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之行,顺其自然 你从中体会到的人生哲理

 昵称41082923 2018-07-28

今天我们讲讲《庄子》中的几个故事。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之处,它正因为不成材而得享天年。”庄子从山中出来,到了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人杀鹅,用酒菜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得享天年,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材与不材之间。”

这似乎是妥当的位置。但其实不然,还是不能免于祸患。庄子深深懂得人类的处境,他盼望凡人有一颗天心,惯看春花秋月。他常说,有聚就有分,有成就有毁,锐利的会遭到挫折,崇高的会受到颠覆,有为会受到损害,贤能会被谋算,不肖会受到欺辱,凡事应当正而待之,顺乎自然,庄子的境界早已超出了外物的牵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图片来源网络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这么高超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远不是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整头牛了。现在,我凭精神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止歇之处,精神仍在活动。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割筋肉割坏的;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骨头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宰的牛有几千头,但刀刃锋利得像刚磨好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以无厚入有间,当然就是游刃有余了!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尽管这样,每到筋骨交错之处,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集中心力,动作缓慢,动刀很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分解开了,就像泥土委地一样。我提刀四顾,悠然自得,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图片来源网络

宰牛的刀其实说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面前的牛就是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庖丁解牛讲的是我们养生处世的方法态度。一个人初涉世间的时候,见到的是一个庞然大物,盘根错节,不知从何下手,也不懂得怎样才是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只会滥砍乱割,不停试错,那样很有可能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了。如果我们懂得大道之行,顺从自然,懂得人间的条理,也就是故事中所说的顺乎大道,自然就会养生了。庄子说,怎么叫养生?那就是忘掉那些错误的想法,解脱那些心灵的束缚,打通大道的障碍。

在庄子看来,我们常常追崇的高贵、富有、尊贵、威严,声名、利禄,其实全是扰乱心灵的毒药。那些容貌、举止、美色、气度、情谊,则是是束缚心灵的外物。庄子曾经假托孔子说了下面一段话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运行”。我们的内心要保持极端的静止平和状态,不能让这十六种外部人事的变化,扰乱我们自己本性的祥和,这样才能不动如山,不为外境所摇动、所伤害。面对一切变化,安逸自得,而不会惊惶失措。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外交部候任外交官,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著有《善与美的人性》、《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韩望喜正解中华经典》等多部专著。中央电视台理论专题片《道德的力量》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自2005年1月起兼任深圳电台新闻频率FM89.8《希望对话》栏目的嘉宾,讲述先秦诸子13年,超过300讲,两次获得广东省理论宣传电台节目一等奖。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大家读经典”中讲授“韩非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