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虹口几个带“桥”字名称的来历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18-07-26


“我家住在虹口”,“我工作在虹口”,生于斯长于斯的亲,外虹桥、里虹桥、新虹桥、提蓝桥、横浜桥……这些虹口曾经的带“桥”字的名称,即使是老虹口也不一定清楚TA们的前世今生。今天就说说这些老桥名或老地名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虹口鸟瞰



虹口


先说说虹口的来历。虹口源于虹口港。哦?可是虹口港原来是叫沙洪的。沙洪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支流,每时每刻都在流入黄浦江。很早以前,沙洪流入黄浦江的那一块地方称为“洪口”。古时候,“洪”这个字可以用“虹”来代替的。是吗?是的。后来,“洪口”这地方有了一座桥,桥弯弯的,像天上的彩虹,所以,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虹桥”。慢慢地,“洪口”成了“虹口”。


▲ 清《同治上海县志》卷三记载:“沙洪,在杨树浦西,通江、浦”。沙洪为黄浦江支流,其入黄浦江口处称为“洪口”。同治年间,洪口改称“虹口”,原来的沙洪也称“虹口河”,又称“虹口港”。今“虹口”之名即源于此。


19世纪90年代的虹口



外虹桥


1910年《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中的三“虹桥”


即大名路桥一带。初名外虹口桥,简称外虹桥。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为木桥。同治《上海县志》云:“外虹桥在虹口外”。193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形公路桥。1943年桥名根据所在道路改为大名路桥。1976年改建。桥西堍北侧九龙路为3层旧式里弄房,南侧沿大名路原有著名的五湖海员服装商店,九龙路南端原为垃圾码头;桥东沿黄浦江原有外虹桥国际客运码头(上海港国际客运站)。


清末虹口外虹桥


如今的外虹桥只在原住当地的老一辈虹口人间流传着,随着虹口滨江开发的深入,未来的外虹桥一带将成为新一代的虹口名片。



中虹桥



即长治路桥一带。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76),原系木质,后改为石墩。《上海县续志》有称为中虹桥(系工部局改建后所称)。


▲ 虹口港的第二座桥——熙华德路桥,俗称中虹桥(今东长治路桥)


因居于里、外虹桥之间,故名。该桥梁所连接的道路名称在1943年之前曾称熙华德路,故当时此桥为熙华德路桥。后于1943年日伪上海市政府关于更改原租界内和越界筑路路名手谕及市政府训令(1943年8月-10月)更改路名为长治路,故此桥亦以路名标记注此桥梁名称为长治路桥。1976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组合3孔桥梁。桥东堍原有长治电影院;桥西过去多为各类五金商店,房屋多旧式里弄。建造外滩通道后,沿长治路街面拓宽,现桥面也较之前宽不少。


20世纪30年代的长治路街景



里虹桥


即汉阳路桥一带。桥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原称里虹口桥,简称里虹桥。1967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钢梁架桥,桥名根据所在道路改为汉阳路桥。该桥东堍南侧西安路原有虹口区环卫所一分所,沿东汉阳路南侧系2层砖木结构房屋,至今尚在,北侧原是汉阳路小学和保泰百货店;桥西堍南首九龙路为旧式里弄房,北首有供电所。现沿汉阳路两侧旧屋或已拆建为高楼,或正处拆迁中,尽管地境变化巨大,但里虹桥的称呼在老虹口心目中始终是根深蒂固的。


▲ 虹口港的第三座桥——里虹桥。

曾是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中转码头。

桥畔为万大号官酱园


里虹桥即汉阳路桥今日风貌



新虹桥(电灯桥)


即余杭路桥一带。桥梁曾名新虹桥、电灯厂桥,1912年工部局地图已标明有此桥。1943年桥名根据所在道路改为余杭路桥。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钢筋混凝土钢架桥。该桥西堍南侧有沪东供电所(即原电灯公司),北侧有旧时著名的久耕里,现为多层和高层结合的住宅区,称久耕小区;东堍东余杭路南侧为宝隆里,近旁有虹口老街,北侧有春阳里,为当地知名里弄。作为老地名的新虹桥,还在老居民之间使用,但似乎不如电灯桥名气响。


1910年《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中的“新虹桥”与“北新虹桥”



四卡子桥(施家嘴桥)


即海宁路桥附近一带。桥始建于19世纪后期,《上海县续志》称“四卡子桥”,《上海县自治志》称为“北新虹桥”。民国初期,鸭绿江路(今周家嘴路虹口港至商丘路段)延伸至此,此桥遂位于鸭绿江路上,故又称鸭绿江路桥。后海宁路自乍浦路径直通至吴淞路口与鸭绿江路接通,桥西的一段亦改称海宁路。该桥东堍以北不远就是老上海著名的屠宰场,即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上海人俗呼“杀牛公司”,后曾改作长城生化制药厂和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等,现今以“1933老场坊”广为人知。据称当年成群结队被赶着去“杀牛公司”的牛羊们路过四卡子桥时,总能在它们的眼角看见泪光。



建于1933年的工部局宰牲场


▲ 牛群被赶入宰牲场待宰




横浜桥


清末北四川路横浜桥旧影


位于四川北路俞泾浦上,清代为宝山县境。由于河流从江湾向东南方向流,经过天通庵镇转向西南的一段因为近乎横向,所以又称为横浜,此段一带的村落,称横浜宅。当时在其东向浜上架设2座木桥,一座在今横浜路通向宝山路上,称宝山路桥;一座在今四川北路上,以河名和宅名称为横浜桥。该桥是市区通往江湾、吴淞的主要桥梁之一。清光绪年间,英商在四川路上铺设1路有轨电车轨道,木桥上也铺轨行驶。木桥几经翻造,1951年重新修建,改为钢筋水泥结构,桥身加高、加长、加宽。桥南北堍多年来一直是四川北路商业集中点,著名的西湖饭店、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第四人民医院、巴黎春天等,周边还有精武纪念馆。18、21路等公交线路多年来一直设有“横浜桥”站点。



提篮桥


1932年《新测上海地图》中的“提篮桥”与“西牢”


即东大名路、海门路、霍山路、杨树浦路、惠民路交会处一带。据传约于清朝嘉庆年间。在当时下海浦上架有一座木桥,是一个很小的石板桥,现东天桥的地方,是一个三角花园和外国坟地,原小菜场现长阳路舟山路口,早期提篮桥周围多农田和水道,附近还有古刹下海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赶集的、进香的、有远道乡民往返上海市中心的都要通过此桥。据传当年木桥附近(即东长治路原电车二场处)有爿竹器店,专卖提篮,淘箩而闻名,日后以“提篮”被群众习称为提篮桥了。自1848年辟为美租界后,填浜筑路、圈地造屋,逐步形成闹市区,该桥约于民国初年废圮。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现为提篮桥一带著名地标


境内在“二战”期间有犹太难民聚居区,现已在原犹太教堂等建筑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近年,提篮桥一带大规模改造,成片的旧房几乎难觅,加之北外滩街道的命名,或许使提篮桥的传承受到些许影响。



香烟桥


1932年《新测上海地图》中的“香烟桥”


在香烟桥附近一带。桥梁连接物华路和香烟桥路,由附近香烟厂得名。始建于20世纪初,系小木桥,1934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桥,当时造价近3000元。1952年再度改建为简支架3孔钢筋水泥桥,总长度18米,净跨8.2米,宽度5米。桥西堍南侧原有著名的益民食品一厂(即香烟厂旧址所在),故通过该桥原多为该厂车辆。



二道桥


指四平路、新港路、东沙虹港路、密云路、蒋家桥路交会处一带,原桥初建于1931年,当时造价6625元,跨中沙洪上。旧称其美路二号桥,俗称二道桥,又称徐家桥。建国后改称四平路二号桥。60年代中沙洪填浜筑路,桥拆废,埋设大型排水管,桥基仍遗留,马路经此仍有较大坡度。1983年为迎接全运会,四平路拓宽为30米,成为可同时并行4辆大型机动车的快车道并有左右慢车道,桥基全部拆除。此处有知名的邮电新村,过去有不少市民称去邮电新村为二道桥的。另外,附近四平路上有一工商银行,至今仍名为二道桥支行,应当是目前二道桥唯一在实地留下的印记了。




公兴桥


位于西宝兴路与北宝兴路交接处一带,柳营路原为沉金港(亦称柳营河),俗称西八字桥,又称西宝兴路桥。始建于20世纪初,原为木质桥梁,1956年改建为双悬臂梁永久式钢筋混凝土结构3孔桥。据1918年《江湾里志·江湾乡图》,已标绘有东西两八字桥。跨俞泾浦称东八字桥,此处称西八字桥。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八字桥为敌我双方激战区。此桥一带房屋被炮火毁坏甚烈,当时居民逃亡一空。建国后此处逐渐兴建,有多层楼房居住区,桥西南一带仍有大量简屋。90年代填没拆桥后境貌变化较大,著名的柳营路灯饰市场即在周边一带。现今路过此处的公交车站仍名公兴桥,故较为众人所知。


1940年《新上海地图》中的“公兴桥”和“八字桥”



八字桥


即水电路与柳营路衔接处跨俞泾浦桥梁一带。俞泾浦自西北流向东南,至同心路水电路处,分一支西流至彭越浦为沉金港(亦称柳营港)。此处俞泾浦,柳营港成一丁字形原有一桥南傍柳青港跨俞泾浦,东堍接水电路,西堍接柳营路。该桥东南10余米的柳营港南,另有一桥架越俞泾浦之上,两桥成八字形,合称八字桥,又名宝安桥。此桥原为木制,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而西侧一桥即现有的八字桥在1933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1947年改建。八字桥一带为1932年淞沪抗战激战处,当时俞泾浦系敌我对峙火线,日军曾多次企图越过八字桥包抄我北火车站,2月29日一夜间,日军曾向西侧我军阵地发动冲锋十余次,多次占领八字桥,但终为我十九路军夺回。该桥东堍附近原有一株二三百年树龄的古银杏,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毁去。现连接桥梁两侧的水电路和柳营路都已拓宽,周边多为居住区,身处祥和环境下的人们每天经过八字桥时,是否能体悟到当年鏖战与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八字桥:当年激战之地



屈家桥(镇)


1932年《新测上海地图》中的“屈家桥”


在广灵二路沙泾港桥附近一带,包括赤峰路轨交站在内的财大以北地区。原有屈家桥镇在今石油新村处。1918年《江湾里志·江湾乡图》标绘跨沙泾(即江湾浦)的屈家桥西侧北小浜和南小浜间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街,即“屈家桥镇”。1921年《宝山县续志》记载:屈家桥镇“在江湾镇南五里,沙泾之旁,为江湾至沪必经之路,有茶、酒、杂货等店七八家。”抗战前,由江湾通往市区的水电路建成,此镇遂逐渐荒落。建国后,四周兴建多层工房,除石油新村外,还有友谊、广灵、洛阳、上农等新村。现地名已鲜为人知。


内容来源:看懂上海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