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超孙俪7年不痒:仪式感才是幸福家庭的顶配

 衣一学馆 2018-07-26

凯叔讲故事
儿童听故事大全
1400万父母育儿宝典

别弄丢了给孩子的仪式感 来自凯叔讲故事 09:33

下班回家进两次家门,这是什么感觉,快试试。有什么体会,告诉我。

——凯叔

作者 | 筱雪  主播 | 羽洋

 

几天刷微博时,被猝不及防地塞了一把狗粮。

 

孙俪发布微博:

 

 

字里行间,一副岁月静好的甜蜜,完全没有老夫老妻七年之痒的油腻。

 

不少网友惊呼,「真是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若说是他们生来幸运,从未有过「脸红耳赤」,任谁也不信。可他们从相识到现在历经多年,但却依然经营的新鲜而精彩。


 

在一次采访中,邓超透露:其中的秘诀就是「仪式感」。

 

我和孙俪都会过纪念日,并且我们认为,在自己的节日里,更应该精致地「捯饬」一番。

 

可有人却说,过日子而已,要那么多「幺蛾子」做什么?

 

孰不知,无论是对爱人、还是孩子:

 

这些所谓的「幺蛾子」,反而才是生活中的精心时刻。


这些特意创作的「仪式」,最终构成了生命的意义。

 

仪式感的背后,是「我爱你」

 

有人说,仪式感是婚姻里行走的春药。

简直不能更认同。

 

同事小丹,结婚多年,和老公却像恋人一样甜蜜。

 

她和老公有一个约定:每个月的第一天都要给家里买一束花。


 

每次看见这束鲜花,她就觉得,生活像被刷新了一样。

 

而老公有时,还会调皮地逗她:

 

哎呀,今天下班忘记买花了。

 

正当她要懊恼的时候,老公却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束鲜花,逗她开心。

 

因为「一束花」的仪式,她们的感情,变得新鲜而生动。


在仪式感的背后,隐藏的是:我愿意为你花时间,我真的很在乎你。


 

很多人不屑地撇嘴:

 

这不就是矫情嘛!

以前被废弃的形式主义,怎么就成了主流文化?

 

其实,仪式感才不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做给别人看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仪式感,更多地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

 

之前,网上流传一句「毒鸡汤」:结婚后,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也比懒得走过场要强的多。


 

若婚姻里的两个人,关系已经到了只能走形式主义的时候,那么往往会呈现这样的状态:

 

你在餐桌那边辛苦地「演戏」,而我在餐桌这头肢体僵硬地配合你「表演」。

 

这样薄如纸的婚姻,时刻都可能被一个微小的导火索引爆。

 

真正的仪式感,动的是真情,走的是真心。

 

我曾和老公约定,吵架决不过夜。

 

只是后来,气越生越大,也越来越不轻易原谅他。

 

前阵子,我和老公又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


我又气又急,哭着冲他喊:


你真的让我太伤心了!


 

晚上,儿子递给我一封信:


爸爸给你的。

 

接过信,曾经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在那些异地恋的日子里,全靠着书信,才熬过了一天天的思念。如今能够在一起了,怎么就不能多点理解和接纳?

 

儿子也哭了,


妈妈,你能不能别生气了啊?爸爸,很伤心啊!


 

那一刻,我抱着儿子,哭得稀里哗啦。

 

于是,吵架不过夜,又重新成为我们的约定。而那封信,也成为我心里最温暖的慰藉。

 

它让我明白,老公依然爱我如初。

 

仪式感的背后饱含着我们强烈的愿望,而走心的仪式感,才会让对方感到,被爱和被珍惜。


 

我们多么希望,生活里不只有柴米油盐,还有难以忘怀的真心和感动。

 

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于孩子而言,仪式感满足了她们对生活的积极期待。

 

就像《小王子》中小狐狸说,你最好是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出现,那么在你到来之前,因为充满了期待,我就会变得很快乐。


 

仪式感是孩子们生命里的一束光,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自信。

比如,参加孩子的特殊日子


前不久,我看到一条扎心的视频:

 

在一次学校的「家长开放日」上,学校希望所有的家长能来给孩子系红领巾,作为孩子的「升学仪式」。

 

随着《少年先锋队》的音乐响起,近千名家长都开始给自己的孩子系红领巾,而孩子脸上,也充满着骄傲和开心。


 

一位妈妈说,这是女儿最重要的时刻,要和女儿一起见证。

 

但却唯独有一个小女孩,身边没有家长,只能自己给自己系红领巾。

 

孩子的眼里,有说不出的落寞,身体突然小小地颤抖了几下。

 

她哭了。


 

有位网友说,自己就是那个独自系红领巾的孩子。


从小到大,父母几乎从未陪过她过生日。她觉得自己,就像被抛弃了一样,伤心透了。

 

父母重视仪式感,孩子有多么幸福。

 

对于孩子而言,纪念日绝不只是单纯的一天。

 

那一天的仪式,意味着,她可以获得父母的陪伴、关注和宠爱。


这些,都会为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和美好回忆。


比如,设立家庭日和家庭会议


尹建莉老师曾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在女儿只有几岁的时候,她就设立了家庭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在会上,父母和女儿是完全平等的个体,三人互提优缺点和意见,以便改进。

 

后来,家庭会议变成了全家最重要的一项仪式,也成了女儿最开心和最自由的时刻。


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才不会缺爱。


 

我有个朋友说,她小时候好羡慕那些有「家庭日」的孩子。

 

因为在那一天,父母不属于手机,不属于工作,只属于孩子。

 

想起小时候的一首歌,


爱我你就陪陪我,

爱我你就夸夸我,

爱我你就亲亲我,

爱我你就抱抱我。

 

当忙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父母敷衍子女的最多的话是「没时间」,于是「陪陪我」成了孩子心中最深的渴望。


 

家庭日的设立,便是亲子陪伴的仪式,也是父母对孩子更深层次的尊重。

 

仪式感是我们给孩子的传承

 

朋友说,他老公之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


有一天,爸爸听见大宝跟二宝说,


爸爸爱工作,不爱我们。

 

他一下子僵住了,思考了很久。

 


后来,老公想了一个「仪式」:每天回家进两次家门。

 

第一次敲门后,大宝会来开门,得到一次爸爸的拥抱。

 

然后爸爸退出,第二次敲门。而这一次就是二宝来开门,爸爸要再度拥抱二宝。


孩子们开心极了。


 

有一次带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她看见,两个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竟也玩起了这个「二进」家门的游戏。

 

两个孩子都骄傲地说,这可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了。

 

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拥抱,却带给孩子超出我们想象的温暖。

 

仪式的背后,就是爱的传承。

 

父亲把爱传递给我,而我也会把爱传递给孩子。


 

闺蜜说,小时候,她母亲每天睡前都会认真地跟她说:

 

妈妈爱你。

你知道「我爱你」是什么意思吗?

我爱你的意思,就是希望你可以开心、快乐。

 

她曾经一度不解,有了孩子之后,她才明白,这几句话的含义:

 

妈妈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希望孩子,开心、快乐,为自己而活。希望她这一天有再多疲惫,也会被这一句治愈。

 

懂得之后,她心里充满了温暖。


 

如今已为人母,她也将这份临睡前的「仪式感」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仪式感,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为家人用心经营出来的力量。

 

村上春树说:


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仪式感,生活就没有这些难忘的时刻。

 

而没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回忆,我们和孩子们或许就没有这么快乐。

 


作者:筱雪,心理咨询师,专注婚姻、育儿知识,愿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