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推拿手法大全

 桂林兔子 2018-07-28


点击 来源   阅读精彩原文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小儿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因部分穴位和手法操作简便易行,对小儿的体质改善很有帮助,鼓励家长们在家中多尝试。

背部按摩穴位及手法

1

捏脊

捏脊法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推拿疗法,是祖宗留传给我们的养生法宝。捏脊能够调理脏腑的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只要脏腑强壮了,身体也就强壮了。

【操作】

父母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孩子的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从尾椎骨捏到颈椎为补法,从颈椎向下捏到尾椎穴为清法,每天可捏一到两次,每次捏5~10遍。

【作用】

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

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

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2

推七节

【位置】

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四腰椎至骶骨和尾骨交接隆突处。

【 操作】

用拇指着力,自下而上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各100~300遍。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若与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

【作用】

可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症。

3

揉尾尖(龟尾)

【位置】

龟尾位于骶骨、尾骨交接隆突处下缘。

【操作】

每天一至两次,用拇指或中指揉100~300遍。

【作用】

龟尾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摩腹、推七节骨合用,治疗腹泻、便秘等症。

4

揉大椎

【位置】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

每天用中指或食指或拇指揉30~50遍。

【作用】

揉大椎有清热解表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项强。

此外

用拇食指或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此穴位上作拧法至皮肤轻度充血为止,对百日咳有一定疗效。大椎穴为人体气血的总开关,每天揉一次如同打开气血的总阀门。

5

拿肩井

【位置】

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

用拇食中三指提拿肩井,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拿3~5遍,按揉30遍。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活动受限。

【作用】

拿按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6

推攒竹:即开天门

【位置】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作用】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7

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后揉为泄。揉30次。

【作用】

疏风解表,清利头目,调节阴阳。

8

推三关

【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 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次数:100~300次。

【作用】

有大温大热、培补元气、助气活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了解更多可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