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7-31

炎炎夏日,一个人闷在家里容易滋生烦闷无聊的情绪,我们不妨随古诗词游历名山大川,开阔眼界振奋精神。


跟着辛弃疾,我们登上北固山,来到北固亭,俯瞰长江,但见江水滔滔,奔腾而去,你会不会想到已逝的历史?


感慨系之,辛弃疾写下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辛弃疾的一生就是一部被排挤、受压制的贬谪史。前面已经介绍过多次,这里不再赘述。写这首词时,已被闲置多年的辛弃疾终于得到起用。因为当政的宋宁宗再也受不了金朝的蛮横无理,同时也对自己屈辱的地位有所觉醒,所以打算采取强硬的措施——北伐。而辛弃疾一贯主张北伐,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自然被朝廷看在眼里,很快被任命为镇江知府。


镇江有著名的北固山,其势险峻,有“京口第一山”之称。历史上的孙权曾以京口为屏障,击退敌人,建立伟业。如今,这里依旧能成为与金兵对垒的重要防线,一旦被攻破,江南危矣。辛弃疾对此不可谓不重视。



首先,作者提出一个疑问——“何处望神州”。神州即中原地区,时已陷入敌手,哪里能够望得见呢?收入眼底的不过是北固楼的山光水色而已。只是,风光纵美,国家尚支离破碎,他根本无心赏景。


神思飘荡,多少风流人物、历史沧桑,闪现在词人的脑海中。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大自然看尽人世的千古兴亡,依旧照常流转。想至此,词人心中的幽思也如眼前的江水一样滚滚流去,悠悠不尽。


“不尽长江滚滚流”句,借用唐人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将作者面对江水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形象地传达出来。



接着,作者想到与京口北固亭相关的历史人物——“孙仲谋”,通过对孙权的颂扬,表达渴望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报国愿望。


辛弃疾也是一个文武全才,他何以对孙权如此钦佩?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孙权年少便继承父兄大业统治江东,他占据东南,坚持抗战,从未向敌人屈服过,甚至连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也不放在眼里,简直堪当天下第一英雄!(“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如今,大宋正需要孙权这等人物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然而,普天之下皆是苟且偷安、庸碌无能之辈,岂不可悲?


显然,作者极力赞扬孙权,不是为了说明自己有多佩服孙权,而是借凭吊历史英雄之名来讽刺南宋朝廷主和派的丑恶嘴脸。



有人可能会问:朝廷上进了,辛弃疾也有机会报国,为何不积极筹划北伐,倒有闲心去批判社会呢?


要知道,他已经六十多岁,到了风烛残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朝廷此番起用他并不是真的要委以重任,不过是拿主战派元老的招牌来号召众人而已。所以,辛弃疾北伐的意见,韩侂胄(宋宁宗重用之人,担任北伐大业,但行事莽撞,草率轻敌,用人不当)根本没有采纳。最终,激励人心的开禧北伐却以宋朝的战败而结束。


不难理解,六十多岁功业未就的辛弃疾面对年轻有为的孙权时,他的心是无法平静的。但同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辉煌如孙权者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渺小如尘沙的自己又怎能经得起大浪的淘洗呢?


因此,上片的“悠悠”一词,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感情。


亲爱的诗友们,凭你自己对辛弃疾的了解,你从这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呢?欢迎留言各抒己见。觉得小编的解读略合你意的,还望赏一个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