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属于尘世, 也不属于天堂, 你属于一个遥远的幻想国度。 只有在那里, 你才会真正找到自己的精神慰藉!” ——致舒伯特 亲近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从舒伯特作品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质 在古典钢琴作品中,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应该是接触得最晚的了,除了那著名的最后一部D.960外,多年来就难有机会完整听到其他的21部钢琴奏鸣曲,但真正第一次听到时却有些大惑不解,也许是人如其乐吧,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给人一种结构松散,乐思散漫,情感混杂的感觉。但慢慢耐心听下去,有一天突然“顿悟”了。那是一次漫步在街上,顺手戴上耳机放起音乐,在心里完全没有思想预设的情况下,耳机流淌出激烈又欢快的钢琴奏鸣曲,虽然那冲击我耳膜的旋律非常熟悉,但一时间大脑短路竟无法反应过来是谁的作品,似乎有贝多芬影子,但比贝多芬又多了一份轻盈;好像是莫扎特,但比莫扎特又多了些阴郁。突然,意识到这是舒伯特,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D.958!那一瞬间,仿佛舒伯特那曲折深邃的内心世界向我打开。那是隐者面对旷野,漫游者面对星汉灿烂的夜空世界;是怀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情愫舒伯特,也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舒伯特。此刻第一次感到舒伯特是离自己那么亲近。听舒伯特,尤其是他的D.959第二乐章,我听到了生死之间的灵魂静语,如悼亡般的淡淡感伤。 听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绝对无法绕开肯普夫这位古典钢琴大师,他的舒伯特纯正而质朴,典雅而规范。肯普夫的舒伯特应该是最本色,最质朴的舒伯特,也是最能经得起聆听的舒伯特,可以说,在亲近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道路上,肯普夫是起点,也是终点;奥地利钢琴家布兰德尔的舒伯特也是我最喜爱的演绎,他的舒伯特是诗化的舒伯特,最有美感的舒伯特,他能让《即兴曲》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晶莹剔透效果,舒伯特在他指下极具古典严谨的结构感,更充满诗意与幻想,如天际之云,自然舒卷。布兰德尔的细腻精致处理给我了最大的满足感,尤其是他晚年舒伯特的现场录音更少雕琢,已臻化境。而李赫特的舒伯特在我看来纯属野狐禅,那不是舒伯特,不过是李赫特借舒伯特的酒来浇自己的块垒,但他那非常个人化的舒伯特不能不让人喜爱,尤其是D.960如枯藤老树,一派苍凉瘦劲境象。他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与理解来弹舒伯特,比如D.664第一乐章,李赫特并没按原谱的速度,而是放慢慢了速度来处理,却散发出悠然意会的效果;又如D.894第一乐章,李赫特竟然弹了将近半个小时,但其慢慢展开的苍茫情绪笼罩了每个听者的心。他弹舒伯特仿佛是没有观众,完全是孤灯自照,为自己而弹。李赫特用他的大师笔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舒伯特。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暗含了贝多芬的英雄气概,又有莫扎特式的自然婉约气质;带着几分古典遗韵,又开启了浪漫新声。但与莫扎特和贝多芬不同的是,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流露出一种迷人的平淡与沉沦、主观幻想与诗意,聆听这21部钢琴奏鸣曲越久,就越感到舒伯特与自己内心的契合。舒伯特就是活在冥想世界中的古典诗人,只有在幻想世界,舒伯特才是他真正的自己。每每听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时,不禁心头浮起一句:“微斯人,吾与谁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