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澜传》⑨ | 幸福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静雅轩345 2018-07-28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杨澜传》第9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2:39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安静 领读


领读 | 静澜


昨天,我们读到了杨澜老师在服装、声音、肢体语言和礼仪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杨澜老师在经营生活和探索幸福方面,又有哪些感悟呢?接下来,我们将以第一人称视角开始今天的阅读。


1

你要的平等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标签的时代,大大小小的各种“主义”,把我们割裂开来,种种偏见和刻板印象由此产生。人们以为他们在说同一件事,但其实同样的字面下,各人的理解完全不同!

 

比如在社会概念里,大概没有哪个词比“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更容易引起误解了。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女权主义) 、妇女解放(女性解放) 、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

 

当别人问我:“你是女权主义者吗?”我有时不知道他们的潜台词是什么,这个“权”是什么“权”。

 

如果是指女人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权利,那么我就是女权主义者。如果是指用对立的态度向男性夺取“权力”,或者忽略男女性别差异,要求女人与男人做同样的事,才能平等,我就不能认同。


毕竟,我们挑战的,是性别歧视的偏见,而不是男性本身。

 

性别平等不是漠视性别差异,男人不必像女人一样能生孩子,女人也不必拥有男人的肌肉。“男女都一样”是指社会应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保障他们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撰写的《向前一步》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新宣言。她指出那些妨碍女性实现自身潜能的因素,并不只是来自外部环境,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束缚。

 

谢丽尔·桑德伯格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时,我为之写了序,从中美不同角度评价了今天的“女权”,十分认同书中女性自我激励和支持性环境的重要性。


2015年,一直被谢丽尔视为灵魂伴侣的丈夫中年猝死。在丈夫去世30天后,她写下了饱含丧夫之痛的悼亡之作。“30天犹如30年”的内心感受,袒露人生的脆弱和感伤,也引发人们的共鸣。

 

我说:“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抗挫力,能带领孩子渡过艰难,他们需要你。”谢丽尔说:“我的母亲会帮助我照顾孩子,公司里老板和同事也对我非常支持,我能撑过去的。”


但我心里知道,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她心里总有一些苦,是旁人,甚至亲人也无法分担的。

 

我们不是什么标签下的女强人,而是同样情感丰富、脆弱而又坚强的个体。这才是女性之间真正的纽带,我们能够对彼此关于生命和爱的体验感同身受,而且勇敢表露出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成为民权运动的一部分,当时避孕套和避孕药得到广泛应用,女性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育。


与此同时,跨国半个地球,我们的前辈们正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下进入就业大军,跟男人一样干着重体力劳动。


 

正如鲁迅说的,为了开一扇窗,有时不得不主张拆掉屋顶。


今天的我们拥有比较平等的教育和工作权利,并不是被恩赐的结果。如果说那时男女平等更多基于个体的“权利”主张,今天则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性别平等,不仅是道德的正确选择,也是社会的明智选择。

 

今天,商业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创业门槛,给女性更多的融资机会和创业机会,也享受到女性生产力释放的红利,女性的经济赋权可以促进全球经济总量不小于12%的增长。

 

每位女性,都有自己的偶像,我的偶像是我的外婆。


外婆出生在辛亥革命期间,幼年时,按照旧传统,女人必须缠足。因为疼痛,外婆彻夜哀号,终于让外婆的父亲无法忍受了。他说:“现在已经是民国,大城市的女孩不再缠足,我看就算了吧。”

 

就这样,外婆的缠足被终止了,她有了一双半大不小的“解放脚”。而就是这双半大不小的解放脚,让她能够在17岁那年,为了逃离包办婚姻,半夜出逃,一路东躲西藏,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上海。从缝纫工做起,后来创立家庭作坊……


一位不认识几个大字的乡下女孩,要有怎样的决绝,才能克服恐惧,向一个未知的世界迈出自主的脚步?

 

我觉得那是对自由的渴望。这样的勇气,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内心的动力。


2005年,我开始制作女性谈话节目《天下女人》,英文名称“Her  Village”,意为“她的村庄”。这来源于圣雄甘地的启发,他说:“无论世界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村庄;无论村庄有多小,它也是一个世界。”

 

有预言称,21世纪有三种决定性的力量正在改变世界,简称三个“W”,分别是Web(互联网)、Weather(气候)、Women(女性)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五项就是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她力量”是一种尚未充分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别平等,就是道义和文明进步本身。


2

你要的幸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幸福的追求和研究不再停留在常识或者老生常谈的泛泛之言上,而是成为全球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毕竟,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央视的采访中,当被问到“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有人回答说:“我姓曾”。其实这样提问是不可能得到准确答案的,每个人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时,70%的回答是基于当时的心情。

 

庄子和惠子出游,发出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辩论,我们总是习惯于主观臆断别人是否幸福。殊不知,生活在贫民窟的单亲母亲的幸福指数并不比华尔街银行家的幸福指数低。

 

有人说:“如果有一天,我中了大奖,那我就幸福了。”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家们曾长期追踪那些突然中了彩票,或是在意外中落下终身残疾的人,结果发现,在这些外部事件发生后的六个月内,这些人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或欣喜若狂,或沮丧痛苦。

 

但六个月之后,原先幸福感强的人还会快乐,原先幸福感弱的人还是不开心,外界曾经带来的冲击,对情绪的影响变小了。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绪原点”,不管我们曾遭遇怎样的大喜大悲,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这个原点。

 

我们常常夸大物质对于幸福的重要性。的确,人们在从贫困走向小康的过程中,收入每增加一点,幸福感就会增加一点,呈正比例增长。


但当收入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收入的增加与幸福感的上升,就不一定成正比了,套用一个经济学术语,就是“边际贡献率下降”。


 

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本身的意义,幸福是过有德行的生活。老子说:“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知足常乐,就是幸福。萧伯纳说:“生活的喜悦就是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实现而奋斗的感觉。”

 

那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幸福呢?心理学教授桑雅·吕波密斯基研究得到的结论是,50%来自基本遗传,10%来自环境,40%来自有意识的选择。


我们的选择不仅决定了我们的幸福,还会变成遗传代码传到下一代,对成就下一代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幸福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幸福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学会和痛苦相识、相处,不断地平衡和发展。

 

幸福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可以养成的。王尔德说:“一开始,我们塑造了习惯。然后,习惯塑造了我们。”学会赞美和感恩,向镜子中的自己微笑,自己找寻创造自己的幸福。

 

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学习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自我期许:人生繁盛,让生命美丽绽放。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杨澜老师在性别平等、幸福等方面的独特理解。接下来,杨澜老师在不断前行、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感悟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幸福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自己创造的幸福。生活中,有哪一瞬间让你觉得幸福感爆棚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