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 语文综合性学习

 拉普拉丝 2018-07-31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不在一个层面上。在“课标”中,它实际上是被单独列出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凸显“课改”对它的重视。

什么叫“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指的是以读写听说的整体发展为首要目标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两点: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是语文实践活动。

二、提高读写听说的综合能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内部综合,强调读写听说的综合就必然处于主导的位置,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就必然是其首要目的。也就是说,读写听说的综合应该是各类综合的核心,其他各种形式的“综合”最终应该为“读写听说的整体发展”服务。

语文综合性学习兼具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它需要占用一定比例的课堂教学时间,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与介入,这些都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性和自主性较强,其任务常常需要拓展到课外来完成,这些又都是课外活动的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有三:

一是语文性。即,所有的综合都需要围绕“读写听说”来进行。

二是真实性。它必须发生在真实的(或者虚拟真实的)情境中的、被真实任务所驱动的活动。这种真实的情境,构成语言应用的条件。情境虚假,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为零。

三是合作性。师生既分工,又合作。师生之间的身份更趋平等。

按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聚焦的学习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知识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体验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前两种类型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在设计这两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对核心的“教学内容”都很清楚,或者清楚在活动之后,学生能够获得什么。所以,我们可以统称之为“事先设计了明确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而“体验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则不同,教师在设计这一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并没有确定的“学习内容”或者说并不明确活动之后学生能得到什么,它们需要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自然生成,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学习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展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知识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直接指向某种程序性知识的应用,整个语文实践的展开过程就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过程,比如书报编辑。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就要求学生合作出一本书,记录自己的“班史”。

探究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知识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取向正好相反,知识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围绕某种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寻找研究话题,话题的研究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手段;而探究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围绕话题展开探究,根据话题的性质选用不同的程序性知识,此时,程序性知识知识手段和工具,对话题的研究则是最终的目的。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体验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前两种类型有所不同,它的开放性更强,语文教师组织这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时间的机会和生活的经历,增加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至于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什么,教师之前并没有清晰而周全的预设。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牛津英语教程》中的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设计很有特色。韩雪屏先生曾对这些专题作过细致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