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发病骤急、意外损害、中毒或者慢性病的急性发作等等,需要马上采取紧急处置的病患,叫做急症。 1.高热:高热通常是指多类致病原因造成/人体体温上升至39度以上。高热常伴有心悸气促、关节疼痛、胸痛咳嗽等症状,这时要采取积极治疗方法。按摩可以用推、擦、掐、揉等手法,经常使用穴位有大椎、曲池、合谷、印堂、太阳、风池、风府等穴位,或者在颈胸、腋下、腹股沟、胭窝等处用酒精擦浴,使体温下降到正常,以防止病况恶化。 2.中暑:中暑通常是指人在高热或者高湿环境中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昏眼花、出汗口渴、甚至昏倒抽搐等情况。开始可见病人面色潮红,体温在38.5度以上,皮肤湿冷,脉搏细数,渐渐出现神志模糊、呼吸急促、四肢抽搐、血压降低。该刻要速将病人脱离高热环境,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平卧休息,给予淡盐凉白开或者清凉饮料,和口服仁丹、十滴水等药物,同时可以用按、拿、揉、推等方法治疗。经常用穴位有人中、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太阳、肩井、涌泉等穴位,当出现脱水、严重病患时,要采取静脉输液等综合疗法进行抢救。 3.晕厥:晕厥通常是指忽然出现的短暂失去意识。大多因脑一时供血不足造成,同样有因脑组织缺氧所导致。依据病因,可分成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及其它原因所导致晕厥四类。 症状可见忽然晕倒、神志不清、脸色苍白、四肢厥冷抽搐等,并且有些前驱症状,如头晕眼花、出汗恶心、四肢发麻等,要引起注意。血压、脉搏、心率也有可能出现异常,可作其它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按摩以掐、按、点、拿、揉等方法施治,经常使用穴位有人中、内关、十宣、涌泉、承山等穴位。病况急重者,要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待其苏醒后,要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以便针对治疗。 4.心绞痛:心肌急剧、暂嘣鳓缺血和缺氧而导致的突发症候,以阵发性的心前区压挤或者疼痛为特点。经常于饱餐、疲劳过度、受寒与情绪激动变化时发作。多见胸心后忽然发作的挤压性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前臂内侧,无名指与小指。发作时间数分钟。极少超过20分钟,如20分钟之后疼痛仍不缓解,就应当考虑别的病患。按摩时用按、揉、指推、按摩等方法治疗。经常用穴位有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内关、神门、足三里等穴位。手法宜轻柔,不要重滞,以免症状加重。同时可口含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治疗。症状不缓解者,要迅速转院进一步诊治。 5.休克: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灌注而产生的综合病患。其表现为血压降低、心率加快、脉细弱、皮肤潮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映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依据病因分成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用点、按、掐等手法施治,经常使用穴位有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重症时要同时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等对症处理,以防病况恶化而危及病人生命。 6.溺水通常是指因缺少游泳能力或者丧失游泳能力而沉没水中,导致呼吸道堵塞而窒息。严重的可因呼吸衰竭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溺水者可见脸部肿胀、青紫,双眼充血,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发凉,烦躁不安或者神志昏迷,并且伴有抽搐、腹部膨胀。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要迅速去除口、鼻腔堵塞的泥沙、杂草等污物,并且使其俯卧斜坡上,或者腹部垫起头处低位,头偏向一侧,将舌头拉出口腔,使水流出。呼吸停止者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采用俯式人工呼吸比较好。心跳停止者,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术,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症处理。 7.电击伤:电击伤指机体组织受到电击后而发生的电休克。一般接触10千伏以下电压的电流者多为电击伤,10干伏以上者多为电灼伤,其损伤程度决定于电流的性质(交流或者直流)、强度、电压、接触位置的电阻与时间等。触电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麻痹与心室纤颤,如不及早抢救,病人常常在数分钟内死亡。治疗时要立并且唧使受伤者脱离电源,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以用绝缘体(木棒、竹竿等)将伤者和电源分开,切勿直接以手触及伤者或者用导电体移动电源。呼吸已停止者,要马上作人工呼吸;有心室纤颤或者心搏停止时,要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术。对抢救要有耐心,不要过早放弃。伤病情况允许时,可以用点、按、掐等手法治疗,经常使用穴位有人中、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
![]() |
|
来自: 子孙满堂康复师 > 《中医外科 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