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 提升行业文明水平(图)

 台北雨 2013-07-14

 盛夏的吉林,鲜花盛开。踏着浓郁的花香,记者就吉林公路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采访了省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陈玉芬同志。

  记者:近年来,吉林省公路行业文明建设和公路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果?

  陈玉芬:吉林省位于东北腹地,公路作为服务性行业,在吉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发展之本在于和谐,而和谐的前提是职工精神文明和执业文化层面的和谐向上,只有这样才能展示行业良好的品质,惠及更多的民生。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大力弘扬“辛苦我一人,要让车辆天天满意过”的公路精神,以此来凝聚人、鼓舞人,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全省三级公路管理机构中,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含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31个,市级文明单位(含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5个、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单位占92%,我省公路行业继续保持了“全国交通运输文明行业”的殊荣。

  记者:吉林省是全国公路行业第一个以省为单位,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改革的。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公路文化建设面临什么样新问题?

  陈玉芬:2003年吉林省公路行业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改革初期,由于公路管理体制变革,工作对象发生变化,人员思想异常活跃,职工思想问题大多与物质利益关联,政工部门是非权利和物质部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使政工人员对公路文化建设工作出现彷徨心态。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知从何处下手,养护公司党务工作归地方交通局管理,公路管理机构作为业主单位,不能越位去抓养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管不了、管不好的错位、不到位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顺应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创新,调整工作思路,找准公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战略定位,运用公路文化建设方略这个软科学管理,以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公路行业文明创建水平,使公路文化建设工作贴近实际,更具有活力。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文化是社会的灵魂,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公路文化在公路发展中发挥了巨大凝聚和激励作用,成为公路行业发展的动力资源,成为构建和谐公路的原动力。公路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是公路发展战略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公路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推动公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要通过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公路行业文明创建水平。

  只有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才能将“一切为了行车人,一切为了行路人”的理念变为广大职工实际行动。

  记者:面对公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你们是怎样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您能介绍一下吉林这方面的作法?

  陈玉芬: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坚持抓行业精神文明不动摇,加强公路文化不放松,用公路文明引领吉林公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主要是开展了“四项工程建设”:一是“铸魂”工程建设。精神建设是公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建设首先要以价值观、精神层面作统帅和灵魂。公路精神文化包括公路核心理论、价值取向、行业理想、奋斗目标等。抓好精神文化的塑造,就是要通过开启思想、灌输理论,形成具有公路行业特色、为公路职工所崇尚和自觉遵守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统一职工的思想。我们结合实际,抓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理念和社会公德,开展“十佳养护公司”、“百名优秀养路员工”活动,大力弘扬“宁可辛苦我一人,要让车辆天天满意过”的公路精神。舒兰市民强公路养护公司是全国第一家民营养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这家公司树立“人本”理念,开展公路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团队精神,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公路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公司董事会把学习《把信送到加西亚》一书纳入工作日程,组织员工学习讨论,把企业发展愿景与实现个人价值联系在一起。在2004年一场洪水中,民强养护公司养护的路线中有5座桥梁、8座涵洞被洪水冲毁和冲断,路基水毁46处8880立方米。蛟金线开原大桥被冲毁后,舒兰市委、市政府要求在72小时内恢复通车。民强养护公司连夜组织100多名员工现场抢险,大家在泥水中连续苦干20多个小时,筑起长168米,宽8米,下50节涵洞的便道,恢复了交通。所有水毁路段,在3天内全部处理完毕,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二是形象工程建设。公路行业以为全社会提供社会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特征,是具有广泛社会度的行业,因此,行业形象备受社会关注,行业形象至关重要。建设公路文化,提升科学管理的文化含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是文明窗口的主题。收费站、路政、道班是公路行业展示文明、传播文明的窗口,其工作质量的高低、态度好坏、作风优劣与群众关系密切。

  我们把这些单位列入窗口单位,加大对职工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完善文明单位、文明岗位和文明个人标准,认真开展“文明在交通”活动,培养公路人的良好精神状态,使公路文化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勤业、精业。通化市公路处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路政、收费站、养护公司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创建文明窗口、争当岗位标兵”为内容的群众性文明窗口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涌现一批文明窗口单位。

  这个市现有5个公路收费站均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其中金珠收费站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舒兰收费站2010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三是阵地工程建设。我们积极倡导在市公路处、县(市)公路段和公路养护公司建立图书室、配备电视机、录放机,发挥设施作用,把职工业余爱好引导到健康轨道。举办技术性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尊重职工合理的个性需求,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政治工作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化活动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软管理”。

  四是典型工程建设。公路职工是公路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水平的文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公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公路职工的综合素质。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就要树立典型,为职工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给教育者以最大的精神力量。在公路文化建设上,我们坚持采用树立典型,发挥先进人物在公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记者:吉林公路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下一步有何设想。

  陈玉芬:吉林公路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建设到养护、从体制到机制,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未雨绸缪,掌握先机,及时果断解决影响发展的各种问题,确保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观念创新为切入点,追求公路文化建设观念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生活深刻变化,公路行业文化的环境、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找准切入点。公路文化伴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形成并走向成熟,公路职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丰富了公路文化。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和谐公路行业的实践体现和实现。我们要从文化层面上来审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在职工中灌输公路行业文化理念,向社会宣传公路文化的社会作用,展示公路人文明形象,提升公路文化的地位,用公路行业文化引导社会认识公路事业功能,用公路文化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推动吉林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以内容创新为着力点,把宗旨定在人的现代化上。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关键要把着力点放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结合公路行业特点,把那些性质、工作内容与人民利益关系密切的部门,如路政、收费和道班列入窗口单位,在加大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的基础上,完善文明单位、文明岗位和文明个人标准,认真组织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在交通,奉献在岗位”活动,培养公路人良好精神状态,使“宁可辛苦我一人,要让车辆天天满意过”的公路精神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

  三是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健全政治工作和公路文化建设机制。公路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内容保证,也要有运行机制上的保证。首先,建立党政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一个以党政共同领导,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基础和群众组织共同参与的政治工作体系。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行业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渗透,实现齐抓共管、良性带动的“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再次,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行业文明创建工作,也要建立奖优罚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使文明创建和公路文化建设得到切实改进和加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