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美微型诗社】◆No.185◆《…村落…》

 WENxinHANmo 2018-07-28

忧伤还是快乐 来自唯美微型诗社 03:50

村落晚秋

      文/陈敬良(海南)


雁影,缝补老墙的斑驳

炊烟撑起苍茫暮色

时光很旧,夜话如新


留守的村落

      文/贺丰(北京)


窑洞   在山沟里

挤在一起

听足音带来的消息


村落

      文/清秋  (黑龙江)


摇动春光的牛铃

犁开日子里的炊烟

喜悦   收获篱笆院的秋天


旧时的村落

      文/烟雨倾城(甘肃)


牧羊曲还有农庄

一同隐于黄昏    吱呀的辘轳

打捞    一弯白月光


古村落

      文/聆听遥远(辽宁)


残墙   旧瓦   斑驳着几许曾经

从岁月中捧出故事

交给阳光   申遗


记忆中的村落

      文/诗笑(山东)


虫鸣弹拨着夜色

谷草发酵了原野

父亲微笑着   看我们拔节


炊烟摇曳的村落

      文/飞墨(浙江)


牧笛   燃烧

西山的一堆晚霞

飘进   眺望的日子


诗意的村落

      文/梅崖心语(河南)


清明雨   朦胧路过

牧童   遥遥一指

那个地名   走进心里


村落的炊烟

      文/祖雪玲(河南)


搭载儿时的梦

向远

不问归程



又回村落

      文/随心惜缘(山东)


老屋   炊烟   大槐树

依旧如初

那一镰月    弯了下去


旧村落

      文/贺同祥(湖南)


草木渐密,灯火渐稀

小路越来越窄,仍指向坟墓

一块块石碑,刻着过往的日子


遗忘的村落

      文/叶子秋(四川)


荒远僻野的农舍

只有乌鸦在飞

空   成了一个动词的活用


孤独的村落

      文/楊(浙江)


一道残墙   驻守夕阳

院落里   几杆老烟枪  

把炊烟   聊成眺望的雕塑


遥远的村落

      文/锦绣


记忆改变不了的模样

村里那座磨房

吱吱呀呀碾出沧桑


远去的村落

      文/绮美夕阳(通辽)


麦垛旁   两道深深的车辙

随思绪伸向远方

惊回首   心还留在老地方


流泪的村落

      文/继续芳香(吉林)


父辈   垒下的窝

留不住孩子飞出的梦

村口的守望   盼花眼  


生命的村落

      文/烟雨倾城(甘肃)


流浪的背影    熄灭烛光

心   植在故乡

生长着不灭的梦


遗忘的村落

      文/烟雨倾城(甘肃)


一把锈锁   囹圄旧日时光

春播秋收的往事

让布谷声收藏



原始的村落

      文/寒优(湖北)


布谷鸟又叫了

田里的草绿了   父亲

拔了一辈子也没拔完


记忆中的村落

      文/静怡(新彊)


月下   反刍的老牛

陪追风的少女   挑灯

伏案疾书...


远方肩头的村落

      文/飞墨(浙江)


流水线上    牵挂和担当

行走

扛着一个古老的梦


村落拆迁

      文/清秋(黑龙江)


拆   满目狼籍

只有老榆树   又结滿新钱

时过   仍守望着明天


留守的村落

      文/惜今(山西)


孤独   倚门而坐

眼神   躲闪久违的抚摸

爱   何时开启心门


记忆里的村落

      文/渝●周郎(重庆)


还是那件晨曦的轻纱

偶尔鸡鸣犬吠

夜夜梦回    贪恋这一份安详


村落

      文/邱庆娟(内蒙古)


辘轳   只剩风中的叹息

记忆   模糊在断壁里

篱笆   稀疏漏掉了从前……


梦中的村落

      文/周翠明(广东)


梨花染白山岭

妈妈的纺车声

摇醒黎明


暮归村落

      文/冰雨(江西)


掌盏   萤灯

一路踉跄着

与寄在篱下的童年   相认



逝去的村落

      文/楊(浙江)


童年的炊烟   迷茫着远去

稻花香的传说

已唤不回屋顶那抹瓦蓝


熟悉的村落

      文/三矮(内蒙古)


一条小河,一片树林

几条阡陌,几缕炊烟

放养着一个个乳名


路过的村落

      文/老马识图(河北)


大山里。石屋 石路    

石头般的生活 插进

生命历程。那年我十六


留守村落

      文/烟雨倾城(甘肃)


颤抖的咳嗽   打碎寂静

夜   空旷而单薄

墙上的老照片   是最后的温暖


村落的河流

      文/陈敬良(海南)


斜阳,雁影,炊烟

一条不断调整姿势的曲线

有很多心里话,跟岸说


定格住的村落

      文/冰雨(江西)


借夕阳     再回望一程

将那白墙青瓦码入心口

此后     处处炊烟可乡愁


消失的村落

      文/魏凯(辽宁)


一盏镰月斩获的河床

握不住一把炊烟 干涸井眼

削瘦了丘座的乳房


依稀的村落

      文/老马识图(河北)


一壶老酒    醉倒乡愁

操劳的月亮    点燃灶堂柴火     

照亮    漆黑的山路


村落

      文/周建好(江西)


三两句方言    织四季风景

一两声犬吠    赶数声鸡鸣

一弯明月    熄灭几窗灯火



村落的天空

      文/尹伊(山西赵爱英)


那二胡    时断时续

牵动我起伏的心境

望向那片树梢


不老的村落

      文/玉兰如雪(山东)


羊肠径   剪开盛年繁华

古藤几蓬   沿残瓦托起乌啼

那生花的童年   依旧绚烂


眼前的村落

      文/陶春芝(黑龙江)


夕阳下   几缕炊烟陪伴老屋

麻雀低飞    蛙鸣带领我

寻找那年的曾经


消失的村落

      文/糖糖(黑龙江)


鸡鸣狗吠声   随炊烟远去

丛生的蔓草   雨中

听梁前老燕   叨念往事


远去的村落

      文/李亚娟(山东)


一个亲切的名字

镌刻成风景     相伴在

风雨漂泊的路上


遗失的村落

      文/小小铃铛(北京)


人走    茶凉   老屋流泪了

所有故事都了结了

只有草木疯长着   诉说过往


渐已消失的古村落

      文/九云(宁波)


遍地高楼   掐断袅袅炊烟

大山   也容不下几扇柴门

徒留老迈的月光   梦中徘徊


梦回村落

      文/寒优(湖北)


从古井边的青苔上走过

闻到父亲的旱烟味

找寻     儿时踪影


荒芜的村落

      文/西夏王子(宁夏)


茂盛的苋麻   野蒿   臭蓬草

笼罩了塌墙破院   一只鹞子

远游归来   迟迟不敢俯冲



被黑暗吞噬的村落

      文/乡奴(中国)


夜色   越来越浓

雨燕跪在废墟前   祈祷

何时还我   绿色家园


行走的村落

      文/云帆(北京)


抓一把泥土放入行囊

带上乳名

替父辈游走四方


村落烟雨

      文/冬子(甘肃)


浓雾托拥的炊烟

迷醉了万千履痕

灯火阑珊处   湿透乡愁


村落的炊烟

      文/詹世元(重庆)


胸怀蔚蓝    飘出乡关

拥吻一片天    谁  

劲洒斑斓  亮堂了娘的心田


我的村落

      文/一根筋(河北)


塘边老柳   挂满童年的笑

炊烟   摇动田野

土炕 油灯 我的梦


村落,不再遗忘的乡愁……

      文/野山风


   (一

老墙 一个锈蚀的故事

讲述着生存 凌乱与斑驳的风景  

更像倒影……


   (二

缺失乡情的问候

坚守 只是父辈选择的一种慰藉

孤独 陪着孤独


   (三

掩去碑铭的荒冢

总有一个名字

让生活的背叛与逃离成为记忆


   (四

月光 喂养出故土的温度  

走进夜色的漂泊

不再寒冷……



村落

      文/游云(江西)


七月的阳光,挤不进扇扇紧闭的门扉。

巷道里,几声布满青苔的咳嗽荡起些微涟漪。

几千年行走在庄稼上的村庄,在黄昏里沉沉睡去。


缺失的村落

      文/小智惟谋(广州)        


该走的都走了。回看,被落叶覆盖的沟壑。

年迈。虚弱。呆滞。不堪一击。但它依旧延续着烟火和生命。没有人提起它。他们没有时间,他们要解决饥渴、陌生、虚妄,和看不见的到来。

模糊,恍惚。它隐藏在一些人的身体里,有时温暖,有时制造着浅睡的恐慌。


村落的那些事

      文/东方翠琼(浙江)


萦绕一圈圈琐事,流淌着前进的开枝散叶,时光在来不及数时已成历史。

不过是千家百户。河道堵了,鸡嘴鸭舌,狗急跳墙。老榕树捋着万条长须,笑了。夕阳西下,金灿灿的稻谷欢送着泥腿儿的人。

蛙声鼓鸣,噼里啪啦的柴火浓郁着生活的滋味。飘散中,灯火在暗淡里,重返幽静。


记忆中村落的黄昏

      文/初冬(河北)


天空,宁静,炊烟升起,舒展,舞动奔向天幕,融合消散,似仙女罗绢。

小河,梦幻,鸭子在岸,呼唤,懒懒摆动上岸,抖抖羽毛,和主人归返。

小路,欢腾,黄牛蹒跚,爷汉,哼着野调清欢,绝伦美奂,筋皮累荡然。


正午村落边荷塘

      文/婉清(河南)


炎炎灼流,冲退闹喧。寂寂房屋,睡梦正酣。绿荫深处,知了高举噪门,生命之歌,激情昂扬。

一缕香风捎来李杜,晕舞柳枝,千丝万缕,雅舞翩翩。

荷塘里,芙蓉粉面娇羞,翠扇轻散,万千风情泌香飘远。打坐的蛙,跌入池中呛出泪花。揉动一池修渡的云,醉梦成真。



逝去的村落

      文/阿丹(山东)


大哥打电话说   迁坟

说母亲托梦   空无一人太闷了

要和我们一起   进城


【陈敬良点评】

电话、迁坟、进城等这些生活中平常无奇的事物,在和“母亲托梦”、“空无一人太闷了”形成因果关系后,便鲜活起来,闪烁着别样的诗意。

“空无一人”,直接点题。“村落”这个名词,在社会发展城镇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已越来越远,甚至陌生、消失。“进城”的词义也褒也贬,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症结。

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都有故土情结,叶落不能归根就像无根的萍,心悬半空无法着地。“村落”和“进城”之间的徘徊和纠结,让人产生“心归何处”的失落与迷茫。

作者以自家的一件平常事(实则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因此加深了主题的沉重感),折射现实社会存在的大众面对和正在面对的共同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深有意味。

剔除一切与诗的内涵无关的文辞,使诗变得干净起来,其情感的把控和诗写的克制,是作者思想与技巧成熟的表现,也使作品具有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平凡中折射不平凡,难能可贵。


记忆中的村落

      文/阿范儿


围拢的薄田    草

仍长    四季拔不清

像我进城多年,最亲切那身土味儿


【陈敬良点评】

本篇作品妙在喻体选择的形象与精准,使诗意指向清晰而耐人咀嚼。诗语质朴、内涵丰厚。

意象的运用与蕴藏的含义也值得一提:

薄田,为什么不是麦田、田地等?一个“薄”字,反映了资源的缺乏,难以维持生计或改善现有生活和把握未来的命运,所以便有了“进城”谋出路、求发展、从而实现心中的梦想和追求。

草,象征生生不息,也象征卑微而倔强。仍长——初心、执着。

“最亲切那身土味儿”,镶嵌心底的那份对家乡与亲人的浓郁情感与眷恋,让读者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情感的无形触动。


消失的村落

      文/烟雨倾城(甘肃)


草木  房屋   遗忘了姓氏的院落

任雨洗   任雪覆  任游子

在异乡的午夜一次次叩响


【何处不桑年简评】

深沉的笔触凝聚了作者对生命之源所有的深情。首句的落寞感,中句的时光流转感,尾句的心心念念感,一环紧似一环的诉说着岁月里某些遗失的苍凉。尾句里所蕴含的痛感,将这种苍凉推至生命追溯的极致,直抵读者内心。


遥望村落

      文/静月听风(云南)


翻开月光粘稠的记忆

一曲炊烟五线谱

在父亲的掌纹里弯曲


【陈敬良点评】

第一句:以月光记忆为切入口,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村落与炊烟,一动一静,呈现了村落休闲与繁忙的场景,五线谱起了使画面感更生动、形象的作用,也为结尾的“弯曲”铺垫。人生莫不就像五线谱?喜怒哀乐、跌宕起伏。

结尾:承接第二句,并加以提升,是为本篇作品的“诗眼”,落笔稳健。以独特的角度,呈现父爱如山的形象。“在父亲的掌纹里弯曲”——一切的困苦与艰辛都有父亲一手担当。

本篇作品贵在意象运用的精准,特别是结尾的“掌纹”,起到梳理情感与提升诗意的作用。“掌纹”,从相术上关乎人的命运走向,从其不可复制又暗示了人的个性,还一个层面是岁月的沧桑。多层含义与影射,可以给读者多角度解读,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余晖下的村落

      文/晨光(山东)


桅杆撑起 海的神韵

暮色 只轻轻一抖

弄潮儿的吆喝 便鲜活起来


【楊赏评】

作者以生动的文笔刻划出一副黄昏渔村的画面,由静到动,别有韵味。

起句“桅杆撑起海的神韵”,大海、渔船、桅杆,这些海上事物组合在一起,开阔的视野即入眼帘,跃然纸上。第二句、第三句“暮色只轻轻一抖/弄潮儿的吆喝便鲜红起来”,结合意象,诗意非常生动,画面鲜活。

整首微诗意象灵动,语感丰满,采用拟人的手法层层延伸主题。创作来自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难忘的村落

      文/随心惜缘(山东)


老井    土屋    炊烟

记忆犹新    一粒粒

忠厚善良    从这里启航


【黄自强简评】

入题,从写实描绘,所有的特征,都是美好的印象,不能忘却的记忆,亲切在那一粒粒忠厚善良,非常动人的形象比喻,一座和谐的村落,带给我们是温馨的乡音乡愁,怀旧在情感中,没有丝毫凄凉之说,或许这正是作品出彩之笔,尾句是延伸的思想,有着启迪意义,不忘初心,牢记根本,让忠厚善良的美德永远传承,平抒情怀的作品,完美地表达了主题,带给读者久久回味!


孤独的村落

      文/楊(浙江)


一道残墙    剥落记忆的磷片

梦里   几声咳嗽

惊醒   遥远的归期


【黄自强简评】

一道残墙,带我们走进印象,那剥落的记忆,在梦里情长……接下来的几声咳嗽,带出真实的形象,父母,老人,甚至留守儿童,他们都在冀盼,都在呼唤,惊醒游子的思念,催促游子的归返,孤独的村落有着曾经的故事,孤独的村落维系着亲情,永远别忘了牵挂……


寂寞的村落

      文/岐麟散人(陕西)


村口   棵棵老树相望

零星的炊烟燃起

鲜有的咳嗽声划破宁静


【何处不桑年简评】

寂寞的村落,如何寂寞呢?村口,老树相望的意象以特有的视角,渲染出村口少有人走动的冷落面貌。零星的炊烟燃起,零星二字亦恰切的吻合了村子空落落的萧条面貌。最后是“鲜有的咳嗽声”把寂静打破,以此告知外界这里还有最后的留守。

整首诗凸现大时代背景下,农民纷纷告别村落,涌向城市寻求发展的风潮留下的苍凉无奈的结果。被遗落在他们身后的村庄,正如一位悲情的老者,拥着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守候在原地……

作品所体现出的寂寞,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传达出的落寞萧索意味,入情入景引人品咂。


记忆中的村落

      文/黄自强(四川)


晨曦唤醒鸟鸣

牧童 牵出人影

几声犬吠 忙坏春耕


【楊赏评】

黄老师这首微诗意象生动,描绘了一副春天清晨村庄的美景,画面感温馨,这深深镌刻在作者脑海中,也让读者感同身受。

起句用拟人的手法结合意象“晨曦、鸟鸣”,描述早晨清新的景象,村落美好一天开始了。第二句“牧童牵出人影”,顺起句铺展开,写勤劳纯朴的牧童准备劳作的场景。尾句忙碌的春耕画面夹杂几声狗叫,别有意境且生趣。

整首诗意象生动,运用拟人等手法铺陈延展,那浓浓的乡土气息萦绕整个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