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内容浅析

 国民一员 2018-07-30

此碑为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年(1412年)五月为长江入海口新建成的宝山烽堠所撰。此碑现存立于上海浦东高桥中学校园的 “明御碑亭”内永久珍藏。

    宝山烽堠是郑和船队和西洋贡船进出长江口、折南入海的航标,为中国最古老的雏形灯塔。宝山烽堠碑对考证明代筑城防倭、海运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内容浅析
    此《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全文可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现将内容浅析如下:
    开头部分是名称标题:碑额篆书”两个大字,两侧各有一条云龙。竖写楷书“宝山”两字,下面全部空格。实际就是告诉大家,此碑名称为
“御制宝山碑”。

    第一段内容,主要讲述修筑宝山的必要性:“嘉定濒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然无大山高屿,以为之表识、遇昼晴风静,舟徐而入,则安坐无虞。若或暮夜,烟云晦冥,长风巨浪,帆樯迅疾,倏忽千里;舟师弗戒、瞬息差失,触坚胶浅,遄取颠踬,朕恒虑之”。

    第二段内容,主要讲述宝山怎么修筑以及修筑成什么样子:“今年春,乃命海运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不旬日而成。周围树以嘉木,间以花竹,蔚然奇观”。

    第三段内容,主要讲述为什么要叫宝山:“先是未筑山之前,居民恒见其地有山影,及是筑成,适在其处,如民之所见者。众曰:是盖有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见,皆称之曰宝山。因民之言,仍其名而不易,遂刻石以志之”。

    第四段内容,是永乐皇帝为此“宝山”作的诗:“并系以诗曰:沧溟巨浸渺无垠,混含天地相吐吞。洪涛驾山奔,巨灵赑屃相嘘歕。挥霍变化朝为昏,骇神裭魄目黯眢。苍黄拊髀孰为援,乃起兹山当海门。孤高靓秀犹昆仑,千里示表欎悖燉。永令济无忧烦,宝山之名万古存,勒铭悠久同乾坤”。
    最后部分是年代日期:“永乐十年五月”。

《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内容浅析



 《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内容浅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