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的数码时代

 聽雨軒sjh 2018-07-29

 生活在当前,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个幸福的事情,因为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朝代的作品。尤其是大量汉简和敦煌文书的面世,使得我们有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视野。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写不好呢?过去的书法家为了得到一份真迹恨不能去挖人祖坟,可见他们所见甚少,然而为什么他们的成就却这么高呢?

如果对以往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墨迹和印刷两种。但凡直接书写在介质上的字(包括墨、白粉、金粉、朱砂)我们都称为墨迹,这些作品都是直接写成的,属于第一手作品;而经过碑刻、拓片、刻帖、印刷的我们都统称为印刷品,这些作品都不是直接写出来的,属于复制型作品。当然有些作品介乎两者之间,如唐人的高精拓本《万岁通天帖》等,但这类作品太少了,暂时忽略不计。宋以前,人们见到的大多是墨迹作品;宋以后,印刷作品就慢慢变多了。当前呢,基本上都是印刷品的天下了。

当代人写不好字,跟过多地接触和信任印刷品有关,尤其是劣质印刷品。恶劣印刷字帖和臭字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垃圾食品和坏胃口的关系一样,虽然难以分清谁先谁后,但两者形成恶性循环是一定的。过去人看的多是墨迹,虽然少,但是有营养啊。就像过去农村里面的人,虽然吃个半饱,可是全天然食品,自然身强体壮。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从最早的“印刷品”谈起。最早的大规模书法印刷品,是始于五代之后的“阁帖”。皇帝们热衷书法,把王羲之等人的作品真迹收集了一大堆。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神,他们把这些墨迹刻在木板上,然后印刷了一批分给大臣,这些书法印刷品就是“阁帖”。后来宋朝军事节节失利,皇帝们收藏的墨迹被野蛮人扫荡一空。估计这些野蛮人跟红卫兵小将们一样,直接把皇帝收藏的字画当废纸烧掉了。所以,王羲之的作品真迹,一件也没有保留下来。(此处默哀三分钟……)

既然真迹没了,那么大家只好依赖翻刻的印刷品来揣测前代书法名作。其实即便真迹还有,一般人也看不到,跟没有差不多。皇帝的东西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偶尔有人收藏了前代真迹也不敢拿出来,万一被皇上收了咋办?甚至能看到第一手阁帖印刷品的都是贵族,老百姓嘛,只能看阁帖的翻刻本。这就好像复印件的复印件一样,也就看个大概。因为印刷品丢失了太多细节,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字形结构上面,对于细微的运笔动作的理解越来越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还好过去人对墨迹还是很重视,有条件就收集,文革前谁家没有几张名家真迹啊?耳濡目染之下,因为有墨迹细节的熏陶,所以天长日久对笔法也就大致了解了。

我们当前貌似可以看到很多墨迹,但其实是印刷品,再高档的印刷品也是印刷品,细节的丢失是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丢失的多少而已。而这些细节,对于我们还原笔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我们学书法的时候,最初必须要买个高倍放大镜。只有在放大镜下面,我们才会发现古典作品的精彩!当然前提是印得好。但印得好的字帖太少了,日本二玄社的还成,台北故宫的也可以,大陆的字帖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也难怪北京市长去了台北大肆买字帖。博物馆里面的墨迹呢?大柜子罩着,我这样的近视眼也看不清细节,放大镜的焦距也不合适,不知谁有高招。看不清细节,无法还原笔法,能写好字才怪。

那咋办乜?

当当当当!Ipad闪亮登场……。

书法的数码时代

手持电子设备将我们真正带入了数码时代,手机与平板几乎成为我们的标准配置,看屏幕的时间绝对超过了看书的时间。但是这跟书法好像没关系啊?

 

有关系,绝对有关系。这其中有个天大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那就是距离产生的美。通常说保持距离产生美,书法不一样,得贴上去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美感。印刷作品也就看个大概还成,一看细节基本上都含混不清;墨迹和高清数码作品,细节越看越有味道。传统电子设备,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离我们眼睛还是有点距离的,至少不能贴在鼻子上,否则颈椎也受不了啊。这个距离,就相当于我们同印刷品和碑刻的距离,也就是看个大概。而手持类电子产品不同,一般来说可以放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观看,这就相当于古人对待墨本真迹的距离!所以,在移动设备时代,我们竟然无意中回归了古典时代观看书法作品的方式——从细节入手。过去的字多小啊,都一公分左右,不从近距离观看啥也看不到。

而且,触摸屏幕的普及,使得图片放大成为方便的徒手操作,只要图片够清楚,我们就可以随意地观看任意细节,比笔记本和台式机的鼠标操作方便多了。高清书法数码图片终于派上了用场,使得我们对古典作品的体认能深入到毫端。这绝不是夸张,高清的数码书法作品可以分辨出每一丝细节,而通过丝丝笔迹还原笔法将不再是难题。当我看到超高清的《苕溪诗卷》的时候,我才感觉第一次理解了这份作品,虽然以前临摹过很多次。固然,理解了不一定能做到,这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纸笔的配合,但缺少理解的临摹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手持电子设备和高清书法数码图像,对于我们摆脱印刷时代对书法的误导,而真正深入到古典书法的内核,有极大的帮助,甚至可能导致古典书法的复兴。
书法的数码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