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案例 | “善治包河”:五社联动创造社区治理新机制

 汐钰文艺范 2018-07-30

注明:本文曾在在《社区》杂志刊登(封面专题)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4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了“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包河区作为合肥市乃至安徽 省的窗口形象,以“增质、增速、增品、增效”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中心意识,对标先发地区服务标准和工作思路,从顶层设计、服务举措到各项社区治理服务保障,逐步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信息化、品质化,从而在根本上补齐城市治理短板,让群众生活在更具国际品质的宜业宜居城市社区。


一、重改革,强规划,一拨举措领跑社区治理新起点


为深入贯彻实施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下发的《关于扩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探索推进社区综合治理体制改革。包河区在滨湖新区启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并于2012年12月,推动滨湖世纪社区挂牌成立。滨湖世纪社区作为包河区社区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以新型“大社区”制取代传统“街居”制,变原来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实现扁平化管理。


通过“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居政分离、一社多居”,建立“一委一会一中心”的组织架构,避免政策落实的“二传手”状态,工作中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以党建带社建;以共治理事会作为连接多元力量的枢纽;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载体平台,重点突出“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精髓,让居民自治回归本位。在五年实践的基础上,包河区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方兴社区”,为“大社区”的治理模式赋予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2016年10月,包河区委出台了《关于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就如何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着力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并决定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区政府分管民政工作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部署安排、统筹调度和督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社区“两级中心”规划建设工作组和社区治理工作组,分别由区滨投集团和区民政局牵头落实。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将社区中心建设及社区治理等多项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二、重建设,强标准,两级中心打造社区治理新阵地


家住包河区万年埠云华社区的张阿姨因为到合肥来帮助子女照看小孩,因为小区入住率不高,再加上基本上都是需要上班的年轻人,张阿姨平时在小区里基本上没有多少与其他老人交流的机会,所以经常待在家里,时不时还会产生回老家的念头。去年5月份,云华社区睦邻中心成立并开馆后,张阿姨几乎每天都会去睦邻中心活动,不仅带着小孙子来参加活动,还积极组织活动邀请其他居民来参加,俨然成了社区的一名积极分子。“在社区睦邻中心的场馆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培养了我的戏曲和舞蹈爱好,练我的绘画技能也可以重新发挥作用,我感觉每天都过的很充实,除了睡觉和回家做饭,我机会每天都想在睦邻中心里,因为那样我会找到回到老家的感觉”张阿姨说。


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包河区通过借鉴新加坡模式,围绕做好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坚持互补、齐备、平衡的原则,按照构建社区“十五分钟”综合生活服务圈目标,综合考虑社区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居民参与的便利性及面积、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等因素,确定以6-7平方公里、5-10万人、服务半径1500米左右的区域为标准,规划用地85亩,集中建设1个单元级社区中心。以1-2平方公里、1-2万人、服务半径500米左右的区域为标准,规划用地30亩,集中建设1个小区级社区中心(即睦邻中心)。赋予“两级中心”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娱乐休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社区金融、社区办公等八大服务功能,确保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2017年以前已建成滨湖世纪社区中心1个。2017年,全区共建设社区“两级中心”33个,总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2018年,滚动实施社区“两级中心”建设项目35个,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3个,正在装修或准备装修项目14个,正在建设项目11个,推动尽快开工建设项目7个。预计年内交付使用项目20个,年内建筑主体竣工项目4个。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张海冰,蔡小慎 著

当当 广告
购买

三、重平台,强能力,三级平台助推社区治理新生力



为更好的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包河区通过在区、街、社区搭建一批具有创业功能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园区),引进“公益组织孵化器”模式,打造包河区“1 N”社会组织孵化“三级平台”。以区级社会组织创新园为核心,分别在辖区常青街道、包公街道、滨湖世纪社区、方兴社区、万年埠街道、万年埠街道云华及万慈社区、滨湖明珠社区等街镇、社区建立孵化基地,园区总面积达8000㎡。



其中:区级园区负责全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重点孵化培育引进公益慈善类、社工服务类、支持性,枢纽型社会组织等;街镇、社区园区重点培育社区草根组织和有能力具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竭力支持公益创客,帮助实现公益梦想。截至目前,先后入园和孵化出壳各类社会组织110余个,通过各级公益创投在辖区内开展社区治理服务,为社区治理服务提供了新生力。


四、重基础,强保障,四项资金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一)区级公益创投资金 汇集包河公益“正能量”


“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区级公益创投支持了,机构里的两个人从开始不懂项目,在服务中不断摸索,在评估机构的指导和在园区的培训督导下,团队及社工不断成长,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开展社区服务项目,走在服务的社区里可以经常碰到社区的熟人,看到他们经常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觉得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值得的”。一个机构的社工说道。


2013年底,包河区设立了“社区发展公益金”,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益创投,重点支持平台建设类、能力建设类、社区治理类、专业服务类、为老服务类和社区协同治理基金类六大类项目。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共支持130余家社会组织、150余个公益服务项目,资金总额达1600多万元,在促进社区和谐、探索社区治理创新、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街道公益微创投资金 形成民生幸福“强磁场”


为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活事务的参与度,包河区7个街道和社区(街道级社区)分别发起并开展公益微创投,每年资金总投入量达150余万,从便民服务、文明养犬、社区公约到社区居民骨干发掘等公益项目,每年支持100余个社区微公益项目在社区内开展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各级场馆运营资金 夯实社区治理“大阵地”


为应对“两级中心”服务的可持续性。包河区按照社区服务项目的不同属性,将社区“两级中心”配套设施划分为公益性项目、半公益性项目、市场化项目三大类,实现运营管理“两条线”。其中公益性项目分别由属地街镇(大社区)、区直相关部门负责运营管理;半公益性项目、市场化项目由区属国有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公益性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匹配相应财政资金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进行平台化运营管理,为社区治理服务提供阵地。


(四)各类社会服务资金 打造社区治理“助推器”


自2015年,包河区启动政府购买为老服务辅助岗位工作,至今累计投入市区两级资金986万元,累计招聘社区辅助人员222名,开展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助餐服务、精神慰藉和专业社工等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社区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孤寡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在社区治理层面包河区通过支持街道,社区与公益基金会合作,共开展有乐治方兴、乐治常青、社区U基金等合作基金,共同支持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五、重体系,强服务,五社联动创造社区治理新机制


近年来,包河区积极探索“以社会服务中心(站)为基层服务平台,以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核心,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社区服务项目化为运作方式,以多元社会资本为推动力”的五社联动模式。从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再到推动社会工作业化,职业化发展,包河区通过社会服务平台不断把政府、企业、社区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聚集起来,通过跨单位之间的协同供给机制,开展“五社联动”试点实践,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同时,包河区在全市首次探索街道购买社工岗位方式,形成“街道-社工机构-社工人才”的政府购买体系,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岗位服务状态。


2017年5月,包河区最年轻的万年埠街道正式挂牌成立,在成立之初,街道便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园和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运作主题,搭建基层社会服务创新治理体系的实践平台,在各级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通过购买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以专业社工为工作主体,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通过开展万年埠街道首届公益微创投将社会服务项目化,支持十余个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在社区开展服务,项目实施中,通过实创公益争取腾讯“99公益日”项目资金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作为可持续资金保障,并形成“惠民码头”服务品牌。依托街道规范化居民志愿者服务,形成“五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和模式。


六、重品牌,强品质,善治包河助力社区治理心服务


为推进社区治理服务品牌化,品质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河区在区级层面及多个街道层面成立和推动成立社区治理学院,学院依托省内外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专家智囊,针对包河区及街道(社区)基层社区治理现状,开展督导培训、实务研究、咨政建言、合作交流、政策咨询等服务,积极拓展专家渠道,开设“社区参与式治理”、“社区协商方法”、“社区营造”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等课程,优化社区治理格局、丰富社区治理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治理服务工作品质。


在品质化社区治理服务中,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应发挥着积极作用。就如何实现居民协商和社区自治,包河区及各个街道分别从居民需求出发开展居民自治服务品牌打造。品牌化服务内容。如方兴社区对辖区居民发放“义粉护照”,志愿者可以将自己的公益时间按积分登记在“护照”上,半小时就可以积1分,以此类推。累积下来的积分,可以以半年为周期兑换一次礼品。


据方兴社工周晨旭介绍,“义粉护照”是发放给居民志愿者的一个“光荣证”,方便管理每位志愿者的公益时间和公益项目,通过规范积分制度,鼓励更多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惠民码头”是万年埠云华社区针对社区居民的一项便民服务平台,通过社工对接辖区大型超市和商家,每天定期公布折扣商品和福利信息给到居民,为居民提供便民,贴心服务,随着服务平台中的居民越来越多,惠民码头也成为社区居民互助合作,相互支持的一个互助平台;“滨湖帮客”作为一个志愿者团队的名称,被社区居民认为是其社区名片,足以看出,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深入民心。


未来,包河区将继续坚持“敢为人先”、“力争第一”的服务意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努力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小客说:

“善治包河”是系列案例,在《社区》杂志有主题刊登,很好的社区治理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欢迎留言探讨~


欢迎来社工客的知识店铺逛一逛


社工客
让连接产生美好
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