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水流深道悟思静: 基金经理对话医药分析师达人徐佳熹:创新药投资该怎么避雷、估值

 天承办公室 2018-07-31

医药行业研究中最需要记住的词是什么

怎么看近期热映的药神电影

创新药爆雷怎么办投资中如何避雷

医疗服务公司是否比医药股的确定性更高收益更大

与成熟市场的创新药路径不同中国该参照什么指标对创新药估值

这些问题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上周六在聪明投资者价值研习社的小范围内部分享中毫无保留做了回答

他的医药行业研究逻辑与方法的课程分享聪明投资者官网和APP已经上线非常精彩现场的基金经理说十多年来第一次看徐佳熹用如此长时间把整个行业的分析逻辑框架体系梳理了一遍平时可能讨论某个话题某些股票的逻辑更多一些

然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没有多元思维模型没有大格局去看行业个股投资和研究没有价值

徐佳熹站在不同的时间用变化的思维思考梳理医药行业公司的研究投资逻辑

本次价值研习社因为是机构投资者专场现场来了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保险资管投资经理PE投资人和私募负责人

在徐佳熹两个半小时精彩分享后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副总监国泰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基金基金经理梁杏主持问答环节某PE投资人大呼对话超级精彩

这里摘取分享部分干货更多精彩可点击文末图片下载聪明投资者APP收听需要PPT的价值卡读者可以在文末留言中留下邮箱

医药研究最需要牢记的词是什么

徐佳熹我想应该是异质化这些年来自己的感觉是医药研究员还是很幸运人家都看的是一个行业一个逻辑——比如大宗品

但医药研究员虽然也看了一个行业却附送收获了多个逻辑

比如大宗原料药行业可以把它看成是周期品看价格趋势看产能和竞争结构OTC与医药消费品可以看成是类似食品饮料的逻辑看品牌看渠道看管理层

而处方药大部分则是产品研发驱动+销售驱动型的其中的创新药更是具有科技股属性

此外还有如连锁药店连锁专科医院更多的则要看并购扩张以及企业的管理机制建设

所以投资者在做医药行业股票投资的时候首先要想明白的是这家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具有怎样的特质张冠李戴的投资效果往往不会太好

怎么看近期热映的药神电影

徐佳熹我知道有医药研究员是红着眼圈走出电影院的可见电影本身拍得很不错

不过如果让我拍这部电影的话选取的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片子里面外资大药厂变成了反派角色在我看来可能这部电影并不需要一个反派而更多的需要反映各方观点的矛盾冲突

病人需要生存如果我不幸得了慢粒白血病我也会满世界找500块一瓶的印度药这无可厚非

企业也需要生存股东投了这么多钱搞研发如果没有高的定价就不会有利润后续的品种研发也就无从谈起最终连新药都不会有大家一起坐以待毙

监管层则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更多的老百姓有药用有好药用有便宜药用同时也要保障企业的合理利润确保新药研发这个烧钱的游戏是可持续的

所以如果电影更多的反映了不同群体的诉求与冲突也许会是一部更加好看的片子

两个躲避医药股天雷的方法

梁杏现在为止没有看到中国创新药宣布临床失败但是不排除会有出现有没有好点的办法能帮助我们在创新药投资中避

徐佳熹准确的说过去十年来我印象中中国创新药III期临床的确没有宣布失败的案例但不是说没有失败的案例

一方面我们的创新药大多不是First-in-class的新药都是已知的低风险靶点自然成功率会高一些

第二个是我们当下的观念应该说还没有做好接受创新药九死一生高风险的准备

我们的PEVC我们的科学家在遭遇无法避免的研究困难时更多的选择低调处理而不是公开宣布失败

至于避雷我觉得两个关键词很重要

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常识常识很重要

不可否认有的公司在些品种上具有极强的全球定价力或者有独特技术门槛他们的研发费用一年十亿美金以上这种公司给几十倍PB或者成为大牛股在一定情况下也有可能

但如果不是这样的公司你就要考虑当你买入一个高预期公司的时候你挣的是什么钱——到底是博弈的钱还是研发成功的可能

大家要去做常识性判断一家公司有没有投入这么多研发如果有我觉得高估值起码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如果本身没有那么大的研发投入或者没有那么大license in经营许可证产品引入那它是不是值这么多钱

是不是可能只是炒作概念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混圈子

这个行业是要靠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通过和更多行业里的人交流去了解企业管理层的历史口碑能力高下

特别是很多biotech小型生物技术类型的公司人是极其重要的这点和资产管理行业有点像同在一个市场同一类型的产品有的管理人帮你挣大钱有的帮你亏大钱

大家会看到跟big pharma(大型制药公司)不一样biotech公司通常来说就这么几个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是否稳定在业界的口碑是玩资本型的还是踏踏实实做研究型的这很不一样

当然这个领域资本也很重要缺了钱也不行

但是资本在这个领域的作用跟药店医疗服务这种依托并购的行业不一样那些领域资本常常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创新研发当中投入当然也非常重要但是人可能比投入要来得更重要有时候钱投入的再多靶点选错了也没戏

CRO三种玩家的机会

读者创新药会有不可预知的风险但也是未来的爆发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为创新药服务的公司会有更大确定性未来会有更大收益的公司

徐佳熹其实今年的市场表现也给了大家答案整个CRO(注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产业链涨得都不错

A股以泰格医药为代表的港股以药明生物为代表这两年都是牛股本身资本市场给了一个很有力的回答我觉得也是对的

这里面又分三六九等大家玩法又不一样我还是那句话第一要看是什么人在跟这个CROCDMO合作大家翻一翻招股说明书前十大客户很重要

如果都是耳熟能详的国际大公司起码说明这个企业的行业地位是稳固的质控也是较为严格的

第二如果说这种领域买龙头还是买二线我的建议还是买龙头无论是大龙头还是细分领域的小龙头因为龙头的可持续性更好而且龙头有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不同的龙头性企业会有不同的格局跟玩法

第一种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小龙头在很小的领域订单很充足产能可以充分释放

像昭衍新药它做动物实验比较多在不断扩产能但它能够做到二三期临床吗恐怕短期内不行

因此它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巨大市值的公司但也能够享受整个CRO行业的高成长

第二种是逐步从中国走向亚太的企业慢慢去承接更多国际的订单

比较典型的是泰格医药在国内临床CRO领域它已经是最大公司但是跟昆泰现在英文叫做IQVIA了全球最大生物制药服务公司这些国际巨头比那还差得远

国际CRO的巨头都是上百亿美金收入我们这边是十几亿人民币收入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但泰格现在已经开始接一些亚太地区的国际多中心的临床未来的发展潜力是不容小觑的

第三类就是有全球级别竞争力的比如说药明康德它在A股是上市的其实药明体系是很庞大的虽然规模上没有昆泰这样的公司大但是在临床前CRO领域已经是国际领先的了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A股的药明康德港股的药明生物还有做基因大数据分析的明码科技其中药明康德已经可以说是国际一线的CRO企业了

药明提出过这样的理念——跟大牌合作给小牌赋能

也不知道是否恰当但可以理解为有点像高通模式中小型药厂如果利用他们的抗体筛选平台用他们的动物模型用他们的其他体系搞研发就要额外付费

付费方式是什么除了正常给钱以外应该还有可能分成或者按照里程碑的方式收费一期临床给我多少钱二期临床给我多少钱最后成功上市再给我多少钱这是一种合作方式

还有就是大型的国际巨头有能力去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大的CRO企业此前积累了或许几千万个化学反应的数据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化药非常有趣的一个事情是大量工作都在试错上面这个反应能不能做成分子有没有效都需要大量实验验证

未来对于业内的龙头公司如果能够善用这些数据做AI的药物优化筛选就可能带来业务模式的变革

现在相当多的CRO公司还是堆人头的模式如果未来AI这条路走通了那预测为低成功概率的很多试错就没必要做了人员支出会大大减少

未来我们会看到中国药企从这些第三方服务开始水平会不断提升有机会做得更好我对这个领域信心比较足应该说在整个创新药产业链中它已经跑在相当前面了

我们看到在创新药的药物研发角度有些国内公司很优秀了但还没有一个在美国以NDA创新药名义上市的产品这说明我们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需要努力追赶

但是在CRO这个领域中国已经跑出了一些做得很大的公司虽然这个池子可能远不如创新药这个池子大——它是创新药企业研发费用养着的一个行业但我们已经能够与世界领先水平对话了

国内创新药应该用什么估值

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中国和美国的创新药不一样美国基本按照专利保护期的三期临床管限有专利保护期三期临床成功率也比较低

相对来说国内是即使过了专利保护期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国内三期临床目前为止成功率也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国内创新药应该参照什么来估值

徐佳熹这个领域中国的成功率一定会比国外高最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太做first in class的新药我们不选新靶点那自然就安全得多

国内创新药估值最大的风险不在是新药研发的审批阶段因为获批的概率比国外高但投资风险可能会在定价和市场推广阶段

比如大家都很关心的PD-1现在国外有两家PD-1都已经在国内获批了国内四家恒瑞君实信达百济神州都已经在冲刺上市的阶段

如果都批出来那就是6家PD-1了过几年以后可能有十家甚至更多

到那时候大家会发现中国癌症患者在PD-1这个药上可能是全球最幸福的

我只是大胆想一想在现在的竞争结构下中国的PD-1定价不会太贵

如果美国卖六七十万人民币一年到中国我估计外资药大概率就是三四十万医保谈判完了还要降价国产PD-1也许可能是20多万一年

假使医保谈判再砍一半也许就是10万块钱或者小十几万一年医保报销大部分那患者自费花几万块就可以用上了

当然这个定价对于患者肯定是有利的对于后续上市PD-1的企业来说可能就会有很大的财务压力

梁杏以后可能是患者不够用

徐佳熹在一些小适应症上这种风险是存在的

大家要知道几个在国内申报上市的中国企业PD-1都选了比较小的适应症因为要快速推进要走优先审批要做孤儿药国家有绿色通道的政策

所以药企都选两个最经典的适应症一个叫黑色素瘤第二个叫做霍奇金淋巴瘤这不是发病率很高的瘤种企业对病人的入组争夺会比较激烈

梁杏都在拓展适应症

徐佳熹这个过程中市场竞争会比较激烈情况会比美国要复杂挺难估值的

这时候需要考量的就是销售能力你会发现有销售能力的公司应该给更高估值同样完全一样的产品估值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销售很重要有时候销售网络对于研发甚至可以反哺打个比方如果企业只有一两百个或者几百个销售在新药研发上也是有拖累的为什么

当做一些适应症要抢病例入组的时候大企业有1万个销售在抢病例如果你只有那一两百个人在帮你找病人的话谁入组更快一想就知道

所以有些企业在化学合成能力很强抗体筛选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临床和销售队伍一旦新药进入了比拼临床试验速度的环节就很吃亏

基金经理美国创新药为什么销售额会比中国大

徐佳熹两方面因素一个是美国创新药的First-in-class多更能适应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容易出重磅炸弹另一个是他们的商业保险覆盖产品会更快

举个例子索非布韦丙肝重磅药这个药2014年上市第一个完整的销售季度卖了22亿美金

第二个季度35亿美金左右上量很快在中国如果像以前一样分省招标分省进医保那绝对不可能卖这么大

当然后面医保局成立了做统一的价格谈判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但我估计就算以后医保局能够实现快速医保覆盖我们的创新药也不可能像美国一样放得这么快我们是上量平缓下量也平缓这样的一个过程

基金经理你觉得峰值销售也会比较低

徐佳熹我觉得会中国与美国相比支付能力上存在差距

现在医保谈判的思路要用医保cover的资格和药厂去谈降价这样才能让更多病人用上好药这样的话产品相对比以前更快放量但是Peak sales峰值销售会降低

读者这个曲线也挺像仿制药的

徐佳熹仿制跟创新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如果是一些高端仿制药只有三四家有能力去生产它跟创新也没啥区别

创新药里如果是热门靶点最后会出十家竞争的跟仿制药也没啥区别

创新药跟仿制药的核心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叫创新药


因为它有竞争壁垒自然有高ROE没壁垒的1020家在出药自然没有高ROE我觉得从这个维度去看更好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