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走三焦”及其运用刍议(下)

 真诚快乐c9ehmt 2018-07-29

2.2附子的用法用量

善用附子者,必须十分了解附子的药性,如此使用的时候才能非常好地控制好附子的毒性,则附子就是一味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而附子的用药也是有技巧的。大多数情况下,少量的附子,尤其是炮附子可以像正常药一样,一口气喝完。但是大量的附子,尤其是生附子,一定要少量频服。附子的中毒往往是因为太过的阳气一时进入患者体内,患者一时适应不了而产生的。只要少量频服,则阳气一点一点地进入体内,一般不会发生异常的症状。因为人体阳药和阴药的吸收有别:阳药如附子、干姜、人参之属,阴药如熟地黄、山茱萸、当归之类。张景岳云:“熟地黄秉静顺之德,为治世良相。人参具生发之性,为治世良将。”熟地黄补益精血,性滋腻,容易助痰湿,其吸收需要人体自身的阳气。若中阳不足,痰浊内生,或者脾胃素虚,运化无权的话,则很难吸收。故而这类药可以归于阴药,其吸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附子是纯阳之体,其味辛性烈,即使人体自身阳气不足,相对于阴药而言也可以非常好地吸收。《黄帝内经》云:“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于阴,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附子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类情况在《伤寒论》里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印证: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中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论·少阴病篇》。对于这种已经几近亡阳患者,脾胃运化功能必定也已经几近衰亡。这时候,附子干姜这种纯阳之药仍然可以进入人体而起作用,乃依其阳气永远处于主导地位的属性。它们进入人体,不在乎人体自身阳气的充足与否,不在于自身脾胃功能的状态如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就是因为这种属性,附子才可以回阳救逆,人参才可以拯危救脱。

有一点需要阐明的是:不要因为附子有毒,或者因为曾经中过附子的毒而畏惧附子。附子的毒性其实人是可以去适应的。人对附子都有一个适应性,对于附子的使用,可以一点一点地往上加量。比如说炮附子,今天10g,明天15g,后天20g,如此日叠,而叠的时候同时嘱咐患者少量频服。当叠到某个量的时候,如果该患者会产生中毒现象,就稳定在这个量左右,等到患者适应后,再增加。而且为保证安全,可以把炙甘草的剂量也相应地增加,有必要的话准备一杯相应剂量的蜂蜜水。当然,这都是对于那些真正阳虚的患者而言。笔者以前在服用右归丸的时候,并不按照说明书上服用,第一次服用的比较多,所以喉咙有点痛,但是只是多喝水,并没有因此减少用量。等到23次之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再把药量再加上去,不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人对附子适应后,附子可以逐量递增,因为需要温的阳气也会随着附子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近代动物实验表明,附子的剂量与治疗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也就是说,用的多,回的阳也就多。但是超出一定的范围,则回阳救逆的功效并不会因为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不良反应明显。

3结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附子乃温补人体阳气之品,在温里药和补阳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不同的配伍,可温养身体不同部位的阳气;其虽有大毒,但运用得当,可治疗临床各种病证,甚至可以起死回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