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孔元:现在人弹琴之四大毛病

 苏黛91 2018-07-27


 

现在弹琴的人归纳下来有四个大毛病:




 

第一个大毛病是什么呢?叫做下手不知轻重。声音必须有力道强弱的对比,你的音乐性才有办法产生。

 

在弹曲子的时候,你的音符怎么没有强弱的对比跟层次?唱歌的时候懂得,声音这里要弱一点,那里要重一点,会有强弱的对比跟层次,弹琴也一样。

 

当你弹琴的时候,你得要好生伺候,不可以超过它的弦线可以承受的。这是为什么说弹琴的时候也是我们自制的开始,因为琴的条件已经在那儿,你不可以私自纂改。


为什么现在大家弹琴都要用很大的力气去弹呢?因为声音好小,听不见,使劲地弹、用力地弹,弹大声一点。做琴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传统琴声太小了,大家听不见。大家不能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这种没有声音的乐器。

 

因为它的弦长,而且它的支出点、传导点,多了一个传声,大家弹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受?因为它的传导会多一点,它只有这两点。它会传导的点能量很多,所以它的声音不会大,这是一个理由。

 

它的有效弦长很长,而且它的支出点、传导点,分为“岳山”跟“龙吟”,多了一个传声。它会传导的点能量很多,所以它的声音不会大,这是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古琴的面板比一般乐器要厚很多,吉他,很薄很薄,才零点几公分。古琴可不是,古琴的面板厚将近三公分、四公分。为什么古琴要留得那么厚,让声音这样响?这是审美上的追求,它要让琴声产生这样的声音。


什么样的声音?它是有丰富的低频谐振的概念,所以古琴的声音听起来很低。如果要求振动明显的话,一弹的时候,它好像是载沙石的大卡车走过去,而不像柳叶琴那样小声。古琴不是那样的声音,这不是它的审美追求。


声音大是没错,但是那种特质没有了,那不叫古琴。跟古筝、琵琶一样了,这种认知在唐朝就已经有。古琴做起来好像古筝、琵琶,那就糟了。一样的,一个人弹琴三分琵琶七分筝,叫做毫无琴味。

 

古琴的音乐审美追求跟其它的乐器完全不一样,它不是把你的琴去挑动着、吵起来,它是要让你静下来。当你理解这个乐器,它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弹琴时必须要好生伺候,绝对不可以用太大的力道,让它产生过大的振幅。这是我发现的很多人的一个毛病,就是下手不知轻重。


 


第二个是什么呢?听而不闻。在听,但是没听进去,这有两个,一个是纯粹物理上面的,一个是讲音乐追求上的内在的东西。


什么叫听而不闻?你在弹琴的时候,你是弹出声音来,但这种声音对这张琴的音质的展现是不是好的,毫无意识。音符弹出来了,但是声音是不是优美,自己没有分辨能力。

 

另外是音乐上的事,琴弹下去,它的声音就开始衰竭,它是弦乐器,触弦完了之后,出来那一刹那叫做声,后面琴在共振的时候就会产生韵。

 

我们常常讲,一个人如果琴弹得好不好从哪里看?看他是不是音韵修辞,弹琴的时候,气是不是在放松。


古琴一弹,它的声音就开始在衰竭,虽然它的韵是很长,你没听到,就急急忙忙把下一个音符蹦出来,没有听到它在衰竭过程里那美丽的声音,所以弹琴越弹越急。


他在气韵上的掌握,没听到,是因为耳朵没打开,没有听到琴振动的状态。另外,因为你听不到,没注意听,音符一个接一个打出去,没有关注音韵的延长状态,这样你就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这个韵。

 

我们常常讲古琴是虚实相生的,在艺术里,这个概念很重要。有些音符是真的弹出来,有些音符它没弹出来。古琴演奏的音符有四个,“走”是最难的,不是一个点到这个点过来这样就可以,移动的过程永远有很多的表情,但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要听到它音韵的状态,你才知道怎么用。耳朵要先打开,不打开就不知道它可以玩多少花样,就不会去运用这些东西,这是第二点说的听而不闻。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叫做心不在焉。你的念头没有专注在音乐上,在想别的事。你看,他在炫耀他的技术,他不在音乐里面。有的在谈论,“我要压死你,我今天是第一名。”就是斗琴,你的心态不在音乐里面,这是心不在焉。


还有这样的,“紧张死了,我的音在哪儿?”你的念头全在紧张上面,你的心不在音乐里。你在弹琴的时候必须很享受音乐的美好,才叫弹琴,必须是很喜悦在弹琴,你的念头要在音乐里。





第四个毛病是什么?就是现在很多学琴的人太早肯定自己的成就,就犯很多的大头阵。我看到很多人在自我吹捧,说得天花乱坠,简直是神,古琴难道那么容易就让你摸清楚了?我摸了这么多遍都没摸清楚。它真的是个无底洞,相同的一首曲子我弹了几十年,甚至为了里面一个音符,我觉得这个音符听着不舒服,可以想十年,我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


我为了《潇湘水云》第三段里一个音符想了十年,然后上个月我在台北音乐厅的演出之后,一位学生说:“老师,你这跟以前教我的时候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一样我就不用演了,我认为进步了。”


相同的曲子很多学生学过后说:“又不一样了。”“是啊,因为我的想法改变了。”所以越晚期的学生是越幸福的,他学到的东西越成熟,所以会超过你们,不是难事。


我跟我的老师学琴的时候,因为我的音乐底子比较好,跟老师学了八个月,就没曲子学了,老师说:“你要休息休息,慢慢反刍。”这一反刍就是十多年,一直到老师过世。逢年过节就回去找老师听听他的意见,他会说,你来了,回去要怎样。


老师对我在艺术上面的见解的指导,比他教我曲子还重要。如果没有他的引导,我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小惊讶,不可能有这些。所以,老师对我最重要的恩惠是他给我这些概念。我的老师是书画家,他教我是迫不得已,因为有些人已经过世了,他不教不行,我现在也是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老师说,学生里面,过世的过世,不弹的不弹,所以就变成我必须有这个责任,继续把这一块传承下去。我逢年过节去找老师的时候,他都一再强调:“你要注意,学生人品不好是不可以教的。”我说知道。


道就是这方面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在弹琴里没有办法去调整他的身心状态,他的琴没有学到位。技艺是道,如果够深入,人就会很专注,心没有乱念,他一定会对自身的三观产生一些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的话,琴于他而言无用。琴对一个弹琴的人的生命没有作用,表示他弹得不够深入,他还不够好。

 

不仅是弹琴的人,做木雕的人,他都会有这样的一种状态,打拳的一定有,拳打得够深入,那一定都讲究的道、德。你在一个地方够深入,够专注,你的思维一定有它的抉择,自然而然地会对你的三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基本上正常的学习来讲,任何艺术的一种深度,一定会对你的生命产生重大的影响。


那些很轻易就把这自己吹捧成一代宗师的,我们一看之后,糟了,你连最基本的触弦都还没掌握好,你怎么是一代宗师?我还碰到一个女孩子跟我指定要学某首曲子,我说这我不能教你,因为你对我的审美观念理论完全不知道,你怎么学这首曲子,学也学不明白。


当然了,想学琴,那你要有心理准备。你真的喜欢这乐器,你要去接触它,这是必须要长期抗战,因为它是一个无底洞。只要你够认真,它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


很多乐器是不行的,比如说吹唢呐,吹到60岁,气上不来。古琴不是,我们讲人琴俱佳,弹琴弹了很久,年纪长了之后,他的琴也会很老辣、很老道。


一次演出的时候,一位老师说,我不会再演了,他说我看不见,你叫我怎么演?完全凭感觉。那么一个人的气力上真的是一定到了年岁之后,是确实很难撑下去的。但是,我弹个慢悠悠的曲子总是还可以弹得下来,慢悠悠的曲子弹得特别苍老、苍古,真的是另外一种美。

 

有些年轻人听到老人家说,弹到苍古,就拼命拨,傻瓜,你是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激情,要有年轻人的声音才对。你才二三十岁,你模仿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弹琴,干什么?你把自己催老,那你大概进棺材会比较快。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活力,这样才对,不要颠倒了,世代交替是应该的,年轻人就应该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候。

 

不要太早认为自己成熟了,稳健一点,一步一步走,从一个小曲子里面去完成一个琴学的圆满。





 

给弹琴人的两点建议:



一首曲子在练习的过程里,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征兆,这是你要突破的一个门槛。这个坎儿你要过,没过你就留在原地不动了。

 

以前在学习的时候,像我们老师常常说的,弹琴像在炖肉,时间不到它不香。在我们学琴方法里,就是你要慢慢弹,随着你琴龄的增长,眼界、见识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断地进步,会越来越成熟,就像炖肉。

 

难坎儿过了,进步就会很快。弹琴是一个心理上的过程。

 

我们开始练琴的时候,必须要学会自制,你知道自己力道的控制如何,然后才会开始觉察自己的念头是多少,会有这样的一种自觉。

    

当你开始有一种自觉的时候,会自我反问,“我在往哪样才好?”这是自我反省,自己去抉择。这个阶段过了以后,会很清楚知道,这个我办不到,那个我办不到,这种自知会自然形成。

 

当你已经形成这样一种自知的时候,你就会很有自信,这个事我办得到,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我一定可以弹得很好。到了这个状态以后,你就自己成熟了,自己成就自己了。

 

如果弹到这种状态,你一上手的时候,必然是气定神闲,心无旁鹜,绝对会做到这一点。


你弹到这个状态的时候,已经成手了,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没什么可以学的了,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在弹曲子的过程中,慢慢补充去认识古琴音乐文化的堂奥有多大。

 

这真的是必须要一辈子深思熟知的一种学问,这样说好像有点太严重了,因为我们不只是在弹琴。弹琴最重要的目的一定要记住,音乐就是让人快乐,乐就是乐,怎么样才能快乐?好听,不好听的东西不叫音乐,一定要好听。那好听的你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你的弹法必须是自然的,有章法的,这是为什么强调筑琴法,音乐是要有章法的。

 

我们用现代话说,大自然的音响,那种声音叫做声。声要能沉稳,在对声音的衔接上必须要透过人的思维,让它形成规范,有道理、有逻辑,这样子,要能沉稳,有文才,它才能够叫做音。音可以感得鬼神,感动人,振奋人心,给人正面提升的力量,甚至能影响社会,改变社会对于审美的追求还有价值观的追求。

 

对社会造成一种正面的影响时,那才可以叫做乐,这种定义是你放松,自然接触到的一种文化涵养,叫做乐风涵养。


你要让一首乐曲能够感动人,必须要让你的声要沉稳,有快乐、有文才、有色彩、有美丽,值得人家去欣赏,它才会产生那样的心理上的一种正向的能量。

 

曲子本身必须有文才,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音符的衔接跟结构它必须有节奏,有文才,让人觉得它很美丽,很愿意听下去,它才会对人产生感动。

 

悲剧是用来洗涤灵魂的,因为我们把负面的情绪宣泄掉了。有些乐曲,听完了之后你就会觉得心情很舒畅、很开朗,它是有正向能量的,这是可以提升自我的。


 

(本文依据李孔元老师终身缦客游学现场录音整理。)


亲爱的琴友们,

欢迎在文末留言,

大家互通有无,

让缦学堂更有效地长久陪伴!



抚琴,又可称为“操縵”。

縵学堂是巫娜的天命,

载着她的琴道。

慢慢学古琴,

慢慢过日子。

走进生命的盛宴,
让自己变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