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心仪,你感谢的不应该是贫穷,而是你自己的努力

 昵称37263053 2018-07-30


 


河北18岁女孩王心仪今年高考以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当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门口时,她正只身在异地打工。她在文章中写下“感谢贫穷”,“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篇正能量满满的文章正合宣传的需求,所以,人日、中青等大咖媒体极力推荐,据说看哭了无数人。正如他们以往极力推荐《“口袋婆婆”弄哭朋友圈》、《7岁小女孩独自撑起一个家,全中国都被她感动》、《为他点赞——父亲去世依然坚守岗位》。

 

他们好这一口,毫不吝啬地用最华美的词汇赞美那些在贫穷和苦难中匍匐的人们,恨不得每天都用贫穷和苦难催生的感动弄哭整个世界,让所有人都沉浸在感动的泪水中,而忽略掉一切导致贫穷和苦难的起因以及内在的逻辑。

 

这样的赞美是冷血的,它毁坏人的尊严,伤害人的心灵,扭曲人的灵魂,扼杀人的创造力。

 

不可否认,在一定的意义上,苦难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的生命厚度,激发了人的创造力,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但这样的幸运只属于极少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尊严、心灵、创造力完全被苦难和凄惨的生活窒息。

 

隐居的陶渊明虽然在小茅屋里,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诗篇。但这根本不是苦难所激发出来的豁达心境,而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悠然自得。要是给他来个强征强拆,他还有对着鸟木花草吟诗作赋的雅兴吗?

 

说到底,陶渊明还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而那些出身贫寒、一无所有、靠出卖苦力赚取微薄收入的人,他们几乎没有选择,唯有匍匐在苦难中艰难前行。赞美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就像赞美太监守贞操一样毫无意义。

 

鲁迅将这种冷血的道德称之为“瞒和骗”。“瞒和骗”的要诀在于,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苦难华丽转身,便成了一种美。

 

这种美是病态的。所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司马迁写出了《史记》,是因为汉武帝对他施以的残忍宫刑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屈原写出了《离骚》,是因为楚怀王对他处以放逐的结果;南唐后主李煜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词章,是因为亡国之痛。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司马迁并非受刑后才开始撰写《史记》、屈原和李煜都具有极高个人艺术天赋的事实。于是,那些苦难制造者的责任竟奇妙地撇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