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学到老死那一天 2018-07-26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年九月十七日

 

精神文明建设是打造软实力、树立新形象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加快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更好地践行“三个服务”,积极应对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和谐发展。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先后推出了“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创建品牌、六安市裕安区交通局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出了以蚌埠汽车站站务员余瑞青、滁州市中心汽车站站长卢平为代表的一批全国劳动模范、道德模范、部省文明职工标兵等先进楷模,在行业内外形成了广泛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安徽省文明委提出“要把‘微笑服务、温馨交通’铸造成传承文明、彰显形象的文化品牌,安徽行业文明创建的标杆”。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选准主题,增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牵动力

面对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坚持服务为先,选准主题,一以贯之地践行部党组提出的“三个服务”,不断增强文明创建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紧贴发展转型的实际需要,主动推出“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创建品牌。2009年,我们以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文明服务为目标,以“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为抓手和推力,在全行业启动了创建“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实施前,在认真总结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先行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解决行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态度生硬、行为失范、工作粗糙、服务缺位、环境不优的问题,细化实施方案,统一创建标识和徽章,提出“一笑、二礼、三心、四创”实践内涵(一笑,微笑服务;二礼,注目礼、举手礼;三心,热心问候、精心服务、衷心祝愿;四创,创文明标兵、创文明窗口、创文明行业、创温馨交通),确定用23年时间、分两步走在窗口和其他交通运输单位开展创建活动。活动中,紧扣动员部署、学习培训、组织实施、总结提高四个环节,召开动员部署会和推进会,举行创建启动仪式,实施省会创示范工程,开展岗位比学习、比培训、比规范、比技能、比诚信和“大练兵”等项竞赛,形成了竞相创建、比学赶超的联动效应。如在学习培训中,为了提高服务窗口员工的内在素质、外在形象,收费、路政、政务大厅等窗口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项措施,聘请礼仪老师、业务骨干跟踪实施培训、集中进行辅导,练口型、练形体、练礼仪、练用语,再造窗口文明服务的新流程、新规范、新形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内涵、凸显品位的文明创建,推动了交通运输窗口单位的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铸造了安徽交通运输“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创建品牌,在行业内外产生热烈反响和品牌效应。

二是紧贴依法行政的永恒主题,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2008年,我们紧紧抓住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执法不公、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基层执法为目标和要求,在全行业集中开展以作风纪律整顿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围绕增强全行业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一些单位和人员存在的规范意识差、服务观念淡薄等问题,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了梳理依据、理顺主体、规范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等专项查纠和整顿,实施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实行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十项文明用语”、“十不准禁令”、“六统一要求”。公路系统进行了岗位“大练兵”,地方海事系统开展了准军事化训练,运管系统举办了全员岗位培训。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依法行政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文明执法形象的进一步提升,达到了“作风实、政风清、行风正”的整顿阶段性效果。

三是紧贴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行业的任务要求,持续开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行业,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和要求。2009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厅机关效能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行业集中开展以效能建设为主题的文明创建实践。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优秀公仆”、“创先争优”等项活动。以“转变职能,规范行为,提速增效,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首问负责等机关建设八项制度,不断完善机关和窗口单位的便民服务措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窗口设立首席代表,实行“一站式”服务,把窗口建成为行政审批、信息发布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打造书香机关,提升素质能力”活动,引导全行业和广大员工在实践中加强学习与素质培养、在工作中提振精神与转变作风、在发展中创新理念与凝聚共识。

二、注重融合,提升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力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对交通运输的旺盛需求,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把提高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运营效能、管理水平作为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力和渗透力,

一是重心前移,推动文明创建与交通建设紧密融合。围绕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我们坚持把文明创建的重心前移到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生态保护当中,把创建生态文明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引导全行业以“人本、规范、安全、质量、节约、环保”为主题,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工程建设、文明工地创建等项活动,着力打造结构优化、质量至上、安全耐久、效益增长、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精品工程,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生态的和谐统一。如,已经建成运营的G3高速公路铜陵至黄山至桃林段、G35济广高速公路六安至潜山段,正在施工中的黄山至祁门、宣城至宁国高速公路等,都充分融进了文明、生态的深刻内涵。

二是积极作为,推动文明创建与行业管理紧密融合。我们把文明创建作为强化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促进行业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在行政执法领域,实行查处分离、罚缴分离和执法公示制,推行文明执法、阳光执法、人性化执法。公路行业围绕文明样板路、文明道班的创建,开展了基层单位视觉标志标识建设、高速公路标志有奖纠错和沿线3A以上旅游景区标志整治等活动,把文明创建纳入公路行业千分制考核之中。运管行业积极开展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文明客运班线评比、出租汽车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竞赛、维修企业诚信服务日等项工作和活动。地方海事系统民航机场、邮政业大开展、不断丰富文明海事、文明航道(区)、文明空港、文明邮政等项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领域宽阔的文明创建,尤其是精心打造的五溪至九华山文明样板路、新安江深渡文明航道、“96333”服务热线等特色品牌,增强了交通运输的文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延伸阵线,推动文明创建与运输服务紧密融合。我们坚持以“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为载体,把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拓展领域,延伸阵线。在道路运输业,大力开展文明班线、文明车站、文明出租车、文明驾校、文明公交和星级服务区等项创建活动,推出了以站务员余瑞青命名的客运“瑞青快线”,以驾驶员杨苗苗命名的公交“苗苗车组”,以志愿服务命名的出租车“爱心送考绿丝带”,以诚信至上为理念的驾培“专为尔”等一大批运输服务品牌;在收费、执法等窗口单位,广泛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和星级收费员、站务员、乘务员、驾驶员等项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微笑天使”、“服务之星”等文明服务品牌和文明职工标兵。

四是开阔视野,推动文明创建与重大节庆日紧密融合。我们充分利用纪念党的生日、迎国庆、迎奥运、迎世博等契机,广泛开展“迎讲树”、“文明伴我行”、“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变成了广大员工弘扬爱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共享文化成果的过程。如2009年国庆节前,受交通运输部委托,代表交通运输行业组队参加全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取得赛区第一、总决赛第四的优异成绩。我们结合每年的“7·11”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一年一个主题,通过有奖问答、专题讲座、表彰先进等形式,普及航海知识,弘扬海事文化,推动了地方海事系统的文明创建。

三、培育典型,提升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力

一是打造示范工程,提升亮点品位。在建设示范工程时,我们始终把瞄准一流水平、做足承接文章作为目标和要求,立足现实,着眼创新,着力培育体现时代要求的亮点、凸显个性特色的典型、具有示范效应的标杆。注意引进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突出学习教育、集中培训、整改提高、建立长效机制等关键环节,重点抓好软件环境优化和硬件功能增强,提升亮点品味。如,围绕推动“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创建的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在驻肥16家交通运输单位集中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六个一流”的创建目标和要求(铸造一流精神、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诚信、一流品牌),得到了行业上下乃至合肥市的积极响应和省文明办的大力支持。

二是集聚文化内涵,增强承载能力。我们把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植根于徽文化的浓厚底蕴之中,带动了具有不同行业特色、体现自身价值理念的安徽交通运输文化体系发展。在公路文化建设中,通过制定《安徽公路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编制《安徽公路文化手册》、创办《江淮公路》内刊等一系列举措,提炼出“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安徽公路文化核心理念,大力弘扬“铺路石”、“徽骆驼”、“老黄牛”精神。六安市裕安区交通局作为部第一批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出了“奋进、创新、和谐”的文化建设理念,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交通投资集团等单位也在铸造全新的交通企业文化。我们还挖掘、培育了宿州市埇桥区交通局、亳州市公路局直属分局等文化建设典型,以及滁州市汽车中心站、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等文明创建典型,增强了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能力。

三是倡导错位竞争,形成共建格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的这一实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推动错位竞争、形成共建共享格局,作为行业文明创建的一条基本思路和要求,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和单位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共享机制,帮助和带动其它单位的创建。同时,注重引导创建工作薄弱的单位,通过承接经验,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加快形成合作共建、错位竞争、竞相发展的互动局面,促进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共享、整体联动。

四、保障到位,提升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党组成员分片指导抓督查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了“党组(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行业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全行业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抓发展是硬道理,抓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硬道理,呈现全行业一手抓交通建设改革发展不放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含糊的生动局面。实践证明,只有一把手重视了,认识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常抓不懈,才能深入持久。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考评体系。近年来,我厅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加大投入,厅及三个职能局每年安排创建、宣传、示范工程建设等专项经费都在2000万元以上,带动引导全行业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在亿元以上。同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建上,进一步完善督查指导、标准规范、竞争激励、考评表彰等较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融入、有利于全行业联动的大交通创建格局。

三是加强宣传工作,优化创建环境。我们注重把握好舆论宣传导向,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内部刊物等阵线,解读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内涵,集中宣传好示范单位的做法和先进典型的事迹扩大行业精神文明的影响,树立安徽交通运输良好风尚和形象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与“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三优”文明机关创建结合起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氛围,为深入推进全省交通运输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进步的开路先锋,也是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建功立业的力量源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省份宝贵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为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