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星上首次被发现有液态水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18-07-27

北京时间7月25日晚间,欧洲空间局MARSIS团队宣布首次确定火星上存在成规模的液态水。

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探测器在南部极地冰冠附近探测到了地下湖的存在

  法新社7月25日消息称,意大利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水湖(地下湖),这增加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这个地下湖是被意大利天文学家团队首先探测到的,他们使用的是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探测器。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火星上存在间歇性液态水的迹象,这是研究团队第一次发现水持续存在。

  意大利空间局(ASI)的研究员称,这一发现解决了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的旷日持久的争论。

  这个湖大约有20公里宽,在一个巨大的极地冰川下,位于火星表面下1.5公里处。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内容,其非常冷并且里面充满了盐和其他矿物质混合物。

  这个地下湖是被意大利天文学家团队首先探测到的,他们使用的是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探测器,该探测器在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这颗火星的南极极冠进行了勘测。


  当时,这颗探测卫星使用了探地雷达来扫描该区域,并发现在冰川的一个区域反馈回来的图像上有强烈的对比差异,这个差异与冰川湖的轮廓相吻合。

    这是一个埋藏在火星南极冰盖下1500米的地下湖,宽20公里。雷达数据无法给出湖水的厚度及其他细节,但能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仍不结冰,科学家们推测它的盐分含量极高,接近"卤水"。虽然地球南极类似的冰下湖中曾出现微生物,但这种环境总体来说还是太极端了。



欧空局用雷达探得火星南极冰盖下有大湖

    因此,比起钻开这个地下湖一探究竟,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在纬度更低、温度更高、条件更宜居的区域寻找地下水。


火星上现有的科学阵容恐怕难以完成这个目标。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四颗。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冲日期间会达到极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亿千米,而在火星发生大冲时,这个距离甚至不足6000万千米。火星冲日意味着这时可以使用较小花费将探测器送往火星,因此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通常也会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高潮。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 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同时火星探测也充满了坎坷,大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 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但是火星对于人类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于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的一样长。

    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几乎就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开始了它的旅程。最早期的探测器几乎都失败了,而火星探测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前进。

    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紧接着就在四天以后,即1960年10月14日第二枚火星探测器升空。然而这两枚火星探测的先行者却连地球轨道都没能到达。

    1962年10月24日,当火星又一次运行到合适的位置时,前苏联的第三枚火星探测器升空了,然而这次它也是仅仅到达了环绕地球轨道而已。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号, 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并且计划于1963年6月19日到达火星,然而当1963年3月21日它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的距离时,却 与地面永远失去了通信联系。三天以后,即1963年3月24日前苏联的又一枚探测器升空,这枚探测器同样面临着失败的命运,仅仅到达环绕地球轨道,此后火 箭未能再次成功点火,两个月后堕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1964年,美国也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水手3号于12月5日发射升空,是美国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 然而探测器的保护外壳未能按预定计划成功与探测器分离,导致探测器偏离轨道,最终导致发射失败。水手4号于12月28日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 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过火星,向地球发回了21张照片,此后又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花费 三年时间对太阳风进行探测。水手4号发回的数据表明火星的大气密度远比此前人们认为的稀薄。

    前苏联也于1964年11月30日再次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但是这枚探测器再次以失败告终,它虽然最终到达了火星附近,但是却没有能够向地球发回任何数据。

    1969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水手6号和水手7号。前者于2月24日发射升空,7月31日抵达火星。后者于3月27日发射升空,8月5日抵达火星。这两枚探测器携带有更先进的仪器和通讯设备,它们成功掠过火星,对火星大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发回了大量照片。

    前苏联也于1969年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然而这次甚至比此前的情况更加糟糕,第一枚探测器在发射后7分钟因发动机故障发生爆炸,而另一枚探测器发射后不到1分钟就坠向了地面。

    1971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尝试进入火星轨道,环绕火星飞行,以获取火星的高清晰照片。5月8日,水手8号发射升空,几分钟后因火箭故障坠入了大西洋。5月30日,水手9号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进入 环绕火星轨道的探测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水手9号于1971年11月14日到达火星,在火星轨道上工作了将近一年之久,发回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 星表面超过80%的部分,同时还对火星的两颗卫星进行了探测。

    前苏联在1971年向火星发射了三枚探测器。第一枚探测器于5月10日发射,包括一个轨道和一个着陆器,尝试在火星表面着陆,但实际上它仅仅到达了环绕地球轨道,按照计划,探测器应该在地球轨道上停留1.5小时,然后点火向火星进发,但是由于失误,结果它的计时器要等上1.5年向火箭发出这个点火指令,这枚探测器后来被称为宇宙419号,因为前苏联事后否认这枚探测器将要前往火星。火星2号和火星3号是前苏联当年发射的另外两枚火星探测器, 与宇宙419号的设计几乎完全相同,分别于5月19日和5月28日发射升空,火星2号着陆器于12月27日到达火星后不久便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轨道器运行 了约8个月,而火星3号的轨道器没有成功,但是其着陆器却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虽然它仅仅火星上工作了大约20秒,甚至没能 发回一张完整的照片就永远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前苏联在1973年连续向火星发射了四枚探测器, 但是都没有完成它们的探测任务。火星4号于1973年7月21日发射升空,火星5号于1973年7月25日发射升空,它们分别于1974年2月10日和 1974年2月12日到达火星附近,火星4号没能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而火星5号则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拍到世界第一张火星彩照后停止工作。火星6号和火星7号都携带有轨道器和着陆器,它们分别于1973年8月5日和1973年8月9日发射升空,然后分别于1974年3月12日和1974年3月9日到达火星附近,火星6号的着陆器成功进入了火星大气层并打开了降落伞,然后就丢失了,而火星7号甚至还没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就丢失了。

    以火卫一的名字命名的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分别于1988年7月7日和1988年7月12日发射升空,这是继1973年失败后,前苏联又一个火星探测计划。然而尽管相隔15年之久,这两颗探测器依然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福波斯1号于1988年9月2日在飞往火星的途中失去联系,而福波斯2号则在1989年3月27日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后不久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它所携带的着陆器也因此没能在火星表面着陆。

    经过多次推迟,美国的火星观察者探测器于1992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开始了它前往火星的旅程。一切似乎进展得相当顺利,然后就在它几乎就要到达火星的1993年8月21日,当准备点火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1996年12月7日,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枚探测器持续运作了10年,最后在2006年11月5日失去讯号联络,它是最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之一。

    1996年12月16日,俄罗斯发射了火星96号探测器,探测器进入地球轨道后未能成功点火进入前往火星的轨道,不久后在坠入太平洋而宣告失败。

    1998年底和1999年初发射的四枚探测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包括日本的希望号探测器、美国的火星气候轨道器、火星极地登陆者和深空2号

    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目前仍在火星轨道运行,测试火星的地质和气候,试图寻找火星上生命和水的迹象。2002年,“奥德赛”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争议。

    2003年6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发射升空。

    2003年6月10日,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2003年7月7日,“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争取在2020年后以月球为基地把人送上火星。

    2004年1月23日,欧洲航天局宣布,“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2007年2月25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靠近火星飞行,顺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调整飞行速度和轨道的任务。

    2008年1月,俄罗斯空间研究所宣布,争取在2025年前把一名俄罗斯宇航员送上火星。

    研究火星的地质概况可以了解火星的变化过程和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区别与共性。作为火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科学家希望理解风、水、火山作用、构造地质学、撞击坑等过程在形成和改变火星表面中的相关角色。 [12] 

火山

    比如,火星上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火山,其规模是地球上火山的10倍甚至100倍以上。这个不同点的解释就是火星地壳不像地球地壳一样运动。这意味着所有的岩浆汇集成为一个非常巨大的火山。

磁性物质

    火星环球监测者探测器最近发现了在火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磁性物质,这表明火星曾经有一个像地球一样的磁场。由于磁场通常表现为保护行星不受各种宇宙射线的伤害,这一发现暗示很可能发现火星表面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对于远古磁场的研究对火星过去的内部结构、温度和组成也将提供重要信息。磁场的存在还表明火星曾经像地球一样充满生机。

岩石

    最重要的是火星上各种岩石的组成以及年龄。地质学家通过岩石的年龄确定火星历史事件的顺序。组成告诉人们在过去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鉴定有水存在才能形成的岩石和矿物质是其中尤其重要的一个任务。水是解开火星生命之谜的关键之一。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8/0109/140040234_1_2018080109021463.jpg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8/0109/140040234_3_20180801090214532.jpg

各国现有的火星探测阵容

    目前人类共有8个正在服役的火星探测器,5个来自美国,2个来自欧空局,1个来自印度。

    首先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2004年,"机遇"号与它的孪生兄弟"勇气"号一起降落在在火星赤道附近 的南部高原分析土壤岩石,至今已超期服役14多年。不幸的是,目前火星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沙尘暴遮挡住了它的太阳能板。自6月12日来,NASA一直急切地 等待它的信号恢复。

    造价高达25亿美元的"好奇"号则于2012年登陆火星南半球,调查著名的盖尔陨石坑是否可能提供微生物的存活条件。



"好奇"号走过的火星路

    此外还有6个在轨飞行的探测器,分别是2001年发射的"奥赛德"号(美)、2003年发射的"火星快车"号(欧)、2005年发射的火星勘测轨道 飞行器MRO(美)、2013年发射的"曼加里安"号(印)、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VEN(美)和2016年发射的微量气体 探测器TGO(欧)。

NASA表示"没看到"

    这次立功的MARSIS,全称为"火星先进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雷达",其实就是"火星快车"号上的载荷。雷达就是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反射回来的波。通过分析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和强度,科学家可以推断出接触到了怎样的材料。



"火星快车"号

    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雷达数据识别出了一片20公里宽的异常明亮的反射体。科学家经过近3年的研究,排除了许多其他可能性,最终才敲定这是冰川与冰下湖的交界面。

    有意思的是,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上搭载的SHARAD雷达并没有看到这个明亮反射体。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该雷达使用的波段不同,不足以穿透冰层抵达冰下的湖面。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冰下湖可能混有饱和的含盐泥沙沉积物,不能形成光滑的镜面反射。

展望中国火星计划

    如果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火星计划能带去更先进的探测计划,在不同的波段合作,相信能在红色星球的非极地区域有更多发现。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专家郑永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波段,工作方法也很重要。

    要知道,"火星快车"号有些年头了,雷达探测频率和分辨率较低,欧空局找到这个明亮反射体,实在是费了不少功夫。

雷达探得地下水

    郑永春称赞道,该团队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用到新颖的方法,创造性可嘉。

    在他看来,人类的火星探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共四五十次的火星任务,每一次都能得到新的发现,积累更高分辨率、更多探测频段的资料。

    中国将在2020年开展的火星计划将是第一次行星探测,搭载一些独特的探测手段,在不同的时间、轨道和地区获得不同的结果。"我们希望获得更多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发现,为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能奠定更多基础。"

盘点各国火星计划

美国:2033登陆火星

    作为火星项目的绝对领头羊,2017月12月,特朗普的白宫一号太空令将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同时提上了日程。

    随后,NASA为该计划拟定了阶段目标:

    2018年已发射的"洞察"号探测器预计在11月登陆火星,对火星进行地震调查、地质测量和热传输内部勘探。

    2020年发射火星车,寻找火星是否有过往生命,演示氧气生产,随后探索如何采样返回。

    2022年发射"深空门户"的第一个组件绕月功率推进通讯元件(PPE)。"深空门户"太空港将作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码头,即地球人往返地月和出发去火星的站点。

美国计划将月球建成太空码头

    宇航员可以依托"深空门户"对月球进行为期20天至46天的考察,"深空门户"还可以升降到不同月球轨道上运行。

2023年进行一次载人绕月飞行。

2033年前后正式登陆火星。

    此外,硅谷狂人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也有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计划。具体包括:

    2022年把第一个货运任务(first cargo mission)送到火星,目标确认水资源和识别危险,同时落实初始电力、采矿和生命支持基础设施。

    2024年预计将货物和宇航员一起送上火星,建造一个推进剂仓库,并为未来的机组飞行做好准备。这些执行最初任务的飞船将成为SpaceX公司第一个火星基地的起点,最终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文明。

欧空局:进度落后

    2017年欧空局在"火星快车"号上载入了新的航天器软件,将其服役年限将延长至2020年。

    其与俄罗斯合作的ExoMars项目则因重要成员国意大利的财政状况严重跳票。2016年,ExoMars项目终于走出第一步,微量气体探测器TGO成功发射入轨,寻找火星上与地质或生物活动相关的大气气体。卫星携带的登陆器"斯基亚帕雷利"号却在着陆过程中不幸坠毁。



"斯基亚帕雷利"号在着陆过程中不幸坠毁

    鉴于"斯基亚帕雷利"号是ExoMars火星车的先导验证项目,该事故给ExoMars项目笼上了一层阴影。欧空局目前给出的火星车最新发射时间是2020年7月25日。

印度:亚洲唯一

    2014年9月入轨的"曼加里安"号是目前亚洲唯一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印度也成了世界上首个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一次就成功的国家。"曼加里安"号的首要科学目标是展示完成行星任务的能力,其次才是科学探测。



"曼加里安"号是目前亚洲唯一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

    印度航天局(ISRO)计划在2020到2021年间执行"曼加里安"2号任务。这项任务很可能由着陆器和火星探测器组成。印度目前尚未公开任何载人火星计划。

中国:一步到位

    中国计划在2020年7月至8月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包括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一步到位。探测器将选择全新的地点着陆。

    所谓一步到位,即探测器接近火星后,首先要让它被火星引力捕获,成为环绕火星飞行的探测器。之后,在合适时机,与环绕器分离的着陆巡视器将着陆到火星表面并释放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同时,环绕器继续在轨道上进行科学探测。

    项目首席科学家万卫星院士曾说道,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肩负重任",它将通过光学遥感探测火星形貌,看看火星表面长什么样;通过光谱等探测火星土壤元素、矿物成分及岩石类型;探测火星土壤结构及水冰,火星表面甚至地下浅层是否有水;还要探测火星空间环境,包括火星大气。万卫星称中国尚无载人火星项目时间表。

火星探测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唯一?远古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如果能证明一个太阳系能产生两种形式的生命,那么系外行星肯定有无数的生命形式,这就让我们不难相信生命在整个宇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火星照片,由水手4号拍摄。

     人类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65年7月14日,水手四号飞掠火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

第一张火星地表全景照片,由 海盗号1号拍摄。

     1976年7月20日,海盗1号,又译作维京一号(Viking Lander 1),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是首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如今NASA的下一个目标是将人类送上火星。

SpaceX的愿景,龙飞船在火星。

     另外SpaceX在今年4月宣布,将在2018年发射无人驾驶的龙飞船前往火星。

NASA的火星车和“马特达蒙”

     人类最终在火星上的第一个足迹,少不了那些作为垫脚石,但至关重要的机器人探险家的功劳,它们为我们的火星之旅铺平了道路。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简介

     2020年是火星探测的一个爆发期,不仅有中国的探测器飞往火星,印度的“曼加里安”2号(Mangalyaan 2),NASA的2020年火星车(Mars 2020),阿联酋的希望号(HOPE),以及欧空局和俄罗斯合作的2020火星任务(ExoMars 2020)。

萤火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

萤火一号位于编号3的位置

    2011年11月8日,萤火一号由俄罗斯天顶-2SB(Zenit-2)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但未能成功变轨,2012年1月坠毁于太平洋。

    2016年4月22日,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在就中国首个航天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了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的消息。按照计划,中国火星探测器使用“绕落巡”一体的设计,将在2020年7月发射,并于2021年抵达火星。

中国首辆火星车

     火星探测成为中国继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后中国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2016年8月23日,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及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正式启动,同时揭密了期待已久的中国首辆火星车外观设计。

中国火星探测合作伙伴 泰格豪雅介绍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进入泰格豪雅时间, 泰格豪雅 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瑞士腕表品牌,也是第一个与中国航天局合作的国际品牌。 如上图,1962年2月20日,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John Glenn)驾驶“友谊7号”宇宙飞船成功升空,携带泰格豪雅的2915A计时秒表,绕地球飞行了整整三周。

    2012年5月,泰格豪雅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访问国际空间站,验证了其自制Calibre 1887机芯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俄罗斯:惨不忍睹

    作为老牌航天大国,俄罗斯的火星战绩可谓惨不忍睹,自苏联时期开始,所有19个火星项目以失败告终,不是发射失败,就是未能入轨,少数抵达的最后均出现故障。

    2011年"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更是赔上了中国搭顺风车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下一步,就看与欧空局合作的ExoMars进展如何。

阿联酋:"希望"

    阿联酋航天局计划在2020年将"希望"号探测卫星送入火星轨道。

    火星南极发现地下湖的消息,重新点燃了人类“移民火星”的讨论。其实,比起钻探这些盐分极高的地下水,科学家们早就计划了一个更宏大的取水方案:通过释放温室气体改造火星大气层和温度,融化极地冰盖,创造地表水体。

正因如此,就在地球为温室效应、气候变暖而发愁之时,“移民火星”最需要的就是温室气体。不过,北京时间7月30日23时,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一篇文章泼了冷水:火星上现有的二氧化碳储量远远不够。

    火星“地球化”(terraforming)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天文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1971年的《火星上的行星工程》中提出的。NASA行星科学家克里斯·马凯等人对其可行性和伦理进行了细化讨论。

    疑似被水流冲刷而成的河谷、三角洲、湖床等等,都暗示着火星曾经拥有大量流动水。数十亿年间,火星的气候环境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它几乎没有磁场,大气层被太阳风剥落,大气压还不到地球的1%。另一方面,火星地表平均温度只有零下63摄氏度。

    因此,现在的火星之水以冰川的形式“撤退”到了极地和地下,如果温度适宜,它们就能提供丰富的水源。

火星“地球化”提出了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提高大气层密度,使人类不用穿太空服,只需要携带呼吸辅助器就可在火星上活动;一个是将火星温度提高到液态水可以稳定存在的区间。在火星上释放或制造大量温室气体可以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布鲁斯·雅各布斯基(Bruce Jakosky)和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爱德沃兹(Christopher Edwards)通过20年间的探测数据对火星上的唯一一种成规模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进行了分析。

    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储量主要包括极地的干冰、近地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碳酸盐。把这些二氧化碳都释放到火星大气层中,能提供1巴(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吗?

    首先是极地的季节性干冰,这是人类最容易释放的二氧化碳来源。在夏季,火星北极会失去所有的干冰,南极则仅有不连续的干冰储藏。科学家提出,可以通过爆炸物在火星大气层中扬起大量飞尘,减少地表反射率,提高对太阳能的吸收。另一种方案是直接引爆极地冰盖,促进干冰升华。不过,即使极地干冰全部升华,也只能提高0.015毫巴的气压,约为现在火星大气压的两倍。

    其次是碳酸盐。碳酸盐矿物加热到300摄氏度左右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远非太阳能所能做到的。Nili Fossae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碳酸盐矿物裸露区域,其他地区要么分布太星星点点,要么埋藏太深,开采难度很大。两名科学家估计,通过碳酸盐开采降解,最 多可以提高0.012巴的大气压。

    最后是火星表层土吸收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在加热后全部释放,大概颗提高0.4巴的大气压。然而,要将这些面积如此广大、深度达100米的表层土全部加热,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因此,这个选项可以被排除了。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在太阳风的影响下,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会持续外泄。这个问题,未来可能通过在火星上人造磁场来解决。

    最终得出结论,就在就算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火星上现有的二氧化碳也只能将火星上的大气压提高三倍,为人类居住要求的五十分之一。相应的火星温度也只能提高10摄氏度,仍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

    陨石撞击可以给火星带来额外的二氧化碳,但要达到1巴的要求的话,恐怕得让火星遍布陨石坑才行。综合来看,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利用火星现有的二氧化碳进行“地球化”改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