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录:大串连的日子(一)

 文木川jaggnv 2018-07-27


2018/07/8
 作者 刘根顺

      人老了,易忘事,也容易触景生情,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一些往事,常常会浮想联翩,夜深难眠。
       看得出上面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是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上的黄鹤楼。看到这张图片,我的思绪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山西隰县师范。 
       大概是1966年的农历10月初,我们打着红旗,背着行囊,排着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出校门,投入到当时的"革命大串连"横流中。我们先到临汾,再到太原,然后去文水参观了刘胡兰烈士陵园。

       一个从小在闭塞的小山沟沟里长大的穷孩子,一下子来到外面的世界,眼前豁然开朗,新鲜、好奇、向往、激动、舒暢的心情充满全身。给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带来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欢乐。
       在太原停留九天之后,我们返回临汾,为了走的更远些,我们在临汾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短期休整,派同学回学校整备了长时间在外旅行的粮草。
        大约是农历十月的中下旬,我们二十多个同学从临汾再一次整装出发,开始徒步长征,向着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挺进。我们在垣曲的老城关渡过黄河,翻过黄河南岸的大山进入河南到渑池,向东经洛阳、郑州、到开封,然后折向南,沿铁路线前进,一直徒步到武汉。
       从农历十月中下旬从临汾出发到农历十二月初到达武汉,历时四十来天,风餐露宿,跋涉两千多里路,每天六七十里,连续数十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记得那时候,我们每天早饭后出发,中午在沿途接待站吃中饭,晚上再到下一个接待站吃晚饭。晚饭后先用开水烫脚,然后睡觉休息,第二天早饭后再出发,每天如此。大家心情都非常好,边走边唱歌边聊天边欣赏沿途的风光,有时候,晚上还借用接待站的油印机刻印宣传材料,第二天边走边发,实在开心极了。我的油墨刻印技术就是那时候练就的,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长时间的徒步行走锻炼,也使我在青壮年时期走起路来总比一般人要快,直到现在仍然脚腿灵便,没有腿疼脚疼的毛病。
       一路走来,每过一个大城巿,我们都会停留几天,细算起来,从临汾到武汉我们停留的城市有:洛阳三天,郑州三天,开封三天,武汉十五天。当时,我们每到一个城市,接待站就会给我们每人发一个乘车证,巿内的公交车随便坐,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给我们游览整座城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事隔五十多年,现在要让我回忆在武汉半个月所游览的景点,己经说不上来了,但武汉长江大桥、龟山、蛇山、黄鹤楼、东湖(在东湖第一次吃鱼)这些名字却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至今仍令人浮想联翩。

       在武汉停留期间正值寒冬腊月,这个季节,在我们的家乡山西正是冰封雪盖最寒冷的时期,但号称火城的武汉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们穿着单衣光着脚板在大街上行走,龟山蛇山上的草木虽然没有春夏那般的青翠茂盛,但在一片片的枯黄中仍然保留着一丝丝的绿意。长时间的离家,又远在千里之外的它乡,虽然我们那时总处于兴奋的状态下,但有时候也会触景生情,勾起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丝丝怀念。 
       1996年,也是农历数九寒冬腊月天,我曾去武汉办事,那时,先前的武汉火车站已经移址重建。
        记得"大串联"时,我们住的接待站好象距离当时的火车站不远,每天傍晚,我们都会去火车站前的大街上聚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串连学生们互相交换自己收集的毛主席纪念章,以互通有无。那时的武汉火车站前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虽然人挤人,人挨人,没有一个警察维持秩序,但人们仍然秩序井然,和谐有礼,使人感到非常的安全放心,没有一个扒手小偷,大家相互信任的就象一家人似的。
       出于一种怀旧的情感,那次去武汉,我抽空登上蛇山,来到黄鹤楼前,故地重游,慷慨万千,这时候的黄鹤楼以及蛇山上的所有景物早已和先前的景色截然不同,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蛇山上的梅花在灰蒙蒙的雾气中正含苞待放。当时,汉阳有一个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我们去哪里游玩,因为巿场太大,进去迷了路出不来,后来坐了当地一个中年妇女的三轮车才走出来,回到旅馆时天都黑了。
       从武汉回来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武汉蛇山黄鹤楼的景象,总在我的梦中时尔出现。
       老年人容易怀旧,我觉得,我似乎比别人更加容易怀旧,不仅仅时常怀念故人,而且还会怀念旧物、旧景。人老了,自己默默地怀念过去的一些美好的人和事,不去张扬,不去打扰别人的宁静,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
       
       
       附:大串连期间自写的歪诗
游晋祠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
徐徐清风迎面来,孱孱泉水流前台,
池中金鱼戏水花,池边堪称梳装台。
楼阁水亭短暂坐,果香随风入鼻来,
惜哉春去秋近尾,花去叶落令人哀。

参观刘胡兰烈士陵园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雄姿英发,
人民的优秀儿女;
昂首挺胸,
面对着魔鬼刀枪;
为革命,
何惧头落地,
为人民,
哪怕上刀山,
"怕死不当共产党!"
胡兰遗志我们继,
永保红色江山。

游"关林"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
青松翠柏满院栽,关公陵墓今尚在,
桃园结拜情义重,威震三国是雄材。
马骑赤免日千里,五关斩将何壮哉,
华容道上义释曹。留得英名万世扬。

游"龙门石窟"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
一排石壁展眼前,七孔八洞世罕见,
千万佛像依山雕,个个姿态不一般,
小如蝼蚊墙上坐,大似巨人柱挚天。
实叹古人智慧多,巧手雕琢传千年。

清清泉水细浪翻,热气腾腾似雾扬,
可怪龙门有温泉,数九寒天也同样。

参观"二·七"纪念馆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于郑州
瞻仰"二·七"纪念堂,
阶级仇恨永不忘,
生命换来今日福,
热血染红铁江山,
工人阶级硬骨头,
敢教日月换新天。

参观郑州防空展览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万恶美帝,
独霸世界野心足,
魔爪伸向全球各地,
在人民的怒斥声中,
绞索套在脖子里。

红色中国,
神圣不可欺,
我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定把它,
埋葬在,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游"东湖"
———一九六七年元月二十日于武汉
远观湖水平,近听无浪声,
𦮝𦮝一大片,水天共色青。
湖心有亭榭,隐在烟雾中,
人道西湖美,东湖亦不逊。

参观武汉大学
         一九六七年元月二十三日于武汉
青荣俊茂树成荫,人道武大好风景,胜似苏州园林秀,依山楼阁隐丛中。

参观武汉长江大桥
          一九六七年元月于武汉
祖国山河如此娇,长江银蛇拦腰抱,
水逝东方奔大海,浪舞梨花水滔滔。
自古天堑南北断,一桥飞驾畅通道,
中华儿女多奇志,高山低头河改造。

长征歌
        一九六七年元月于武汉
晨风吹,天麻亮,长征小将起了床,
不怕风,不怕寒,主席著作带身旁。
风展红旗上了路,千山万水只等闲,
踏着红军旧足迹,开辟祖国新篇章,
千里之行踏脚下,脚痛腿肿何足言,
披星戴月哪里去,太阳升起之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