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嘧啶中毒 乙胺嘧啶,又名息疟定,为疟疾预防药物。系白色结晶粉末,无味而微香,故小儿易误服。 1、毒理乙胺嘧[啶在肠内吸收较缓慢,吸收后排泄也缓慢,口服根据C14标决的化合物试验,后最初5天尿中排泄约80%。 其毒理量大于正常用量的4-5倍,6岁以下儿童有顿服50-100mg而中毒致死者。 2、症状有腹痛、口渴、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视力模糊、心悸,严重中毒病例可有高热、呼吸急促,惊厥、瞳孔散大、迅速昏迷,并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 乙胺嘧啶中毒中毒后紧急救治: 口服中毒早期,立即催吐,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微温水洗胃;时间稍久,应合并洗肠、静脉输液促进排泄。 迅速采取有效方法防治惊厥,如病人有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钠。若已发生惊厥,可用安定每次0.1~0.2mg/kg,静脉缓注或肌注,1~4小时可重复应用。如惊厥由继发脑水肿而起,可选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或暂用5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等。 呼吸深度抑制时,在用镇静剂的同时,可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对深度昏迷病人可酌用中枢兴奋剂,但剂量不可过大,以防引起惊厥。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李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