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金色年华554 2018-07-2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鲁土司衙门旧址,位于甘肃永登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明清两代,甘、青边界地区鲁土司家族管辖该地域多个县区,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是当地最具实力的土司家族。历代鲁土司建造、修缮土司衙门,气势不凡。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永登连城鲁土司的始祖脱欢,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为忽必烈的侄重孙。洪武三年(1370年),脱欢投降明朝,被封为连城土司,赐姓鲁,世守河西。自此,鲁土司家族历经明、清、民国,直到1932年改土归流,共十九世二十一位土司,其中多位土司因守土有功升任高级将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现土司衙门始建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又做大型扩建。衙门旧址由衙门、妙因寺、官园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55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土司衙门附属的妙因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庙宇。因地方接近青藏,这里的蒙古族土司大概很早就开始接受了藏传佛教,并在衙门隔壁修建了家庙。这座妙因寺结合了汉藏风格,东侧是四进庙宇,中轴线痕迹仍在,但四进之间没有了院墙之隔;西侧则是一座方形拜殿,外设转经廊,藏式风格鲜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位于汉藏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鲁土司衙门及其附属的庙宇内的大量文物,对于后人研究明清时期藏文化东传及汉文化西进的碰撞、融合,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

鲁土司在辖区内不仅修建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院,而且主持修建了道教雷坛。位于鲁土司衙门西北的雷坛由六世土司鲁经和鲁东主持修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40年),原建筑与院内花园组合成一个雷字,布局别致,是为祀道教龙门派雷部尊神而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