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设计一:从奏折制度看清朝的军机处

 凉山泊咖啡加糖 2018-07-26


本内容选自何成刚主编的《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丛书之《中国古代史(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设计意图

本微课设计以奏折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奏折制度的产生及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军机处的作用,及其对清朝君主专制的影响。

设计方案

教师讲述:清承明制,其奏章制度也是仿照明朝,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上行文书。官员奏事,公事使用题本,私事使用奏本。官员奏事主要以题本为主,那么题本的运行程序是什么样的呢?

材料

各省督抚提镇所上的题本,先送通政使司衙门,由通政使司再转送内阁。内阁接到本章后,由汉本房登记,并将无满文的通本照汉文贴黄译成满文,送满本房。满本房照所翻满文贴黄稿,缮成正文,校对后送汉票签处。各部院衙门的题本径送内阁,由汉票签处接收。……侍读校阅后,交满票签中书翻成满文,呈大学士阅定。然后,发满、汉票签处分别缮写满、汉文合璧的正签,各于背尾署缮者名,夹入本内。由满票处中书送批本处。批本处按进本日期,送内奏事处。内奏事处接本后,由记档太监登记后,呈皇帝阅览。

——秦国经:《中华明清珍档指南》

教师设问:题本这种文书有什么弊端呢?(参考答案:呈转程序复杂、周期长,行政效率低。)

教师讲述:由此可见,清朝初期的题本奏事制度存在较多的弊端,不利于信息的及时收集。于是,建立一种较为便捷可靠的信息收集方式,成为清初皇帝考虑的重点之一。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月,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

材料

各省晴雨,不必缮写黄册,特本具奏,可乘奏事之便,细字折子,附于疏内以闻。

——(清)《清实录·圣祖实录》(第5册)

教师设问:康熙帝是怎样解决题本奏事问题的?(参考答案:实行奏折制度。)

教师讲述:奏折的出现,不仅使清朝皇帝可以更多更快地收集信息,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奏折又是一种机密文书,直接呈交给皇帝并由皇帝亲自拆看,简便迅速而且保密性强,是加强皇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康熙时期拥有上奏折权力的人只是在外任职的少数皇室成员和个别亲信臣工。为了更好地利用奏折为专制皇权服务,雍正帝进一步发展了奏折制度。

材料

朕仰承大统,一切遵守成宪,尤以求言为急。在京满汉大臣,外省督、抚、提、镇,仍令折奏外,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乃为忠荩。若此时不能尽言,即后日官至大僚,岂能期尔建立谋猷乎?今著各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即或无事可言,折内亦必声明无可言之故。

——(清)《清实录·世宗实录(一)卷四·雍正元年二月》(第7册)

教师设问:从材料看,奏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适用范围扩大,要求每人每天上奏。)

教师总结:雍正扩大了密折制度的适用范围,上奏折的人数迅速增加,仅《朱批谕旨》一书所收录的就有223人,而实际上奏的人数则多达1000人以上。奏折内容广泛,既涉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官员的取舍,又涉及一些绝密事件的贯彻。而这些政治事务,决定了奏折的保密性。

材料

……有权上密折臣子,雍正发以皮匣,上有铜锁,具奏人和雍正各拿一把钥匙,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开启。

——谢健:《论雍正朝的奏折制度》

教师设问:奏折制度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保密强。)

教师总结:奏折作为具折臣工和皇帝取得直接联系的文书,具有简便灵活、便于传递、保密性强等特点。雍正帝采取了四项奏折保密措施,分别为回缴朱批奏折、打造奏折专用箱锁、奏折直送内廷和雍正亲自阅看。雍正帝之所以如此三令五申地强调奏折的保密制度,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掌握各方面的情报,从而推行其政治主张。

材料

雍正元年七月十二日,直隶巡抚李维钧再上奏折,指出:“直省丁银,偏累穷民,若摊入田粮内,实与穷民有益。”……雍正帝……表示同意并交部讨论。……考虑到这一决策“关系甚重”,雍正帝又命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具奏。

——白新良:《清代中枢决策研究》

教师设问:雍正帝是怎样推行其政治主张的?(参考答案:充分利用奏折,君臣共同商议政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雍正帝就是要用奏折这种公文,使臣工和皇帝双方亮明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然后制定具体的政策并执行。经过君臣商议后形成的决策,可以减少失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由于雍正时期奏折制度广泛实行,具有上奏权力的官员数量不断增加,君主专制制度固有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显现。

材料

且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清)《清实录·世宗实录》(第8册)

教师设问:如何评价奏折制度?(参考答案:辩证看待:强化皇权、独断独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通过奏折制度,大批地方官可以与皇帝直接联系,一方面方便了皇帝直接指导和控制地方行政,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各省督抚的权势,最终使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向皇帝集中。当然,这种工具犹如一柄“双刃剑”。数量众多的文件日复一日地堆积案亟待皇帝处理,其中有多少朱批经过深思熟虑?在那些凭一时感觉作出的决策中又有多少合理的成分呢?如果它为昏君、暴君所用,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设计点评

本微课以奏折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具体材料、设计层层问题,有助于学生理清奏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同时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奏折制度对清朝统治的影响,进而能够辩证地分析该历史问题。


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