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生那一刻开始至生命的结束,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必然会经历疾病,而对疾病有着丰富知识储备的医生也不例外。当我们被告知患有疾病,尤其是患有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 IBS) 这样可能伴随终生的慢性疾病时,作为一个青年甚至是少年,我们的情感和生活必然会受到冲击。无论你是乐观还是悲观,在面对和接受疾病的过程中都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恐惧、否认现实、愤怒、责怪他人、内疚,甚至对未来感到无助和沮丧。 美国医生库伯勒-罗丝在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库伯勒-罗丝模型 (Kübler-Ross model),描述了人在患病过程中的5个独立阶段,即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你是否在经历上述阶段后最终接受并能正确面对疾病了?或者现在正处于其中的某个阶段?那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肠易激综合征吧! 一、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来说,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中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二、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一、腹痛 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二、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三、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四、其他消化道症状 多伴腹胀或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五、全身症状 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六、体征 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七、分型 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以及胀气型。 三、肠易激综合征疾病诊断 罗马基金会在功能性胃肠病(FGIDs,在RomeIV中亦被称为“肠-脑互动异常”)研究和知识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多用罗马标准来诊断IBS,2016年肠易激综合征的罗马IV诊断标准公布。它包括:
但要注意与一些表现隐匿或症状不典型的其它疾病鉴别,对诊断有怀疑者可选择有关的进一步检查。 IBS的诊断是根据大便特征,疼痛时间和特点,并通过体检和常规诊断性检验排除其他疾病后方能确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