出品牌价值,这个品牌价值就是诸多公司之间的差距。
比如同样都是职场账号,七芊就是品牌价值,其他的人没有这样的经历,无法说这样的话,加强品牌价值才是重要的。否则变成廉价的供应商和渠道方。
我公司有两条业务线,一条就专门做职场方面的内容产品,七芊职场物语就是其中一个。另一条是为了持续现金流所做的品牌策略咨询,这里和我做娱乐化营销品牌公关的经验有关。
第二条业务线,从去年年中开始拒绝掉一切小活计,品牌策略咨询层面只和稳定的渠道平台捆绑合作,打包基本的业务组成套餐,批量化实现固定客户的建设需求。尽量不做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尽量让团队来完成这里的内容,节省精力,赚的钱更多。也有精力和后盾好好打磨自己的职场产品和职场内容。
这样让我们从最初一个焦虑的状态有所好转。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活在不确定本身,那么自己势必没有安全感,做事很难从容。不妨就尝试分析一些规律,拒绝掉一些不合适的内容,集中精力做价值利益最大化的内容,积极输出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品牌理念,不做廉价的供应商。
图片
3 错误的思维:对于能帮助自己的人,感觉自己人微言轻,实力不足,不足以对话,自我封闭。
正确思维:用在做的事情结交,用可交换的价值结交。
心态失衡,自卑这种心态是每个女性都会面临的,哪怕很多时候我们做的很好了,但还是会忍不住陷入到自卑之中。我刚工作也好,自己做公司也好,总会陷入到一个错误的心态中:我是谁?对方凭什么和我对话?
那个阶段我总是怀着恐惧社交,很害怕资历深厚的人否定我们的项目,否定我们的定位,否定我们的价值。
这就造成了,即便我有难得机会与之对话,但是我无法得到我想要的准确信息,因为我不敢表达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真实的状况。怀有深深的人际恐惧,你既害怕说错话让人觉得你段位低,又害怕说错了让人觉得你没有利用价值。陷入到一种不良的封闭状态中。加上那个阶段没有明显的成绩,整个人心态很崩。
比如我见了前京东的副总裁路骋老师,难得的交流机会,应该问更多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结果我居然问的是公司是否有必要经营下去的这个蠢问题。比如说,我见到通用汽车十年的品牌公关总监李国威老师的时候,我本来应该问更多关于品牌公关策略层面的问题,但是我问的还是是否这条业务线有做下去的必要。
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如果在每一次交流中,都无法真正意义上准确表达自己想要的信息,无法直面客观需求,总是在无形中表达自己的思维局限和恐惧,那么交流就是无效的。非但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但是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从年轻到成熟一定要经历一个学会说话,学会问问题,学会正确表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我终于学会了一点:那就是用自己在做的事情与对方结交,这件事可能很小,可能有很多人做,可能还没有做好,大但是这都不要紧,只要在做这件事,在研究这件事,那么这件事就是有价值的。表达清楚真正的需求和在做的事情容易让人知道要如何帮助你。
尽可能地给予对方一定的交换价值,帮助到对方,不图交情,要找到真正的合作点和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我也会付费约见一些行业名人,我不确定我的价值,那我只好为他的时间付费。可能当下没有机会合作,但是不妨日后有机会。
图片
4 错误的思维:拘泥于表象,追求成就感
正确的思维:追求结果,量化步骤
我出书做了全国宣讲的那段时间,很多过去的朋友都非常羡慕,但是我觉得并不轻松,我们的后台每天都在查销量的转化,压力非常大。
我知道的很多自媒体,看上去风风光光,其实每个月到手的钱并不多。
却要累死自己一样,找高大上的场景拍照,把自己拍成一个在高端社区生活的人,其实存款可能连几万都不到。
最重要的说到底还是结果。结果是最重要的,一味追求表象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到华而不实之中。会发现表面很风光,实际赚不到钱。长久下去自信心都会被挖空。
这件事给我最大启发的人是我的出版公司的老总,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我还有表达自己想要走到镜头前的想法和愿景,他对我说:你要找准自己的一个身份,把这个身份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用这个结果去走向媒体,而不是追求媒体的岗位。
比如我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节目,不是因为我是主持人,而是因为我是职场作家,我的书卖的好。
所以任何事情,把背后的结果扎实起来,知道好的结果的衡量标准,才能有底气做好前面的工作。否则容易陷入华而不实。
图片
5 错误的思维:不愿意展示自己的观点看法,害怕别人判断自己,误会自己,想要等自己好很多的时候再去展示。
正确的思维:越大胆地展示自己,越早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越早走上正轨道
我和好朋友,原来时尚芭莎的总监祝小兔聊天的时候,问过她如何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这个问题。
或许在大的平台和企业工作久了,我们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不敢表达自己,因为你的观点不只是你的观点,会被认为是平台的观点。
尤其是我们这种在市场部里,更要谨言慎行。
所以我过往转发一篇文章到朋友圈都非常困难,经常思前想后就删除了。
祝小兔同我说了一句,醍醐灌顶:她说越早展示自己,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就越早能够走入正轨。
排除掉那些三观同你不一致的人。我们反而更容易走上正轨。相反,过多的内耗只会让人做事更加畏首畏尾。
当我开始展示真实的想法之后,我发现之前很多我不了解,对我可能潜藏不准确判断的人都开始友好了起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图片
6 错误的思维:什么都想要,做了很多,方向很杂。
正确的思维:只能做一件核心的事情
我刚开始做公司的时候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想做的事情不挣钱,不想做的事情赚的多。
所以我的核心的问题就在于,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做了很多事情,方向很杂,把自己搞的非常焦虑。
我的好朋友李熙墨则不然,她就集中力量做好课程的开发 社群工作。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年底的时候非但数据翻了一番,营业额和流水更是翻了数倍。
我和很多效益非常好的创始人聊过,他们说到的共同一点都是: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抓住其中一个肯定会带来批量化的效益的事情先做。集中精力做这件事,过程里未来就已经到来了。未来怎样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迅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核心的资源,经验,人脉,技巧。
未来会根据你的发展为你指路。
图片
去年,让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居然赚了上百万。除了上述的思维方式之外,我会另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
每个人都有一个从渺小到成熟的过程,人们会面临脆弱,胆小,挣扎,思维的不成熟,但是只要坚持向前走,坚持调整思维,总会得到预期的价值和目标。
我自己的公司也好,团队也好,未来的路也好,都要坚持走下去。不排斥任何好的选择,只要持续进步,路都是越来越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