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黄河夺淮入海,数百年间苏北海岸线东移百余里,盐城不再靠海

 文野 2018-07-29

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黄河曾以频繁的决口改道著称,其在12世纪至19世纪中叶期间曾经南下淮河入海,给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了深刻变化。

发生在南宋初期的黄河夺淮入海乃人为所致,目的是以水代兵,妄图阻止金军铁蹄南下。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畏金如虎的高宗赵构不顾宗泽等人劝阻,以巡幸东南为名,自南京应天府(现今河南商丘)逃往扬州。然而此举却招致了金军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1128年十月,金将完颜宗翰和完颜宗辅会师于毗邻黄河北岸的濮阳,代理东京留守杜充为求自保,竟掘开黄河堤坝。汹涌南下的黄河水并未发挥御敌功效,却给黄淮之间的百姓带来无尽灾祸。此后黄河常常“或决或塞,迁徙不定”,泛滥成灾已成家常便饭。

图说黄河夺淮入海,数百年间苏北海岸线东移百余里,盐城不再靠海

元明时期,因统治中心位居北方,为维护大运河南粮北运重任,在治河策略上大体遵循着避免黄河向北溃决的思路,所以北堤南分成为了遏制黄河水患的常用方法。所谓北堤南分,就是在黄河北岸修筑提拔,迫其南行,而后疏浚黄河南下的通道,使其分多路分别入淮入海,然而此举却使黄河挟沙能力下降而极易发生淤塞风险。后经潘季驯治河,黄河下游河道才结束“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局面。潘季驯自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到万历二十年(1592),共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其在黄河两岸和洪泽湖周边修筑堤坝,以实现“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经过此次治理,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稳定在了经徐州、泗水进入淮河故道一线。

黄河夺淮入海给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变迁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图说黄河夺淮入海,数百年间苏北海岸线东移百余里,盐城不再靠海

首先是洪泽湖和高邮湖的形成。黄河夺淮入海带来的泥沙侵占和淤塞了淮河原有的入海通道,这使得排水不畅的淮河在盱眙以北和淮安以东地区积聚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洪泽湖。而失去原有入海通道后,淮河被迫从盱眙以东的三河,经高邮、扬州进入长江。然而这条新的入海通道无法承载淮河充沛的水量,所以在该条线路的浅洼地带逐渐汇聚出了高邮湖和邵伯湖等大型湖泊。

黄河夺淮入海对江淮地区自然地理的影响还体现在苏北苏中海岸线的变迁。北宋时的苏北苏中海岸线以范公堤为准。范公堤为捍海堤坝,因纪念首倡者和实际推动者范仲淹而得名,自盐城阜宁县至启东吕四港镇,长度将近三百公里。范公堤的主要功用是“束内水,隔外潮”,也就是使内陆河水不伤害盐业,使海洋潮水不伤害庄稼。但随着黄河夺淮入海,范公堤以东因泥沙淤积而形成陆地,苏北苏中海岸线亦开启向外延伸步伐。下面讲解几个代表性的示例。

图说黄河夺淮入海,数百年间苏北海岸线东移百余里,盐城不再靠海

首先是黄河出海口的变迁。16世纪时黄河在云梯关入海,1700年(清代康熙三十九年)在云梯关东北45公里处的八滩入海,到19世纪中叶,又向东北方推进18公里而至大淤尖。其次是因海而生的盐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盐城因靠近大海,环城皆盐场而得名,但盐城距海的直线距离已从唐宋时的近在咫尺变成了现如今的五十余公里。再有就是郁洲岛与大陆相接。古代郁洲岛就是现今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其“周回数百里”,在1711年的时候与大陆连成一片。受黄河夺淮入海的影响,苏北苏中海岸线在数百年间整体向东迁移了五六十公里。

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北岸的铜瓦厢决口,原本自苏北入海的黄河河道,因水源断流而迅速化为遗迹。黄河结束了夺淮入海的历史,而苏北苏中的海岸线亦趋于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