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辛弃疾是如何写桂花的?脱离桂花写桂花,别有生趣

 zzm1008图书馆 2018-07-28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这首小词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与他的朋友余叔良的一首唱和之作。这首词的有趣之处是,并不专门把住桂花本身不放,而是脱离桂花本身,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因此意境开阔,让人觉得很亲切。

上阙从回忆开始写起: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在吴江边上痛饮大醉,酒醒之时,睁眼看到了一轮明月,因是酒醒,似乎眼神还在迷离,看着看着,发现月亮中间映着的都是桂树的影子,而奇就奇在,这月中的桂树那样真实,因为江边真实的桂树,散发着十里花香,置身其中,好像笼罩在浓雾之中似的!天上人间,各有其境。而又恰是酒醒,那月中桂树的传说,难道是真非假耶?

我想当年天上人间的桂花笼罩下,一定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这次又看到满树的桂花时,便想起的曾经那时,那次,那花。回忆完往昔,终于拉回了现实。开始写这些香气逼人的小花儿,“大都一点宫黄”,宫黄,是古代宫女们以黄粉涂额,淡淡的轻妆,拿来比喻桂花,让人不觉得浓艳。可就是这样小小的花儿,是如此的芬芳,在人间带来的,只有馨香。花小、色黄、香浓,写足了桂花的特征!只抓重点,其余不带,够了。

这首小词,意境之美,回忆之浓,转歇之自然,当真是咏桂的佳作!

小注:木樨(xī):桂树学名,又名崖桂,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而以此命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