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昵称19788366 2018-07-30

本文经王太雄老师授权发布!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学术委员、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襄阳市文联特聘研究员。

襄阳书法家不可胜数,但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人却屈指可数。其中,王太雄除了书法创作外,在书法理论研究上首屈一指。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王太雄,号鹿门山人,湖北襄阳人,生于195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学术委员、襄阳市文联特聘研究员、曾任襄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1986年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是襄阳市最早参加全国届展的书家。书法论文曾获得全国第四届“书谱奖”,首届“岳安杯”国际书法论坛二等奖,当代书法30年征文优秀论文奖等等。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襄阳市书法家王太雄的论文《走出对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经典认识的误区》在由中国书法协会研究部、《中国书法》杂志联合举办的“当代书法三十年”征文中获一等奖。1989年,他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王太雄早有书名,书法造诣较深,属于实力派书法家。其书法师承取法,由唐上溯魏晋,下及明清。作品功力深厚,法度严谨,遒媚劲健,气息古雅,有浓郁的魏晋遗风和'书卷气'.但他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书法理论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书法理论文章就见诸各大书法专业报刊。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1991年3月,他的《试论古典书论中的模糊思辨》一文被权威书法刊物《书法研究》刊发。随后文章被收录到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文化精神篇》当中。这本书所收录的都是梁启超、鲁迅、林语堂等现当代大家的书法文章,王太雄的文章被排在傅京生、余秋雨的文章之前,足见其文章的学术份量。至今,王太雄已有40余篇、近30万字的书法论文发表于各种书法专业报刊。他的书法论文曾获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理论家“书谱奖,”入选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他还被特邀参加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活动……由于他多次参加各种国际国内书法论坛或专题书法研讨会,论文入编多部书法论文集,在全国书法理论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翻开王太雄的书法理论研究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试论古典书论中的模糊思辨》、《中国书法传统批评方法述评》、《文化本性的回归: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今后走向》、《中国书法传统批评的诗性智慧》、《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形态:观赏与阅读的完美统一》……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窥见王太雄书法理论研究的开阔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大到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发展的走向,小到书法临习创作的技法原理,都有所涉及。这些论文都是厚积薄发之作,内容涵盖面广,很有书法学术理论价值。

在王太雄的家,厚厚一大摞笔记本。从笔记本上标注的时间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今天,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做笔记。几百万字的笔记杂抄,涉及美学、哲学、心理学、文艺学多种人文学科。王太雄说,书法论文的撰写,不仅需要有广阔的人文学科知识、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审美体验,更需要博览群书,思维敏捷。最重要的一点,他提到要“甘于寂寞”。他在其书法作品集的后记中写道:“书法乃寂寞之道、清贫之道……我既然爱上了它,就要予以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情感的投入……甘于寂寞,持守虚静,安心读书,享受书法创作的无穷快乐和理论研究带来的寂寞之甘。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由于王太雄书法理论知识深厚,关于书法的话题,他都能侃侃而谈,且让人醍醐灌顶。例如,他认为,书法是抽象的视觉造型艺术,与绘画、雕塑等具象艺术有本质的不同。中国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字符号,而通过书法家的艺术书写即可带给人一种类似时间的节奏、音乐的旋律般的美感。再如,他在解释书法风格怎样形成的问题时说:“拿英语来说,只有26个字母,根本不具备抽象造型艺术产生的条件。而中国汉字数量巨大,千姿百态,具备抽象造型艺术的潜质。汉字又有篆、隶、楷、行、草五大类型,五大类字体可以相互融合渗透,创生出异彩纷呈的个性风格来。现在的书法作品都是‘串串香’,各种书体混杂,正是书法家个体在书写时的这种混杂,才使得书法艺术的韵味格调能不断翻新,所谓的书卷气、金石气也就氤氲其中。”

书法评论研究家王太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