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巩县82年的那场水灾……

 后街雅玩 2018-07-28


                    

上周五,单位组织集体观看了“75·8驻马店板桥水灾”,那山崩地裂的场面震撼着每一位观众,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思绪穿过三十年,又回到了巩县82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水灾之中……

(一)暴雨前一天的下午


记得暴雨前一天的下午,洛河的水己经变的异常浑浊,水位上涨的虽然不快,但河面上漂满了厚厚的杂物,以前涨河时也都漂过杂物,但这次明显要多得多,令人有所恐惧……


杂物随着湍急的河水飞驰而下,黑色的泡沫有一尺多高,在河面上形成一条十几米宽的黑带,像一条在河面上快速扭动的巨蟒。


泡沫中卷杂着各种东西,不时能见到像大船般漂来的麦秸垛,上面还卧着小鸟,时分时合,当麦秸垛被冲开时,小鸟便在一分为二的麦秸垛上来回飞跳;  还有连根带冠的大树在河里旋转着,树冠时隐时现,各式各样的家具,被浑水冲晕的鱼,西瓜、南瓜之类的印象中特别的多……


洛河北岸黑压压的都是捞东西的人,能用的工具全部都拿了出来,有舀子的重点是捞鱼,很多人临时找了个长杆梆个勾子,有的干脆就直接用耙子……


说实话,当时所有的人都特别兴奋,刚刚改革开放,白面馍馍都还没有吃上,遇到这等事情如果错过那简直是不可想象,老人、孩子齐动员,基本上都是全家出动。


我家本来有一个破舀子,但“舀子杆”太短捞不到东西,父亲临时用绳绑上一根长竹杆,于是西瓜甜瓜的捞了一小堆,我们姊妹几个在河边吃的那叫一个兴奋,边吃边指着河里流过的东西,当遇到大物件漂过时竟兴奋地忘记了吃。瓜果越捞越多,父亲吆喝着让我们往岸上抬,遇到小孩时便随手分上一些。抬到大路上时,我清楚地记得村里有一户劳力多的人家,他们对瓜果李桃这些小东西根本就不捞,弟兄几个专门打捞大树、木材,哥几个陆续都要结婚了,这些做家具的原料在当时那可是紧俏的很……


当把西瓜放到岸上再次回到河边时,惊讶地放现父亲捞到一个密封着的玻璃瓶,透过玻璃明显能够看到,里面好像装着什么食物。


'糖蒜,糖蒜”我姐喊着跑过去抱住,河边一群人都凑过来看……


“不是糖蒜”,


“里边好像是萝卜条”


“还有小骨头”……


即便是糖蒜,我也从来没有吃过……


“这是鱼肉罐头”最后还是一明白人看后斩钉截铁的说。


事情的美好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多年后,我还清楚的记得那酥软、香死人的鱼罐头,至于那一嚼就酥的骨头,谁还舍得吐……


(二)清晨的暴雨


那天早上的雨下的瘆人,铺天盖地,对面不见人,同时还夹杂着大风,印象中暴雨持续了二三个小时。


雨本来就己经连阴了多天,随着这场暴雨的来临,仿佛是压倒骆驼身上最后的一根稻草,当时在邙岭一带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土窑,能住得上平房的屈指可数,很多家的窑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稀泥糊涂堆住大半个窑门。


生产队有一家人,几孔窑洞都让滑坡的稀泥堵了个大半,雨停后,一家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门板摘下来,铺在稀泥上,然后前拉后推地把家里唯一的宝贝、主要的“劳动力”一头灰色的叫驴从危险的窑洞里转移到安全地方,至于其它的什么,能凑合就凑合。


印象中因滑坡砸死牲畜、家禽的情况很多。


有一部分窑洞“走水了”,也就是大水灌到窑洞里,锅碗瓢勺漂的满院都是。


早上雨停后,我推开门,满院都是稀泥、树枝,院里的一棵枣树变成了秃子,大水直往红薯窖里灌~


电线刮的满地都是,电线杆横七竖八地躺在破墙上,道路上到处是塌方,田地里随处都能见到被洪水冲出的大窟窿~


胶鞋己经用不上了,因为到处的稀泥都没过了膝盖,用雨伞也很危险,随时都可能被掉下的泥土砸坏,被风刮跑……


(三)暴涨的洛河


大老远就能听到波浪滔天声,来到河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河水暴溢,河面变的是原来的四五倍宽,一望无际,到处都是漩涡,有的地方像翻滚的沸水。


岸边上到处都是人,都被暴涨的河水所吸引,我听到一位老汉吸着旱烟说:“58年的河都没有今天涨的大”。


河里不时漂过各种稀奇的东西,每过几十分钟就会有一种十字形状的东西漂过,一排好几个,好像是谷子秆扎成的,上面安装着不同颜色的闪烁的灯泡。听人议论,这表示河水流量的大小。


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几具被泡的膨胀的遇难者的尸体快速流过……


听人说我们的学校也被淹了……


还听人说解放军己把炸药运到康店桥头,如果再涨就要炸掉伊洛河大桥,全力保护上游的黑石关陇海铁路大桥……


后来我在《巩义百年照》上看到当年洛河水暴涨的照片,人们站在桥面上直接就能用耙子捞东西。要知道平时桥面离水面最少在15米以上,可见当年河水上涨的有多么的恐怖。


(四)记忆中的小片段


*一只梅花鹿。


我清楚地记得在隔壁生产队的路口,竟然看到一个人用架子车拉着一只梅花鹿在卖,那梅花鹿也是从河里捞的,己经死了。要知道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能见到梅花鹿是件非常稀奇的事,我挤在人群中直直看了一上午,记得当时有人问:


“这鹿肉臭了没有”?


“臭啥臭?都卖十几块钱了”那人吆喝着说,


又听到一个在铸造场上班的人咋呼着要买鹿皮,嘴里飞着吐沫星子说自己在内蒙参军时买的鹿皮手套如何如何结实等等……


那场面至今我都记忆犹新,可见当时印象之深刻。


*河北人·鹰·大鱼。


我在邻村的村口,看到三个从黄河北过来的人,其中一个人肩上卧着一个大鹰,另外二个人用扁担抬着一条大鱼,那鱼大的尾巴拉着地,有一百多斤重,这三个人穿着蓑衣,印象中很古怪~


*大水冲出的地道。


在生产队的道路下,被洪水硬生生冲出一个“地下通道”,地道直通河里,直径好像有一米大,一百多米长,洞壁冲的光滑干净,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了。


*魔术般的乾坤大挪移。

下暴雨的早上,对面一家木材结构的厕所被泥石流腾空抛起,呼啸着横跨十几米飞越到我家,在摧倒了我家的厕所土墙后,飞落到我家的厕所里,于是厕所中套着厕所,弄得我们两家都没法上厕所(绕口令)。印象中好像还专门有人跑来看热闹,以至于以后的几年,每说到下大雨,我母亲就会问人家“你们见过魔术表演吗”?

*几百个大油轮。


一天早上,河边惊奇地出现了很多大油轮(200升的大铁桶),路上、工厂前横七竖八乱摆着,据消息灵通人士说,昨天晚上一、二百个大油伦“咣当、咣当”地在河里漂了一个晚上,现在看到的都是昨天晚上摸黑捞的,里边盛的是煤油、酒精等,有很多捞不完就直接流到黄河里了,油轮是大物件,群众们都不敢往家里抬,都堆在岸上等待着上级派人来处理……


*高危行业一一打捞队。


印象中暴涨的洛河持续有十几天,每天河里都流着大量东西,刚开始是瓜果李桃,后来有家具、木材,中间有几天好像铁路上的枕木突然多了起来…,在河边经常看到一群赤脚光背腰间捆着葫芦的人,十个八个地聚集在一起,呼啦啦一大片坐在岸上。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他们占据高地,目光必“聚焦”上游的远方,一旦发现有东西漂过来,立刻“条件反射”般的起立,领头的会根据目标的大小来招呼下水的人数。小物件一二个人即可,较大的木材则需要多个人合作,“扑通”一片人一齐跳下水,快速向目标游去,先游到的抓住木材的头部拼命往回带,稍后游到的则几个人在后面用力推,拽上岸后有人记着打捞的人数,东西买掉后则按人头平分。由于是“平均主义”,于是就会有一些“聪明人”钻空子,游的不好也敢带上葫芦往河里跳,在附近做做样子、咋呼咋呼,当然按规矩他们照样能分到一份钱。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是中间快两边漫,因此跳到河里捞东西时需要提前选好角度、计算好下水的时间等,最佳的情况是人到物到、无缝衔接。当然有时也能看到一群人因下水稍晚而游到河中间时,东西己经漂走,只好拼命地在后面追但最终仍是无功而返,每每此时,必逗的岸上的看客兴奋地指指点点、哄堂大笑……


如果上游有人来找冲丟的东西,群众必然原物返还;当然了,大部分情况还是无人来领的; 如果遇到乞丐之类的,捞到的瓜果李桃随便吃……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待当时,三十多年前洛河两岸的农村实在是太穷了,平时如果能痛快地吃个西瓜或者能吃顿肉,那将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往往会回味上好几天。


以上的情景都是事实,可能从某个角度反映出农民爱占小便宜的习性,但在当时,如果换作任何人,可能都要那么做。

……

后续:


后来参加了工作,我通过《巩义大事记》对当年的水灾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具体记录如下:


“6月8日,晚10时左右,刮8级大风,下特大暴雨,鲁庄、站街、西村、涉村、南河渡、大峪沟等6个公社94个大队,500多个生产队受灾害,面积达15万亩。鲁庄公社罗彦庄遭冰雹袭击。


7月23日,早6-7点大暴雨。


7月30日,晨,大暴雨。洛河涨溢,山洪暴发,沿河6个公社滩地被淹,全县1094个生产队受灾。


7月31日,晨五点,洛河水量达4700立方米/秒,回郭镇滩地被淹,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汉卿到回郭镇抢险。


8月1日,暴雨,南河渡部分雨量达358毫米。


8月14日,凌晨,大暴雨200毫米,县城大水横流,县委大院和十字街平地水深一米左右,县城600多群众紧急转移到学校;铁路被冲,两天不通火车,孝义车站停4列客车,4000多名旅客被困;县受灾人口25万,死43人,伤146人,衣食无着5523人;  42万亩秋禾受灾,13万亩绝收,冲毁耕地35796亩;  冲毁电灌站10处,淤塞机井663眼;  倒塌房窑73196间(孔);32个县营企业、155个乡镇企业停产。全县经济损失12000万元,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以史为鉴可以明事理,在今年天气异常的汛期中,己经有多个地方出现了水灾,当新乡发生水灾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安阳会紧跟其后,那么谁又能保证下一个不会是巩义呢?


写此小文,旨在重温当年发生“水灾”的历史,再次感受那凄惨的场面,目的就是要唤醒大家的灾难意识,防范先行,敬畏自然,平安度汛……(超薄风衣)

漂着的麦秸垛

倒塌的房屋

路上的积水

一些老照片


每天一篇,不见不散!

【转发和点是最好的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