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真实只有十三路,三国演义为何虚构另外五路?

 思明居士 2018-07-30

《三国演义》当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章节,十八路诸侯反董卓。那感觉就像是在听评书一般,酣畅淋漓。罗老先生在写这一段时,为了小说更具戏剧性,真的是“添油加醋”加了不少料。

明明历史上反董大军是三路进攻董卓,但在《三国演义》中各路诸侯就齐聚枣阳了;明明历史上最先发出讨董文告的是东郡太守桥瑁,《三国演义》却把这登高一呼的功劳记在了曹操名下;明明历史上是孙坚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三国演义》却说成了“关公煮酒斩华雄”,等等。

不仅如此,罗贯中在写这段历史时,除了“移花接木”之外,甚至连主人公(十八路诸侯)都有“无中生有”。

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真实只有十三路,三国演义为何虚构另外五路?

罗贯中“无中生有”了哪五路诸侯?

根据《三国志》等记载,参加讨伐董卓的部队(姑且称之为“诸侯”)实际只有十三家,分别是: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长沙太守孙坚,以及奋武将军曹操。

被罗贯中“无中生有”出来的另外五路诸侯,分别是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北海太守孔融、上党太守张杨(按《三国志》记载,张杨也是河内太守,王匡的后任)。

为什么是虚构这五路诸侯呢?

当时另外存在的割据势力还有刘表、刘焉、公孙度。为什么是上述五家诸侯被罗贯中选中虚构呢?道理很简单,为塑造刘备的仁义英勇形象做铺垫,为襄助汉室的正统气氛做烘托

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真实只有十三路,三国演义为何虚构另外五路?

1、虚构公孙瓒。如果不是虚构公孙瓒参加反董联盟,那么作为公孙瓒的手下,刘、关、张就没法写进这段历史了,更没法留下“关公煮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的经典片段。

2、虚构孔融。孔融也是和刘备关联度很高的一路诸侯。《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反董联盟之后)写到,孔融担任北海相,被黄巾军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这个故事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

3、虚构马腾。马腾和刘备是在衣带诏这个桥段发生密切关系的。实际上,到底有没有衣带诏,本身就是个历史谜题,刘备有没有参加更是不确定,马腾当时远在西凉,根本不可能像《三国演义》所说那样参与衣带诏。但为了表达有更多实力派襄助汉室的正统气氛,罗贯中就把马腾拉了进来,以及一并拉进了反董联盟。

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真实只有十三路,三国演义为何虚构另外五路?

4、虚构陶谦。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是刘备仁义满天下的巅峰,光靠名声就有人拱手送地盘。这样的人物当然要在反董联盟中先露个脸。但实际上,陶谦在历史上对汉室真的算不上忠诚,他曾经和一个自称天子的狂妄家伙——下邳阙宣联合行动,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

5、虚构张杨。张杨和刘备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张杨是真正的“保皇派”,在天子流离东归的最狼狈时候,张杨率军带着粮食把汉献帝迎进洛阳。不管张杨之后是否有行为失当(把洛阳新修的宫殿命名为“杨安殿”,用了自己的名字),他护卫、襄助汉献帝的功绩是不能忘记的。

虚构张杨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就这么几个诸侯,刘表、刘焉、公孙度隔的距离太远,在后续《三国演义》中,也一时和刘备发生不了关系。为了凑足十八路诸侯之数,罗贯中“就近”拉来了张杨。

本文由三国摸金探秘记出品。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