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直性脊柱炎

 wenqi_liang 2018-07-26
 临床表现 本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女性较少。最初症状为间歇性下腰痛,或有低热,血沉快。此外尚可出现坐骨神经痛,腹部及肋间神经痛。颈部、枕部及臀部疼痛亦常见。大关节受累时可出现积液及疼痛。约80%病例髋关节及肩关节被累及,周围小关节受累者占5%。晚期出现脊柱和关节僵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胸廓骨关节僵直可使呼吸运动受限,本病与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之处为:
1.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发生于妇女。
2.本病主要累及脊柱及近侧大关节,而类风混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小关节,可累及脊柱,通常为颈椎。

3、本病中脊柱疼痛轻轻,应用中等量之水杨酸制剂即可止痛。但脊柱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严重的疼痛,功能障碍明显,不能活动。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虽然CT扫描常被用来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早期改变.但必须意识到骶髂关节的正常变异有时与炎性改变非常相似,一是随年龄增加,骶髂关节常出现关节面不规则、变窄、关节面下骨质硬化。二是骶髂关节上1/3—1/2是韧带性而不是滑膜性的,韧带附着点造成关节面的不规则、在CT图像中,骶髂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面粗糙,关节周围骨侵蚀,局部关节间隙狭窄,骶髂关节面下不均质的硬化。在强直性脊柱炎中,CT扫描还可用来观察脊柱小关节、韧带的病变。病变以腰椎多见,CT扫描可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硬化,以及关节囊、韧带的钙化等。

骶髂关节 X线平片及CT均按1966年纽约标准分为5级:
0级正常;
Ⅰ级可疑(是否存在侵蚀、硬化);
Ⅱ级轻度异常,有明确的侵蚀和硬化,但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
Ⅲ级中度异常,关节面的侵蚀、硬化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部分强直;
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融合。

脊柱改变 早期:发生于腰椎或胸腰段关节突关节,表现为小关节轮廓模糊和软骨下骨质硬化;中期:腰椎生理前凸由减少而变直,最后形成驼背畸形;
晚期:在正位片上,关节突间关节囊钙化呈两条平行的纵行致密带,棘上韧带骨化居于其中。椎间盘的纤维软骨环和椎间韧带骨化形成竹节状骨桥在脊柱两旁。正位片上可见到5条纵行韧带骨化,俗称“5条辫子”。
CT征象改变及其出现顺序: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以后出现髂侧关节面鼠咬状骨质破坏;累及骶侧关节面;边缘增生硬化;出现关节间隙增宽;再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最后关节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有下列表现应考虑炎症性脊柱病:
① 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
② 年龄< 40 岁;
③ 持续 3 个月以上;
④ 清晨时僵硬;
⑤ 活动症状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 X 光片有骶髂关节炎征象,即证实为脊柱病;进一步排除牛皮癣、炎性肠病或 Reiter 综合征关节炎,即可作出原发性 AS 的诊断,而不要等到脊柱明显强直时才明确诊断。
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 HLA-B 27 是否阳性等)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在关节边缘非持重部位,骨质疏松明显,硬化不明显。关节间隙变化出现晚。
2、强直性脊椎炎。男性多见,多有活动受限,晨僵,下腰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关节改变以骶髂下2/3 开始,多伴有脊椎改变,呈竹节样改变。
3、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阳性。多伴感染,可出现皮下结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等。
4、痛风。常见于趾、跖关节。晚期可见轻微钙化。骶髂关节较少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