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克抗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值得收藏!

 张福涛lu70kpm9 2018-07-30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发表杂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

摘要: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l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l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

摘要:文章对'翻转课堂'的由来、'翻转课堂'的发展、'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条件与面临的挑战、从中国'跨越式教学'与西方'翻转课堂'的比较中探讨'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式'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等六个方面,较深入地论述了'翻转课堂'的真正内涵与本质,并为'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翻转课堂'的中国化)指出了明确的、可实施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微视频; 跨越式教学

 

发表杂志:《中国电化教育》2014 年第7期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

摘要: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l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l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本文补充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建构主义应用于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改革案例。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摘要:本文介绍了 Blending L earning(或 Blended L earning)的新含义 ,指出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 ,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正在经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 ,也是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标志。作者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 ,以及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和关于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场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大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BlendingLearning;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设计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摘要:众所周知, 在过去的廿年中, 强调刺激——反应, 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 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换句话说,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 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由来与发展;学习理论

 

发表杂志:《学科教育》1998 年第3 期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当前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并指出了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次整合理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跨越式试验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摘要:文章通过对e-Learning本质的剖析,试图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章对数字化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以及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 1 期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

摘要: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界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探索(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则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等几个方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与评论;其结论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健康、持续与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发表杂志:《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 1 期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出发,探讨了“主导— 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在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史作简要介绍后,重点探讨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优点与不足。指出,“主导— 主体”教学模式兼取两大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因此,是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主导—主体” ;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主编教材2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教育学科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拥有发明专利一项;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2012年被评为首都教育界”十大有影响人物“,同年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2015年被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培养博士53人,硕士80多人;并于1995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编辑:王晓谦  柳杨
排版:孙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